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37)
《金匱發微》 (137)
1. 婦人雜病脈證治第二十二
婦人之病,因虛積冷結氣,為諸經水斷絕,至有歷年,血寒積結胞門。寒傷經絡,凝堅在上,嘔吐涎唾,久成肺痿(舊譌作癰,今校正)。形體損分,在中盤結,繞臍寒疝,或兩脅疼痛,與藏相連,或結熱中,痛在關元,脈數無瘡,肌若魚鱗,時著男子,非止女身,在下來多(來舊譌作未,今校正)。經候不勻,令陰掣痛,少腹惡寒,或引腰脊,下根氣街,氣衝急痛,膝脛疼煩,奄忽眩冒,狀如厥顛(舊譌巔,今校正),或有憂慘,悲傷多嗔,此皆帶下,非有鬼神,久則羸瘦,脈虛多寒。三十六病,千變萬端,審脈陰陽,虛實緊弦,行其針藥,治危得安,其雖同病,脈各異源,子當辨記,勿謂不然。
此統述婦人經水之病也。人之一身,水分與血分平均,乃無有餘不足之弊。若血分不足,水分不受血熱蒸化,則寒凝氣結而月事不行。血凝氣結則痛,不及此時用附子湯以溫之,至有歷年寒傷胞門,癥瘕凝痼而堅癖,雖用抵當湯合桂枝茯苓丸下之,猶恐其無濟也。大抵水寒血鬱之證,久必生熱,若凍瘃然,始則寒凝而痛,久乃熱鬱而潰,故有寒在上焦者,始則嘔吐涎唾,久鬱則成肺痿。肺痿肺癰篇云:「肺痿或從嘔吐,亡其津液」,與此嘔吐涎唾久成肺痿正同。
蓋液傷而燥,病在外,不比血熱壅阻,病在肺藏之裏。外燥為痿,裏實為癰,故肺癰但有辟辟燥欬,必無嘔吐,此云癰者,誤也。《內經》云:「肺熱葉焦,乃生痿躄。」上痿下躄,故曰形體損分。或寒濕據於中部,由胃入腸,繞臍而痛,是名寒疝,此證脈必弦緊。寒在外則惡寒,在裏則不欲食,發即白津出,手足厥冷,此大烏頭煎證也。
其痛連兩脅,牽掣腎藏,甚則痛及少腹,此血虛水寒之當歸羊肉湯證也。所謂熱結於中者,亦緣水寒血凝,積久生熱所致。始則痛,痛久則腐爛,瘀血生熱,則脈數,外無瘡瘍,而血瘀在裏,血不行於肌表,故肌若魚鱗,此虛勞,大黃蟅蟲丸證也。此證下後血必純黑,下之不早,必至虛極而死。
癸酉正月,予於四明陳姓少年見之,其證肌膚甲錯,腹部外皮焦黑,按之刺手,渴飲,徹夜不寐,大便累日不行。予因其內有乾血也,用百合地黃合桃核承氣輕劑,當晚下黑血無算。
下後覺惡寒甚,天明肢厥脈伏,病家大驚,乃就近延四明某醫士,投以炮薑、附子,脈出身和,後予以附子理中繼之,已得安睡,並能食,病家以為無患矣,後聞於六七日後,病者一寐不醒。蓋乾血雖去,而正氣不支矣。然後歎「時著男子非止女身」之說,信而有徵也。在下未多,於義未通,當係「來」字之誤。
溫經湯方後月水來過多,當即此證,否則上既有血結胞門一證,此更別出經候不勻一證,豈得謂之未多耶。蓋在下來多,即下經候不勻之說,或一月一中,經來二次,或月信過多,間月再來,或經行多日,以致前後參差不一,皆得以來多名之。厥陰之絡,入於陰中,血虧而絡燥,故令陰掣痛。
白話文:
