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14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114)

1.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

今之論治者,遇脈證不符之證,或從證不從脈,或從脈不從證,此意實本仲師。即如本節「下利,三部脈皆平」,而無滑大堅實之象,但不在急下之例。然按之而心下堅,心下當胃之上口。今按之而堅,胃中必有宿食梗塞,致上下之氣不通。設在上之梗塞一日不去,則下利一日不止,此其所以法在急下,而不當從脈者也。

下利,脈遲而滑者,實也。利未欲止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
下利脈遲,為寒濕在裏,血分不敵水分之證。蓋胃為生血之原,胃所以能生血者,實關於胃底消食之胆汁。胆火盛而納穀多,則富其生血之原而脈數。胆火虛而納穀少,生血之原不足,故脈遲。按《傷寒.陽明篇》云:「脈遲,食難用飽,飽則微煩,頭眩,必小便難,此欲作穀癉。

雖下之,腹滿如故。所以然者,脈遲故也。」此寒濕阻於太陰,不當攻下之明證也。又云:「陽明病,脈遲,雖汗出不惡寒,其身必重,短氣,腹滿而喘,有潮熱者,此外已解,可攻裏也。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,外未解也。其熱不潮,未可與承氣湯。」此太陰、陽明同病,濕留肌腠,表氣不達,不當攻下之明證也。

若脈遲而兼滑,則為內實。陽明篇又云:「譫語,發潮熱,脈滑而疾者,小承氣湯主之。」此即脈滑當下之例。蓋病者內藏有所停蓄,則其脈滑,是故上膈有濕痰者滑,婦人妊娠者滑,腸胃宿食不去則亦滑。按此證必兼腹痛,故必通腸胃窒塞,然後痛定利止,此所以當急下也。

下利,脈反滑者,當有所去,下乃愈,宜大承氣湯。

下利之脈多沉遲,為其寒濕下陷也。若沉遲之脈,轉為滑疾,則陰脈轉陽,其病必腹痛拒按。「反」之言「轉」也,謂脈之本不如是也,病固有前一日甫用附子理中湯,後一日即當用大承氣湯者。

予昔年治江陰街肉店范姓男子親見之,蓋濕以下利而日消,寒以溫藥而頓盡,胃中宿食,不能與之俱去,故前此之緩痛喜按者,一變而為急痛拒按,則舍大承氣湯外,豈復有愈疾之方治乎。

下利已瘥,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,以病不盡故也,當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
大承氣湯方

見《傷寒論.陽明篇》,又見痙病。

血熱盛壯之人,遇天氣酷蒸,往往以多汗而胃中化燥,始則大便不行,繼則口燥飲冷。夏令伏陰之體,飲冷太暴,或且轉為下利。究之利者自利,胃中燥實,依然不去,故仍宜用大承氣湯以下之。予子湘人辛未六月在紅十字會治一山東人親見之。一劑後不再來診,蓋已瘥矣。

壬申六月,復見此人來診,診其脈,洪大而滑疾,已疏大承氣湯方治矣。其人曰:「去歲之病,承先生用大黃而愈。」湘人告以亦用大黃,其人欣然持方去,不復來,蓋又瘥矣。又江陰街烟紙店主嚴姓男子,每年七月上旬,大便閉而腹痛,予每用調胃承氣湯,無不應手奏效。

白話文:

現代中醫治療遇到脈象與症狀不符的情況,有時會根據症狀治療,有時則根據脈象治療,這是效法仲景的思路。例如,本節所述「下痢,三部脈皆平」,沒有滑、大、堅、實的脈象,並不符合急下法的範疇。但如果按壓病人心下部位感覺堅硬(心下是胃的上口),則胃中必定有宿食阻塞,導致氣機上下不通。如果上部的阻塞一天不解除,下痢就一天不止,所以這種情況應該使用急下法,而不應僅憑脈象判斷。

下痢,脈遲而滑,屬於實證。如果痢疾尚未停止,需要急下,宜用大承氣湯。

下痢脈遲,是寒濕內盛,血分不敵水濕的表現。因為胃是生血之源,胃之所以能生血,與胃底消化食物的膽汁有關。膽火旺盛,食量多,則生血之源充足,脈象就數;膽火虛弱,食量少,生血之源不足,脈象就遲。按《傷寒論·陽明篇》所說:「脈遲,食難用飽,飽則微煩,頭眩,必小便難,此欲作穀癉。」這是寒濕阻滯太陰經,不應攻下的明確證據。又說:「陽明病,脈遲,雖汗出不惡寒,其身必重,短氣,腹滿而喘,有潮熱者,此外已解,可攻裏也。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,外未解也。其熱不潮,未可與承氣湯。」這是太陰、陽明同病,濕邪留滯肌膚,表氣不通,不應攻下的明確證據。

如果脈遲而兼滑,則為內實。陽明篇又說:「譫語,發潮熱,脈滑而疾者,小承氣湯主之。」這是脈滑應該下法的例子。因為病人體內有停滯之物,所以脈象滑,例如上膈有濕痰、婦人懷孕、腸胃宿食不消都會出現滑脈。這種情況必然伴隨腹痛,所以必須通利腸胃的阻塞,然後疼痛才能減輕,痢疾才能停止,因此應該急下。

下痢,脈象反而滑利,表示有積滯需要去除,下後才能痊癒,宜用大承氣湯。

下痢的脈象多沉遲,是因為寒濕下陷。如果沉遲的脈象轉為滑疾,則陰脈轉為陽脈,病情必定腹痛拒按。「反」字即「轉」的意思,是指脈象的本性並非如此,病情也可能前一天剛用附子理中湯溫中,第二天就需要用大承氣湯攻下。

我以前治療江陰街肉店范姓男子,親眼見證了這個病例。病人因濕邪導致下痢日漸消瘦,用溫藥治療後寒邪頓時消除,但胃中宿食卻未能一起排出。因此,之前腹痛較輕,喜按壓的症狀,變成了急痛拒按,除了大承氣湯,還有什麼藥物能治癒呢?

下痢痊癒後,在某個年月日時又復發,是因為病根未除,應該再次攻下,宜用大承氣湯。

大承氣湯方劑

(詳見《傷寒論·陽明篇》,也見於痙病篇。)

血熱盛壯的人,遇到酷暑天氣,往往因出汗太多而導致胃中乾燥,開始時大便秘結,繼而口乾喜飲冷水。夏天伏陰體質的人,過度飲用冷水,有時會轉為下痢。究其原因,雖然是下痢,但胃中燥熱積實的狀態並沒有改變,因此仍然應該用大承氣湯攻下。我辛未年六月在紅十字會治療一位山東人,親眼見證了這個病例。一劑藥後病人不再來就診,說明已經痊癒。

壬申年六月,我又見到這位病人來就診,診其脈象洪大而滑疾,我再次開具大承氣湯方劑。病人說:「去年的病,承蒙先生用大黃治癒。」我告訴他這次也用大黃,他高興地拿着藥方離開,不再來就診,說明病情又痊癒了。另外,江陰街煙紙店主嚴姓男子,每年七月上旬,都會大便秘結而腹痛,我每次都用調胃承氣湯,都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