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39)
《金匱發微》 (139)
1. 婦人雜病脈證治第二十二
積瘀不盡,故少腹急。此二證,為未經下利時所恆有,今淋澀中止而病下利,知其血寒濕勝,陷入大腸。瘀血業經腐爛,故不用大黃蟅蟲丸。病不在中而在下,故不用附子理中湯。用溫經湯者,推其原以為治也。方中芎、歸、芍、膠、丹皮,以和血而通瘀,桂枝以達鬱而通陽,生薑、半夏以去水,麥冬、人參、甘草以滋液而潤上燥,吳茱萸疏肝燥脾,溫中除濕,故不治利而利可止也。
予按此為調經統治之方,凡久不受胎,經來先期後期,或經行腹痛,或見紫黑,或淡如黃濁之水,施治無不愈者。曾記寓華慶坊時,治浦東十餘年不孕之婦,服此得子者六七家。江陰街四明范姓婦亦然,此其成效也。
帶下,經水不利,少腹滿痛,經一月再見者,土瓜根散主之。
土瓜根散方
土瓜根、芍藥、桂枝、蟅蟲(各三分)
上四味,杵為散,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,其為胞中蓄血可知。血瘀則生熱,血分有熱,故經一月而再見。且行經之期,既以有所阻礙,不得暢遂,餘血停頓,遂與後月正期經水,合併充牣,不及期而先事排泄。滿者必溢,理固然也。土瓜即王瓜,味苦性寒,能驅熱行瘀,黃癉變黑,醫所不能治,用根搗汁,平旦溫服,午刻黃從小便出,即愈,此可證通瘀泄熱之作用。芍藥能通凝閉之血絡,故瘍科方書,常用京赤芍。
蟅蟲即地鼈蟲,生竈下亂柴塵土中,善攻積穢,不穴堅土,故大黃蟅蟲丸、下瘀血湯用之。傷科亦用之,取其不傷新血也。用桂枝者,所以調達肝脾,變凝結為疏泄也。此土瓜根散之旨也。
寸口脈弦而大,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,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,寒虛相摶,此名曰革。婦人則半產漏下,男子則亡血失精(原本無末句,當係淺人刪去,特補出之,並刪旋覆花湯主之及方治)。
此節一見於虛勞,一見於吐衄、下血。二篇皆無方治,多「男子則亡血失精」七字。蓋節末但有婦人句,語意正未畢也,不知何時淺人將末句刪去,又將肝著方治旋覆花湯闌入,藥不對病,此又何足致辨。若錢乙所謂「半產漏下,氣已下陷」,焉有用旋覆花下氣之理,特為中下人說法耳。
妊娠篇不云:「婦人漏下及半產後下血不絕,膠艾湯主之」乎。然則無乾薑者為膠艾湯,加乾薑即為膠薑湯,方治即在後一節,本條特為後一節補出脈象,原本固無方治也。說解詳前。
婦人陷經漏下,黑不解,膠薑湯主之。
膠薑湯方
即膠艾湯加乾薑,見《千金方》。
此承上節虛寒相摶言之。以虛寒之故,因病漏下。病由出於寒濕下陷,故名陷經。因寒濕下陷而瘀血色黑者日出不已,則法當溫化。吾友丁甘仁云:「凡吐血、下血見黑色者,皆當用附子理中湯以溫運脾陽。服涼藥者多死,數十年來不爽。」則陷經黑不解之當用溫藥,要可類推。膠薑湯方治,雖闕,其必為膠艾湯加乾薑無疑也。方解詳膠艾湯下,茲不贅。
白話文:
婦人雜病脈證治第二十二
