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30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130)

1.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

問曰:「新產婦人有三病,一者病痙,二者病鬱冒,三者大便難,何謂也?」師曰:「新產血虛多汗出,喜中風,故令病痙。亡血復汗,寒多,故令鬱冒。亡津液胃燥,故大便難。」

婦人懷孕,周身血及水液,盡資養胎之用。至於臨產,養胎之血及水液,載胎以出,譬之順水行舟,水隨舟下。產後血液虛耗,正不待言。陰亡於內,則陽張於外,陰耗陽張,故令腸胃內燥。肌腠外疏,營魄弱而汗液泄,風乘其虛,始則中風。風燥傷筋,因轉為痙,此即栝蔞桂枝湯證也。

脾為統血之藏,血虛則脾精不行,腸胃燥而大便難。此即脾約,麻仁丸證也。血分與陽氣合則溫,與陽氣離則寒。西醫謂血中無氣者,妄也。但內含而不外散耳(血中無氣安有熱度)。產後亡血而陽浮於上,陽浮則表虛而汗出,陰寒襲虛,內藏微陽益不能支,因致鬱而上冒,若暴厥狀,此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湯證也。以上三證,並為亡陽傷津,要其為大便之難則一。

設不大便無所苦,不妨徐俟津液之復,大便自通,雖不治亦可也。

產後鬱冒,其脈微弱,嘔不能食,大便反堅,但頭汗出。所以然者,血虛而厥,厥而必冒,冒家欲解,必大汗出,以血虛下厥,孤陽上出,故頭汗出。所以產婦喜汗出者,亡陰血虛,陽氣獨盛,故當汗出,陰陽乃復。大便堅,嘔不能食,小柴胡湯主之。

此申上節鬱冒大便難而發明其病理,非謂小柴胡湯,可通治鬱冒大便難也。仲師所以不出方治者,正以證有輕重,劑量可隨時增減也。至不明病理而妄治之,則殆矣。證情由於血虛,自當以養血為主,是故產後血虛,不惟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為治標之法,而初非正治,即仲師小柴胡湯,亦為「大便堅,嘔不能食」而設,亦非通治鬱冒。鬱冒之脈所以微弱者,亦由血虛。

血虛則肝陰虧而胆液生燥,少陽之氣上逆,則嘔不能食。嘔則胃燥,津液不能下溉大腸而大便堅。故治此者,但需小柴胡湯以平胆胃之逆,使膈上津液足以下潤大腸,諸恙可愈。若夫虛陽上浮,則但頭汗出。陰虛陽越,則衛不與營和,但令助營氣之弱,使與衛氣相接,其病自愈。

曰:「冒家欲解,必大汗出乃愈」者,此即「藏無他病,先其時發汗則愈,宜桂枝湯」之例也。如營氣過弱,異於血實不行,即當去芍藥。陽氣上盛,吸水不降,即當加龍骨、牡蠣,可以片言決也。陳修園乃謂小柴胡湯通治鬱冒及便難,有是理乎。予嘗治湖南曹姓婦產後冒風惡寒泄瀉之證,經前醫兩進小柴胡湯,泄瀉雖止,而壯熱頭暈,多汗而喘,一身盡疼,惡露不行。

予謂產後百脈空虛,風寒易入,此即惡寒泄瀉所由來,此時不用溫中補虛,反用解外之小柴胡湯張發其陽氣,因有發熱頭暈之變。瘀血為陽氣吸引,不得下行,故身痛。陽氣鬱冒於上,故多汗而喘。予即認定虛寒,用潞參三錢、炙黃耆三錢、熟地黃二兩、歸身五錢、附子三錢、麥冬四錢,外加薑、棗,一劑而浮陽減,繼以膠艾湯,而惡露通。

白話文:

新產婦人有三種常見的疾病,第一種是痙攣,第二種是昏厥,第三種是大便困難,這是怎麼回事呢?

