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13)
《金匱發微》 (113)
1.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
下利清穀,為太陽寒水不能作汗,下併太陰寒濕,衝激腸胃之證。太陽為寒水之府,少陰為寒水之藏,故在《傷寒論》中,太陽、少陰二篇並見之,皆為四逆湯證。此證表熱裏寒,本太陽證而內陷太陰,故有不可攻表之戒。按脹滿原屬太陰寒證,下利清穀,中陽垂絕,若更誤汗,致一綫微陽外散,陰寒乃獨據中宮,譬之一甕寒水,冬令堅冰,勢將暴裂。設遇此變,惟大劑生附子以回陽,或當挽救一二,慎勿誤認肝鬱也(近代醫家多有此失)。
下利,脈沉而遲,其人面少赤,身有微熱,必鬱冒汗出而解。下利清穀者,其人必微厥,所以然者,下虛故也。
下利一證,原屬寒濕下陷,而血熱不能上抗,脈之所以沉遲也。若其面戴陽,而身有微熱,即可知血分熱度漸高,為寒盡陽回之漸。陽熱內蘊,乃見鬱冒。鬱者,身熱而汗不遽泄。冒者,氣上衝而欲嘔之象也。此時心中極為懊憹,逮肺與皮毛中含之水氣,為陽熱蒸逼,乃濈然汗出而愈矣。
若夫下利清穀一證,其人必脈微肢厥,腸胃中陽氣垂絕。所謂下虛者,久利而虛寒也。此為四逆湯證,學者不可不知。
下利後,脈絕,手足厥冷,晬時脈還。手足溫者,生。脈不還者,死。
心主脈,下利脈絕,則心房血寒。脾主四肢,下利手足厥冷,則脾陽已絕。欲強心房,莫如生附子,欲溫脾陽,莫如乾薑、甘草,則四逆湯其主方也。假令服湯後一周時,心房得溫而脈還,脾陽得溫而手足熱,則其病可以不死。蓋此證不惟手足厥冷而肢體常有冷汗,粘膩如膏油,所下之物白如豬膏,又似冬月之肉凍。
病者自覺腦中轟轟有聲,久則魂飛帳頂,身搖搖如墜萬丈之深潭,背有所著,則忽然驚覺,日數次,直待陽回之後,膏汗始斂,神魂始定,蓋去死不遠矣。予十五歲時,侍先嚴秉生公疾親見之,蓋始服高康泉芩連湯而加劇,繼服陳子雍外祖芩芍湯,而病益不支。厥後,延趙雲泉先生,方用製附子五錢,吳萸三錢,乾薑四錢,炙甘草三錢,五味子三錢,公丁香三錢,吉林參三錢,二劑後,手足始溫。若服藥後脈絕不還,則一身精血俱寒,雖有盧扁,無能為役矣。
敬告同人,倪涵初瘧利三方,慎毋輕用而殺人也。
下利後,腹脹滿,身體疼痛者,先溫其裏,乃攻其表。溫裏宜四逆湯,攻表宜麻黃湯。
下利而腹脹滿,為太陰寒濕內據,前於不可攻表條下,已詳言之。身體疼痛,則由太陽寒水為表寒所鬱,不能化汗液而出皮毛。先溫其裏,後救其表,此為傷寒通例。溫裏固宜四逆,救表實用麻黃,傷寒論中太陽、厥陰二條,與本條並譌桂枝,不可盲從。
下利,三部脈皆平,按之心下堅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白話文:
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