腹部脹痛是因為瘀血積聚未盡。這兩種症狀,在沒有腹瀉之前就一直存在。現在小便不通暢,症狀又變成腹瀉,可知是血寒濕盛,瘀血停滯在大腸。瘀血已經腐爛,所以不用大黃蟅蟲丸。疾病不在內臟而在於下焦,所以不用附子理中湯。使用溫經湯,是根據病因來治療。方中芎藭、當歸、芍藥、阿膠、丹皮,用以調和血液,通利瘀血;桂枝用以疏通鬱滯,溫通陽氣;生薑、半夏用以去除水濕;麥冬、人參、甘帶草用以滋養陰液,潤燥止渴;吳茱萸疏肝理脾,溫中除濕,因此不需治療腹瀉,腹瀉自然會停止。
我個人認為,這是治療婦科疾病的通用方劑。凡是長期不孕,月經提前或延後,或經期腹痛,或經血顏色紫黑,或像淡黃濁水一樣,用這個方子治療,都能痊癒。我記得在華慶坊居住的時候,治療浦東十幾年不孕的婦女,服用此方後懷孕生子的有六七家。江陰街四明范姓婦女也是如此,這就是它的療效。
帶下、經血不通暢、小腹脹痛,且月經一個月來兩次者,用土瓜根散治療。
土瓜根散方:
土瓜根、芍藥、桂枝、地鱉蟲(各三分)
上四味,研成細末,用酒送服一小匙,每日三次。
帶下、經血不通暢、小腹脹痛,這是子宮內瘀血積聚造成的。瘀血會生熱,血分有熱,所以月經一個月來兩次。而且月經來潮的時間,因為受到阻礙,不能順利排出,餘血滯留,於是與下個月正常的經血混合,量多而提前排出。滿則溢出,這是很正常的道理。土瓜根就是王瓜,味苦性寒,能清熱化瘀。黃疸轉為黑色,醫生都治不好,用土瓜根搗汁,清晨溫服,中午小便排出黃色物質,就痊癒了,這可以證明它通瘀泄熱的作用。芍藥能通利凝滯的經絡,所以外科方書常用赤芍。
地鱉蟲生活在灶下雜亂的柴草灰塵中,善於攻破積聚的污穢之物,不穴居堅硬的土壤中,所以大黃蟅蟲丸、下瘀血湯都用它。傷科也用它,是因為它不會損傷新鮮的血液。用桂枝,是為了調節肝脾功能,使凝滯轉為疏通。這就是土瓜根散的用意。
寸口脈弦大,弦則為少,大則為虛,少則為寒,虛則為虛弱,寒虛互相搏結,這叫做革脈。婦女則出現半產漏下,男子則出現遺精(原文缺失此句,應該是後人刪去,現已補上,並刪去了旋覆花湯的主治及方劑)。
這症狀,一種見於虛勞,一種見於吐血、下血。兩篇都沒有方劑,都只有「男子則亡血失精」七個字。因為段落結尾只有婦女的症狀,語意還沒說完,不知道什麼時候後人把末句刪去了,又把治療肝病的方劑旋覆花湯加進來,藥物和疾病不相符合,這又何必多加辨析呢?如果像錢乙所說的「半產漏下,氣已下陷」,哪裡還有用旋覆花下氣的道理,這只是對一般人的說法而已。
妊娠篇不是說:「婦女漏下及半產後下血不止,膠艾湯主治」嗎?沒有乾薑的是膠艾湯,加了乾薑就是膠薑湯,方劑就在下一節,本條只是為下一節補充脈象,原本就沒有方劑。解釋詳見前面。
婦人陷經漏下,經血黑色不止,用膠薑湯治療。
膠薑湯方:
即膠艾湯加乾薑,見《千金方》。
這是承接上一節寒虛相搏而說的。因為虛寒,所以導致漏下。疾病是由於寒濕下陷引起的,所以叫做陷經。因為寒濕下陷而瘀血呈黑色,日久不止,就應該溫化。我的朋友丁甘仁說:「凡是吐血、下血呈黑色的,都應該用附子理中湯溫運脾陽。服用寒涼藥物的大多會死亡,幾十年來從未出錯。」那麼陷經、經血黑色不止的,應該用溫熱藥物,道理是可以類推的。膠薑湯的方劑雖然沒有記載,但一定是膠艾湯加乾薑無疑。方劑的解釋詳見膠艾湯之下,在此不再贅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