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21)
《金匱發微》 (121)
1.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治第十八
排膿散方
枳實(十六枚)(芍藥六分)桔梗(二分)
上三味,杵為散,取雞子黃一枚,以藥散與雞黃相等,飲和服之,日一服。
予按此方之上,脫去病證,以方治重用枳實,當為胃癰。
排膿湯方
甘草(二兩)桔梗(三兩)生薑(一兩)大棗(十枚)
上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服五合,日再服。
按此為肺癰方治,故與桔梗湯同。
浸淫瘡,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,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。浸淫瘡,黃連粉主之(方闕)。
浸淫瘡為脂水流溢之通稱,說詳藏府經絡篇。黃連苦寒,能清大毒,許半龍治疔毒重用之,往往取效,而其性尤燥,能去濕熱,濕熱既去,瘡中脂水,乃不至蔓延流溢也。然則黃連粉方雖闕,其意則大可知也。
白話文:
排膿散方:用枳實十六枚、芍藥六分、桔梗二分,磨成粉末。取雞蛋黃一個,與藥粉混合均勻,用水調和服用,每天一次。 作者認為這個方子主要針對胃癰,因此大量使用枳實。
排膿湯方:用甘草二兩、桔梗三兩、生薑一兩、大棗十枚,加水三升,煎煮至一升,每次服用五合,每天服用兩次。 作者認為此方是治療肺癰的,與桔梗湯效果相同。
至於浸淫瘡,從嘴巴開始蔓延到四肢的可以治療,但從四肢蔓延到嘴巴的則無法治療。治療浸淫瘡可用黃連粉(具體方劑未記載)。
浸淫瘡是脂水流溢的統稱,詳細說明請參考藏府經絡篇。黃連性苦寒,能清熱解毒,許半龍醫生治療疔瘡時大量使用,效果很好。而且黃連還能去除濕熱,濕熱去除後,瘡中的脂水就不會繼續蔓延了。雖然黃連粉的具體方劑沒有記載,但其治療原理是可以推測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