醫師說:「剛生產完的婦女因為失血過多導致體內虛弱、容易出汗,所以容易感受風邪而發生痙攣。失血後又出汗,導致體內寒冷,所以會昏厥。因為失去津液導致胃部乾燥,所以會大便困難。」

婦女懷孕時,全身的血液和津液都用來滋養胎兒。等到要生產時,這些用來滋養胎兒的血液和津液,會隨著胎兒一起排出體外,就像順水行舟一樣。生產後血液的耗損是不需要多說的。陰液虧損在內,陽氣就會浮在體外,陰液耗損陽氣外浮,因此導致腸胃乾燥。體表肌膚疏鬆,導致身體虛弱出汗,風邪就會趁虛而入,剛開始會感到中風,風邪乾燥傷害筋脈,就會轉變為痙攣,這種情況適用栝蔞桂枝湯來治療。

脾臟是統管血液的器官,如果血虛,脾的精氣就不能正常運行,腸胃會乾燥,導致大便困難。這就是所謂的脾約,適用麻仁丸來治療。血液和陽氣結合則會溫暖,與陽氣分離則會寒冷。西醫說血液中沒有氣的說法是錯誤的,其實氣是包含在血液中而不是散在體外(血液中沒有氣又怎麼會有熱度呢)。生產後失血,陽氣會浮於體表,陽氣浮動就會導致體表虛弱而出汗,陰寒之氣乘虛而入,體內微弱的陽氣無法支持,就會導致昏厥。如果昏厥的狀況很嚴重,就像突然昏倒一樣,這可以使用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湯來治療。以上三種狀況,都是因為失去陽氣和損傷津液所導致,但最終都會導致大便困難。

如果大便困難但沒有其他不適,可以先觀察等待津液恢復,大便自然會暢通,即使不治療也可以。

產後昏厥,脈象會微弱,想吐吃不下東西,大便反而堅硬,但只有頭部會出汗。 這是因為血虛而導致氣機逆亂,逆亂後一定會昏厥,昏厥的人想恢復正常,必定會大量出汗,因為血虛導致氣機下陷,孤獨的陽氣上浮,所以頭部才會出汗。產婦容易出汗的原因,是因為陰血虧虛,陽氣獨自旺盛,所以需要出汗來恢復陰陽平衡。大便堅硬,想吐吃不下東西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
這裡再次說明上一段所講的昏厥和大便困難的病理,並不是說小柴胡湯可以通用於治療所有的昏厥和大便困難。張仲景之所以沒有直接開出藥方,是因為病情有輕重之分,藥量應該隨時增減。不了解病理而隨意治療,那就危險了。病情是血虛引起的,所以應該以養血為主,因此產後血虛,使用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湯只能算是治標的方法,並非根本治療。即使是張仲景的小柴胡湯,也是針對「大便堅硬、想吐吃不下東西」的情況而設,並非用來治療所有的昏厥。昏厥時脈象微弱,也是因為血虛。

血虛會導致肝陰虧損,膽液會變得乾燥,少陽之氣上逆,就會想吐吃不下東西。想吐就會導致胃部乾燥,津液無法滋潤大腸,大便就會堅硬。所以治療這種情況,只需要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平膽胃的逆氣,使膈上的津液可以潤澤大腸,各種不適就能痊癒。如果虛陽上浮,就只會頭部出汗。陰虛陽氣外洩,就會導致營衛不和,只需要幫助營氣,使它和衛氣和諧相接,病情就會自然好轉。

所謂「昏厥的人想恢復正常,必定會大量出汗才能痊癒」,這就像「身體沒有其他疾病,只要在適當的時機發汗就能痊癒,適用桂枝湯」的道理一樣。如果營氣過於虛弱,不同於血實不通的情況,就應該去除芍藥。如果陽氣過於旺盛,吸水無法下降,就應該加入龍骨和牡蠣,這些都是可以簡單判斷的。陳修園竟然說小柴胡湯可以通用於治療昏厥和大便困難,這有道理嗎?我曾經治療一位湖南曹姓婦女,產後感受風邪而出現怕冷、腹瀉的症狀,之前有醫生開了兩次小柴胡湯,雖然腹瀉止住了,卻出現發高燒、頭暈、大量出汗、喘氣、全身疼痛、惡露不出的情況。

我認為產後百脈空虛,風寒容易侵入,這就是怕冷腹瀉的原因。這時候不應該使用溫中補虛的藥物,反而使用解表的小柴胡湯來張揚體內的陽氣,所以才會有發熱頭暈的變化。瘀血被陽氣吸引,無法下行,所以才會全身疼痛。陽氣鬱積於上,所以才會大量出汗和喘氣。我認為這是虛寒的症狀,所以開了潞參三錢、炙黃耆三錢、熟地黃二兩、當歸五錢、附子三錢、麥冬四錢,外加薑、棗。吃了一劑藥後,浮陽就減少了,接著使用膠艾湯,惡露也通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