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15)
《金匱發微》 (115)
1.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
殆亦血熱太高,暑汗經其排泄,胃中易於化燥,可見此證不忌冷飲,則濕流太陰部分而兼下利,不敢飲冷,則但病大實滿痛,要之為承氣湯證。若仲師所云:「下利已瘥,至其年月日復發為病不盡。」世豈有病根不拔,能安然眠食,待來歲今日而復發者乎?故知「病不盡」為仲師失辭不可為訓。
下利,譫語者,有燥屎也,小承氣湯主之。
小承氣湯方
大黃(四兩)枳實(三枚)厚朴(三兩炙)
上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溫二服,得利則止)
大便燥結之證,當有譫語,為腸胃濁熱上蒙腦氣,心神為之恍惚也。若夫下利一證,正復不當譫語,仲師主以小承氣湯,而決其有燥屎,按此即世俗所謂「熱結旁流」。張隱庵注《傷寒論》,以此證為必無,特未觀其通耳。說解詳《傷寒論.厥陰篇》,不贅。
下利,便膿血者,桃花湯主之。
桃花湯方
赤石脂(一斤,一半全用,一半研末)乾薑(二兩)粳米(一升)
上三味,以水七升,煮米熟,去滓,溫服七合,納赤石脂末方寸匕,日三服。若一服愈,餘勿服。
下利便膿血,為少陰寒濕沉浸,血絡腐敗之證。陳修園以為由寒鬱轉為濕熱,因而動血,此真大誤。水分多於血分,不及注腎膀為溺,乃溢入迴腸而下利。水寒血凝,若凍家然,凍家既潰,即有膿血。下利便膿血者,正復如是,非溫化其寒而填止其濕,不惟下利不止,膿血又將加劇,此固寒水凝瘀血絡,積久潰敗之證,非寒鬱轉為濕熱,然後動血也。蓋寒濕下注為第一病因,故桃花湯方治,以止澀之赤石脂為君。
由寒濕浸灌,致內藏血絡腐敗為第二病因,故乾薑次之。由下利而脾精耗損,為第三病因,故粳米又次之。假令當小便不利腹痛之時,早用四逆理中,或不至下利而便膿血也。餘詳《傷寒論.少陰篇》,不贅。
熱利下重者,白頭翁湯主之。
白頭翁湯方
白頭翁(二兩)黃連、黃柏、秦皮(各三兩)
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不愈更服。
熱利之別於寒利者,熱利之證,臭穢逼人,往往不可嚮邇,而寒證無之。熱利之證,身熱而氣粗,面垢而色浮,而寒證無之。熱利有滑大動數之脈,而寒證無之。兼此數者,乃能如航海南針,不迷所向。究其所以下重者,則以濕熱併居,阻塞氣分,穢物不得宣泄也。白頭翁湯方治,用白頭翁、秦皮,以清涼破血分之熱,黃連、黃柏以苦燥而兼涼性者,除下焦之濕,於是濕熱竝去,氣無所阻而利自止矣。所以不用氣分藥者,濕熱去而氣自通也。
若後人所用香連丸,即治此證,而識解已落後一層矣(按此與前一條對文,使人知寒熱之辨)。
白話文:
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
這大概也是血熱太盛,暑熱導致汗液排出,胃中容易乾燥。由此可見,此症不忌諱喝冷飲,若飲用冷飲則濕氣流注太陰經,而兼有下痢;不敢喝冷飲,則只是病情嚴重,腹脹疼痛。總之,這是承氣湯的病症。若如仲景所說:「下痢痊癒後,到了一定的年月日又復發,說明病情未盡。」世上哪有病根不除,就能安穩地吃喝睡覺,等到來年今日才復發的呢?所以知道「病未盡」是仲景的失言,不可作為準則。
下痢,伴有神志不清的,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,用小承氣湯治療。
小承氣湯方:
大黃(四兩)枳實(三枚)厚朴(三兩,炙)
上三味,加水四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渣,分溫服兩次,通便則停藥。
大便燥結的症狀,往往伴有神志不清,這是因為腸胃濁熱上犯腦部,使心神恍惚。但下痢的情況,本不應該伴有神志不清,仲景用小承氣湯治療,斷定是有乾燥的糞便,這就符合俗話說的「熱結旁流」。張隱庵在《傷寒論》的注釋中,認為這種情況不可能存在,只是他沒有理解透徹而已。詳細解釋在《傷寒論‧厥陰篇》,不再贅述。
下痢,排出膿血的,用桃花湯治療。
桃花湯方:
赤石脂(一斤,一半整塊使用,一半研磨成粉)乾薑(二兩)粳米(一升)
上三味,加水七升,煮米至熟爛,去渣,溫服七合,加入赤石脂粉一錢,一日三次。如果服藥一次就痊癒,其餘就不要再服了。
下痢排出膿血,是少陰經寒濕凝滯,血脈腐敗的症狀。陳修園認為是由寒邪鬱結轉化為濕熱,因而導致出血,這是很大的錯誤。水分多於血分,不及時排泄成尿液,就溢入迴腸而導致下痢。水寒血凝,如同凍肉一般,凍肉腐敗,就會出現膿血。下痢排出膿血的,正是如此,如果不是溫化寒邪,並止住濕邪,不僅下痢不止,膿血還會加重。這是寒邪濕邪凝結瘀阻血脈,積久腐敗的症狀,並不是寒邪鬱結轉化為濕熱才導致出血。寒濕下注是第一個病因,所以桃花湯方以止澀的赤石脂為主藥。
由於寒濕浸漬,導致內臟血脈腐敗是第二個病因,所以乾薑次之。由於下痢而損傷脾胃精氣是第三個病因,所以粳米再次之。如果在小便不利、腹痛的時候,及時服用四逆湯,或許就不會下痢排出膿血了。其餘詳見《傷寒論‧少陰篇》,不再贅述。
熱痢下墜的,用白頭翁湯治療。
白頭翁湯方:
白頭翁(二兩)黃連、黃柏、秦皮(各三兩)
上四味,加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,若不痊癒可再次服用。
熱痢與寒痢的不同之處在於:熱痢的症狀,臭氣逼人,令人難以靠近,而寒痢沒有這種情況。熱痢的症狀,身體發熱而氣粗,面色污濁而浮腫,而寒痢沒有這種情況。熱痢有滑數脈大而有力,而寒痢沒有這種情況。兼有以上幾點,就能如同航海的指南針,不會迷失方向。究其下墜的原因,是因為濕熱同時存在,阻塞氣機,污穢之物不能排出。白頭翁湯的治療方法,是用白頭翁、秦皮,清熱解毒,破除血分之熱;用黃連、黃柏,苦寒燥濕,以除下焦之濕;這樣濕熱都去除,氣機就不受阻礙,下痢自然就止住了。所以不用疏通氣機的藥物,是因為濕熱去除後,氣機自然就通暢了。
後世所用的香連丸,也是治療此症,但其辨證已經落後了一層(按:這與前一條對照,讓人明白寒熱的辨別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