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24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124)

1.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蚘蟲病脈證治第十九

烏梅丸方

烏梅(三百個)細辛(六兩)乾薑(十兩)黃連(一斤)當歸、川椒(各四兩)附子、桂枝、人參、黃柏(各六兩)

上十味,異搗篩,合治之,以苦酒漬烏梅,一宿去核,蒸之五升米上,飯熟,搗成泥,和藥令相得,內臼中,與蜜杵二千下,丸如梧子大,先食飲服十丸,日三服,稍增至二十丸,禁生冷滑臭等食。

蚘厥非手足逆冷,乃心下暴痛,病者目珠上出,瞑然若死之謂,間亦有痛極而手足冷者,要其立名之義,正不在此也。按此證丸藥不效,不妨改丸為湯。曾記無錫強福全未病腸癰時,先病腹痛,痛無定時,忽作忽止,知為蟲,已服丸半斤矣,痛如故,後即改丸為湯,二劑而差。說解詳《傷寒論》,茲不贅。

白話文:

烏梅丸的組成:

烏梅三百個、細辛六兩、乾薑十兩、黃連一斤、當歸四兩、川椒四兩、附子六兩、桂枝六兩、人參六兩、黃柏六兩。

以上十味藥材,先分別搗碎過篩,再混合研磨。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,取出後去核,然後和五升米一起蒸煮,米飯煮熟後搗成泥狀,與藥材混合均勻,放入臼中,加入蜂蜜,反覆杵搗兩千下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飯前服用,每次十丸,一天三次,逐漸增加劑量至每次二十丸。服用期間忌食生冷、油膩、腥臭等食物。

所謂「蚘厥」,並不是手腳冰冷,而是指心窩部突然劇烈疼痛,患者眼珠突出,昏迷不醒,狀似死亡。有的患者也會因為疼痛劇烈而出現手腳冰冷的症狀,但「蚘厥」的命名重點並不在此。如果服用此丸藥無效,可以將丸劑改為湯劑。我曾經記得無錫的強福全,在患腸癰之前,先患有腹部疼痛,疼痛時間不定,時發時止,知道是蟲症,已經服用此丸藥半斤了,疼痛依然如故,後來將丸藥改為湯藥,服用兩劑就好了。詳細的說明請參考《傷寒論》,在此就不贅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