婦女疾病,往往因虛弱、積聚、寒冷、氣滯等原因,導致經血不通,甚至多年如此,寒邪傷及經絡,凝結在上腹部,出現嘔吐涎沫,久而導致肺痿(舊誤作癰,今已改正)。身體消瘦,腹部腫塊盤結,繞臍疼痛(寒疝),或兩脅疼痛,與臟腑相連,或熱結於腹部中央,痛在關元穴,脈象數而無外在瘡瘍,皮膚像魚鱗一樣,這種病症不僅發生在女性,男性也可能罹患,經血量過多(舊誤作過少,今已改正)。月經周期不規律,導致陰部抽痛,小腹惡寒,或牽連腰脊,下腹部氣機阻滯,氣衝穴疼痛劇烈,膝脛疼痛煩躁,突然頭暈目眩,如同中風一樣,或伴有憂鬱、悲傷、易怒等情緒,這些都是帶下病的症狀,並非鬼神作祟,久病則消瘦,脈象虛弱且寒冷。婦女疾病多達三十六種,變化萬千,必須仔細診察脈象的陰陽虛實,以及脈象的緊緩,才能根據病情施以針灸或藥物治療,才能轉危為安。雖然是相同的疾病,但脈象卻各有不同,因此必須仔細辨別,不可一概而論。
這段文字總述了婦女經水(月經)疾病。人體一身之氣血,水分與血分應該均衡,才能避免陰陽失調。若血分不足,水分得不到血熱的溫煦蒸化,就會寒凝氣滯而導致月經停止。血凝氣滯則會疼痛,此時應及時服用附子湯溫經散寒。如果長期寒邪傷及胞宮,導致癥瘕積聚,堅硬頑固,即使使用抵當湯和桂枝茯苓丸,效果也可能有限。總的來說,水寒血瘀的病症,時間久了就會化熱,如同凍瘡一樣,一開始是寒凝而痛,時間長了就變成熱鬱而潰爛。因此,上焦寒邪,一開始會嘔吐涎沫,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肺痿。 《肺痿肺癰篇》說:「肺痿有的從嘔吐開始,耗傷津液」,這與本文所述的嘔吐涎沫久而導致肺痿完全一致。
但是體液損傷而乾燥,病邪在體表,與血熱壅塞,病邪在肺臟內部不同。外燥導致痿證,內實導致癰證,所以肺癰只有乾咳,不會嘔吐,原文中將此症誤認為癰。 《內經》說:「肺熱葉焦,則生痿躄。」上部痿證,下部癱瘓,所以說「形體損分」。如果寒濕停滞在腹部,由胃進入腸道,繞臍而痛,就是寒疝,這種病症的脈象必然弦緊。寒邪在外則惡寒,在內則不想吃東西,同時出現白津液,手足厥冷,這是大烏頭煎的病症。
疼痛連及兩脅,牽扯腎臟,嚴重時還會疼痛到小腹,這是血虛水寒的當歸羊肉湯的病症。所謂熱結於中,也是因為水寒血凝,積久生熱所致。一開始是疼痛,疼痛久了就會腐爛,瘀血生熱,則脈象數,體表沒有瘡瘍,但瘀血在內,血液不能運行於肌膚表面,所以皮膚像魚鱗一樣,這是虛勞的症狀,屬於大黃蟅蟲丸的病症。這種病症排出的經血一定是純黑色的,如果不及時治療,就會虛弱到極點而死亡。
癸酉正月,我在四明遇到一位姓陳的少年,他的症狀是皮膚粗糙,腹部外皮焦黑,按壓時刺痛,口渴,徹夜難眠,大便數日不通。我認為他體內有瘀血,於是使用百合地黃湯合桃核承氣湯輕劑,當晚排出大量黑血。
排血後感到非常惡寒,天亮時四肢厥冷,脈象微弱,家屬非常驚慌,於是請了附近四明的一位醫生,使用了炮薑、附子治療,脈象恢復有力,之後我又用附子理中湯繼續治療,他已經可以安睡,也能吃東西,家屬以為沒有大礙了,但後來聽說在六七天后,病人一睡不醒。這是因為雖然瘀血已除,但正氣已經不足了。因此,「時著男子,非止女身」這句話,確實是真實可靠的。原文「在下未多」不通順,應該是「來」字的錯誤。「在下來多」指的是月經周期不規律,例如一個月來兩次月經,或月經量過多,或經期過長,前後時間不一致,都稱為「來多」。厥陰經絡進入陰部,血虛而經絡乾燥,所以會導致陰部抽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