下痢排出清稀的食物,這是太陽經寒邪凝滯,無法發汗,又兼有太陰經寒濕,衝擊腸胃造成的。太陽經是寒水的府庫,少陰經是寒水的收藏之地,所以《傷寒論》中太陽經、少陰經的篇章都同時出現,都屬於四逆湯的治證範圍。這種病症是表熱裏寒,本是太陽經的病症卻內陷到太陰經,所以不可以攻表,要謹慎小心。脹滿本是太陰經寒證,下痢排出清稀的食物,中焦陽氣將要衰竭,如果再冒然發汗,會導致僅剩的一點陽氣外散,寒邪就會獨佔中焦,就像一罐寒水,冬天結冰,勢必會爆裂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,只能用大量附子回陽救治,或許還有挽回的機會,切勿誤認為是肝鬱(近代醫家常犯此錯)。
下痢,脈象沉而遲,患者面色略少紅潤,身體微熱,必然會出現自發出汗而痊癒。下痢排出清稀的食物,患者必然輕微厥逆,原因在下焦虛弱。
下痢本是寒濕下陷,而血熱不能向上抵抗,所以脈象沉遲。如果患者面色紅潤,身體微熱,就可以知道血分熱度漸漸升高,這是寒邪退去,陽氣回升的跡象。陽熱內蘊,就會出現鬱冒的症狀。鬱,是指身體發熱卻汗液不能迅速排出。冒,是指氣往上衝想嘔吐的樣子。此時心中非常煩悶,等到肺部和皮膚毛孔中含有的水氣,被陽熱蒸逼出來,就會大量出汗而痊癒。
至於下痢排出清稀的食物這種情況,患者必然脈象微弱,肢體厥冷,腸胃中陽氣將要衰竭。所謂下焦虛弱,是指長期下痢導致虛寒。這是四逆湯的治證範圍,學習者不可不知。
下痢之後,脈象消失,手腳厥冷,過一段時間脈象恢復。手腳溫暖則生,脈象不恢復則死。
心主血脈,下痢脈象消失,則心房血液寒冷。脾主四肢,下痢手腳厥冷,則脾陽已衰竭。想溫暖心房,沒有比生附子更好的藥物;想溫暖脾陽,沒有比乾薑、甘草更好的藥物,所以四逆湯是主要的方劑。如果服藥後大約一週時間,心房得到溫暖,脈象恢復,脾陽得到溫暖,手腳溫熱,則病情可以痊癒。這種病症不僅手腳厥冷,而且肢體經常冒冷汗,粘膩像膏油,排泄物白色像豬油,又像冬天的肉凍。
患者自覺腦中轟轟作響,時間長了就會神魂飛散,身體搖搖晃晃像掉入萬丈深潭,背部好像有什麼東西壓著,就會突然驚醒,一天好幾次,直到陽氣回升之後,汗液才收斂,神魂才安定,這是快要死的徵兆。我十五歲時,侍奉先父秉生公生病時親眼目睹,起初服用高氏康泉芩連湯反而加重病情,接著服用陳子雍外祖芩芍湯,病情更加危急。後來,請來趙雲泉先生,才使用製附子五錢,吳茱萸三錢,乾薑四錢,炙甘草三錢,五味子三錢,丁香三錢,人參三錢,服藥兩劑之後,手腳才溫暖起來。如果服藥後脈象消失不恢復,則全身精血都寒冷,即使有神醫扁鵲,也無能為力了。
鄭重告誡各位同仁,倪涵初治療瘧疾與下痢的三個方劑,要謹慎使用,以免誤殺病人。
下痢之後,腹部脹滿,身體疼痛,應該先溫暖裏證,然後再治療表證。溫裏宜用四逆湯,治療表證宜用麻黃湯。
下痢而腹部脹滿,是太陰經寒濕內阻,前面「不可攻表」的部分已經詳細說明。身體疼痛,是因為太陽經寒水表寒鬱滯,不能化為汗液排出體表。先溫暖裏證,然後再治療表證,這是傷寒論的通例。溫裏固然要用四逆湯,治療表證確實要用麻黃湯,《傷寒論》中太陽經、厥陰經兩條,以及本條都與桂枝湯有關,不可盲目跟從。
下痢,三部脈象都平和,按壓心下堅硬,應該迅速瀉下,宜用大承氣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