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27)
《金匱發微》 (127)
1.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
寒利腹痛,則治以四逆、理中,寒去則痛止。肝乘脾腹痛,則治以小建中,脾安則痛止。蚘蟲腹痛,則治以烏梅丸,蟲下則痛止。皆不泛用止痛之藥。當歸芍藥散之治孕婦㽲痛,亦猶是耳。自世多不識病原之醫士,乃有通治之套方,而古法寖荒矣。
妊娠,嘔吐不止,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。
乾薑人參半夏丸方
乾薑、人參(各一兩)半夏(二兩)
上三味,末之,以生薑汁糊為丸,梧子大,飲服十丸,日三服。
妊娠之婦,經血下停,上膈當然濕阻,故六十日後,當見乾嘔不能食之證。惟濕困脾陽,不妨竟用桂枝湯,但得脾陽略振,胃氣自和。若夫濕積成水,停蓄心下,滲入於胃,胃中虛寒,遂有嘔吐不止之變,法當去水溫中。仲師因立乾薑人參半夏丸方,但令心下之水,與胃中之寒並去,嘔吐自定。
但半夏一味,決宜生用,並不可浸去麻性,以半數之乾薑攙雜,又加薑汁為丸,入口必然不麻,此則棄精華而用渣滓,以之泄水,恐無濟也。
妊娠,小便難,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。
當歸貝母苦參丸方
當歸、貝母、苦參(各四兩)
上三味,末之,煉蜜丸,如小豆大,飲服三丸,加至十丸。
小便難而上焦無熱,則下焦水道不利,不由浮陽吸引可知。飲食如故,則心下又無水氣。嘗見婦人淋帶多者,濕痰必少,一見濕痰上泛,淋帶即少,則此證要由血虛生熱,濕痰下注成淋,阻塞水道所致。貝母本去痰之品,亦主淋瀝,此即濕痰與淋帶隨發異名之確證。方用當歸貝母苦參丸,當歸補血,苦參泄熱,此為妊娠大法,而主要則全在貝母一味,為其去淋瀝之瘀塞而小便始通也。所以用丸不用湯者,則以濕濁粘滯,非一過之水所能排決也。
妊娠,有水氣,身重,小便不利,洒淅惡寒,起即頭眩,葵子茯苓散主之。
葵子茯苓散方
葵子(一升)茯苓(三兩)
上二味,杵為散,飲服方寸匕,日二服,小便利則愈。
妊娠之婦,血凝氣弱,入胃水飲運化較難,故有水氣留積心下,上泛而嘔吐者,亦有阻於膀胱,淋瀝不清而小便難者。若夫水不化氣,濕留肌肉,則病身重。三焦氣阻,則小便不利。由肌及表,陽氣不通,則洒淅惡寒。水氣上乘,不淩心而犯頭目,則心下不悸而起即頭眩。葵子茯苓散專以滑竅利水為主,其病當愈。葵子滑胎而不忌者,所謂有故無隕亦無隕也。
婦人妊娠,宜常服當歸散。
當歸散方
當歸、黃芩、芍藥、芎藭(各一觔)白朮(半觔)
上五味,杵為散,酒服方寸匕,日再服,妊娠常服即易產,胎無所苦,產後百病悉主之。
妊娠之婦,血凝而氣聚。血凝則易生熱,氣聚則易生濕,濕熱相摶,則病腹痛。當歸散所以為常服之品也。歸、芍、川芎以和血,黃芩以清熱,白朮以燥濕,但令濕熱清而血脈和,其胎即安。後世醫家有胎前宜涼之說,由此方用黃芩始也。
白話文:
婦人妊娠疾病脈象與治療方法
