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12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發微》 (12)

1. 《傷寒發微》

太陽與陽明合病者,必自下利,葛根湯主之。

太陽與陽明合病,不下利,但嘔者,葛根加半夏湯主之。

葛根加半夏湯方

葛根湯加半夏(半升,洗)。

太陽之氣,衛外之陽氣也,合營衛二氣為以為用者也。氣之化為水者,汗也,故稱太陽寒水。寒水者,裏氣為表寒所化,與病邪俱去之大轉機也(服麻黃湯後,所出之汗多冷,此為明證)。設寒水不能外泄為汗,鬱於經輸之內,為強為痛。陷於足陽明胃,下泄而為利,上泛而為嘔。

故必用升提之品,將內陷之邪提出,然後太陽寒水,乃能從肌腠皮毛外泄而為汗,此葛根湯之作用也。獨怪近世庸工,於大熱之陽明府證,往往漫投葛根。夫清陽明之熱,自有白虎、承氣二方,安用此升提之品乎!元人張潔古妄以為陽明仙藥,並言邪未入陽明,不可輕用,不知桂枝加葛根湯及葛根湯二方,果為邪入陽明設乎!抑邪入陽明之後,可更用麻黃、桂枝以發皮毛肌腠之汗乎!李時珍本草猶采其說,真所謂大惑不解矣。

按次節「自下利」,與首節「下陷經輸」同,故但用葛根湯本方以升提之,三節「不下利但嘔」,為水氣上逆,故加生半夏以抑之(仲師所謂「更納半夏以去水」是也),所謂同中求異也。又按太陽陽明合病,非太陽表證未罷,即見潮熱渴飲不大便譫語之謂,以太陽汗液不能暢行於表,反入於裏,與太陰之濕併居,水氣甚,則由胃入腸而成下利之證。水氣不甚,則滲入中脘,胃不能受而成不下利而嘔逆之證。

不曰太陽與太陰合病,而曰與陽明合病者,一因下利由胃入腸,一因水氣入胃,胃不能受而病嘔逆,病機皆假道陽明,故謂與陽明合病也。

太陽病,桂枝證,醫反下之,利遂不止。脈促者,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者,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。

葛根黃芩黃連湯方

葛根(半斤)甘草(二兩)黃芩(三兩)黃連(三兩)

上四味,以水八升,先煮葛根減二升,內諸藥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溫再服。

此節「醫反下之至表未解也」為一證,「喘而汗出者」又一證。太陽魄汗未盡,誤下者利不止,此與內陷之自利,略無差別。但仲師於此節鄭重分明,歷來為注釋家所誤,未能分析,致仲師立言本旨,如墮五里霧中,今特為分析言之。仲師曰:「脈促者表未解也。」表屬皮毛,皮毛未解,固不宜專用解肌之桂枝湯。

脈促,即浮緊之變文。曰:「表未解」,則仍為葛根湯證,與上「自下利證」同法,不言可知。惟喘而汗出,則陽熱內盛,裏陰外泄,乃為葛根芩連湯證。其作用正在清熱而升陷,注家含糊讀過,妄謂喘而汗出,即上所謂表未解,夫豈有表未解而汗出者乎?

白話文:

《傷寒發微》

太陽和陽明經同時生病,患者必定會腹瀉,用葛根湯治療。

太陽和陽明經同時生病,但不腹瀉,只嘔吐,用葛根加半夏湯治療。

葛根加半夏湯:葛根湯加半夏(半升,洗淨)。

太陽經的氣是衛外之陽氣,它與營氣、衛氣共同作用。氣化成水就是汗液,所以稱為太陽寒水。寒水是指裏面的氣被表寒所化,與病邪一起排出體外的大轉機(服用麻黃湯後,排出的汗多為冷汗,這是明證)。如果寒水不能從體表排出成為汗液,鬱積在經絡內部,就會感到強烈的疼痛。寒邪侵入足陽明胃經,向下則腹瀉,向上則嘔吐。

因此必須使用升提的藥物,將內陷的邪氣排出體外,然後太陽寒水才能從肌膚毛髮排出成為汗液,這就是葛根湯的作用。奇怪的是近世的庸醫,在陽明經實熱證很明顯的情況下,往往濫用葛根。治療陽明經的實熱,自有白虎湯、承氣湯,為何還要用這種升提的藥物呢?元代醫家張潔古妄稱葛根為陽明經的仙藥,並說邪氣未入陽明經,就不能輕易使用葛根,他不知道桂枝加葛根湯和葛根湯,是否針對邪氣入陽明經而設?抑或邪氣入陽明經之後,還能再用麻黃、桂枝來發汗呢?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也沿用了這種說法,真是令人費解!

前面提到的「腹瀉」,與「寒邪內陷經絡」相同,所以只用葛根湯來升提。後面提到的「不腹瀉但嘔吐」,是水氣上逆,所以加入生半夏來抑制(仲景所說的「再加半夏來去除水氣」就是這個意思),這就是所謂的「在相同的情況下尋找不同」。此外,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,並不是太陽經的表證尚未解除,就出現潮熱、口渴、飲水多、大便不通、神志不清等症狀。因為太陽經的汗液不能順利運行於體表,反而進入體內,與太陰經的濕邪相合,水氣過盛,就會由胃進入腸道而導致腹瀉。水氣不甚,就會滲入中脘(胃的上部),胃不能承受,就會出現不腹瀉而嘔逆的症狀。

不說太陽經與太陰經同時生病,而說與陽明經同時生病,是因為腹瀉是由胃入腸,嘔逆是由於水氣入胃,胃不能承受而發病,病機都通過陽明經,所以說與陽明經同時生病。

太陽病,符合桂枝湯證候,醫生卻反過來使用瀉下藥,導致腹瀉不止。脈象快速者,說明表證未解。呼吸困難並伴有汗出,則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。

葛根黃芩黃連湯:葛根(半斤)甘草(二兩)黃芩(三兩)黃連(三兩)。以上四味藥,用八升水,先煮葛根至減二升,再加入其他藥物,煮至二升,去渣,溫服。

「醫生反過來使用瀉下藥導致腹瀉不止」和「呼吸困難並伴有汗出」是兩種不同的證候。太陽經的汗液未盡,誤用瀉下藥導致腹瀉不止,這與寒邪內陷導致的腹瀉,幾乎沒有差別。但是仲景在此處鄭重說明,歷來被注釋者誤解,未能分析,導致仲景的立論本意,如同迷失在五里霧中,現在特地分析說明。仲景說:「脈象快速者,說明表證未解。」表證屬於皮毛,皮毛未解,固然不宜單獨使用解肌的桂枝湯。

脈象快速,是浮緊脈的另一種說法。「表證未解」,仍然是葛根湯的證候,與上述「腹瀉證」的治療方法相同,不言而喻。但是呼吸困難並伴有汗出,則是陽熱內盛,裏陰外泄,是葛根黃芩黃連湯的證候。它的作用是清熱並升提下陷的邪氣,注釋者含糊地讀過,妄稱呼吸困難並伴有汗出,就是上述的表證未解,難道會有表證未解卻汗出的情況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