孕婦腹痛,若因寒冷導致,則服用四逆湯、理中湯,寒邪去除後疼痛自然消失。若因肝氣犯脾導致,則服用小建中湯,脾胃功能恢復後疼痛自然消失。若因蟲積導致,則服用烏梅丸,蟲排出後疼痛自然消失。以上情況均不需使用一般的止痛藥物。當歸芍藥散治療孕婦腹痛也是同樣的道理。如今許多醫生不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,便使用一些通用的處方,導致古代的治療方法逐漸失傳。
孕婦嘔吐不止,可服用乾薑人參半夏丸。
乾薑人參半夏丸配方:
乾薑、人參(各一兩)、半夏(二兩)
將以上三味藥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丸,一日三次。
懷孕婦女,經血下行受阻,導致上焦氣機阻滯,因此在懷孕六十天後,常出現乾嘔不能進食的情況。這是因為濕邪困阻脾陽,可以考慮使用桂枝湯,只要脾陽稍有恢復,胃氣自然就會調和。如果濕邪積聚成水,停滯在心下,滲入胃中,導致胃中虛寒,就會出現嘔吐不止的情況,此時需要去除水濕,溫暖胃陽。張仲景因此創立了乾薑人參半夏丸,它可以同時去除心下積水和胃中寒邪,使嘔吐自然停止。
但半夏必須使用生品,不能浸泡去除麻性。用一半量的乾薑混合,再加薑汁做成藥丸,入口就不會有麻的感覺。這樣做是捨棄了半夏的精華,只用了它的殘渣,用來去除水濕,恐怕效果不佳。
孕婦小便困難,可服用當歸貝母苦參丸。
當歸貝母苦參丸配方:
當歸、貝母、苦參(各四兩)
將以上三味藥磨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丸,逐漸增加到十丸。
小便困難而上焦沒有熱象,表示下焦水道不利,不是陽氣浮動不足所引起的。如果飲食正常,表示心下也沒有水氣。我曾見過許多婦女淋症帶下較多的,濕痰卻較少;反之,一旦濕痰上泛,淋症帶下就會減少。因此,此症主要是由於血虛生熱,濕痰下注而導致水道阻塞所致。貝母本是祛痰藥,也能治療淋病,這就驗證了濕痰與淋症帶下雖然名稱不同,但實質是一樣的。此方用當歸貝母苦參丸,當歸補血,苦參清熱,這是妊娠期治療的重要方法,而主要的藥物是貝母,它可以去除淋病的瘀滯,使小便通暢。之所以用丸劑不用湯劑,是因為濕濁粘膩,單純的水液無法排出。
孕婦水腫,身體沉重,小便不利,惡寒,起身頭暈,可服用葵子茯苓散。
葵子茯苓散配方:
葵子(一升)、茯苓(三兩)
將以上二味藥杵成粉末,每次服用方寸匕(約一茶匙),一日二次,小便通暢後病情就會好轉。
孕婦血凝氣弱,水飲在胃中難以運化,所以會有水氣積聚於心下,上泛而嘔吐;或者阻滯於膀胱,小便不利;水液不化為氣,濕邪停留在肌肉,則導致身體沉重;三焦氣機阻滯,則小便不利;濕邪從肌表侵入,陽氣不通,則惡寒;水氣上犯頭目,則起身頭暈。葵子茯苓散專門用來滑利水道,祛除水濕,此病自然會痊癒。葵子雖然有滑胎之性,但此方並無禁忌,因為有其適應症存在,所以不會導致滑胎。
孕婦應該經常服用當歸散。
當歸散配方:
當歸、黃芩、芍藥、川芎(各一斤)、白朮(半斤)
將以上五味藥杵成粉末,用酒送服,每次服用方寸匕,一日二次,孕期經常服用可以促進順產,胎兒健康,產後百病也都能治療。
孕婦血凝氣滯,血凝則易生熱,氣滯則易生濕,濕熱交織,則會導致腹痛。當歸散因此成為孕婦常服之藥。當歸、芍藥、川芎和血,黃芩清熱,白朮燥濕,只要濕熱得以清除,血脈調和,胎兒就能平安。後世醫家有胎前宜涼的說法,就是由此方使用黃芩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