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10)
《金匱發微》 (110)
1.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
半夏(半升)生薑汁(一升)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半夏取二升,內生薑汁,煮取一升半,小冷分四服,日三夜一,嘔止,停後服。
胸中為上焦升發水液之區,西醫謂之淋巴幹。氣與水由細管中散出,胸中之氣乃得舒暢,否則乳糜頓滯,即化為濕痰,阻其上出之氣,肺氣欲納而不能受,胃氣欲抗而不能伸,於是似喘不喘,似嘔不嘔,似噦不噦。肺氣不達,胃氣不通,上不得為噫噯,下不能轉矢氣,以致徹心中憒憒無奈。
究其所以致此者,為其濕痰阻塞膈上,陽氣被遏而不宣也。方用生薑汁以宣陽氣鬱,用生半夏以祛水氣之停,但使陽氣通於上,濕痰降於下,胸中氣機,乃通達無所窒礙,而諸恙自愈矣。
乾嘔,噦,若手足厥者,橘皮湯主之。
橘皮湯方
橘皮(四兩)生薑(半觔)
上二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下咽即愈。
乾嘔及呃,皆出於胃氣不和,但病之來源不同,故治法亦異。胃主四肢,胃氣阻塞不能旁達四肢,故手足厥。要其所以致此者,不可以不辨也。水勝血寒,陽氣不達四肢者,手足必厥,但必有兼證,或為吐利交作,或為下利,其脈必細弱無力,此宜四逆、理中者也。或濕痰與宿食交阻中脘,陽氣不達於四肢,則手足亦厥。
其人或欬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而泄利下重,此宜四逆散者也。若但見乾嘔呃之證,其脈必不微細,亦必無泄利下重之變。胃中陽氣所以不達四肢者,要不過氣機阻塞耳,故但用生薑以散上膈之鬱,橘皮以發胃氣之閉,溫服一升,而下咽即愈矣。
噦逆者,橘皮竹茹湯主之。
橘皮竹茹湯方
橘皮(二觔)竹茹(二升)大棗(三十枚)生薑(半觔)甘草(五兩)人參(三兩)
上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噦有寒熱之別,噦而腹滿條及前條,已詳言之矣。若但噦逆而別無兼證,在上無乾嘔手足厥之變,在下無腹滿之變,則但為中氣之虛,而微見胆火上逆。中氣虛則陽氣不能外散,而阻於膈上,兼之胆火內鬱,於是吸入之清氣與之相觸,遂病呃逆。方以橘皮竹茹為名者,橘皮以疏膈上停阻之氣,竹茹以疏久鬱之胆火,而呃逆可止矣。
然呃逆之由,起於上膈不散之氣,胆火之上衝,亦為此不散之氣所鬱,而氣之所以不得外散者,實因中氣之虛,故知此方橘皮、竹茹為治標,大棗、生薑、甘草、人參為治本。不然,但用橘皮竹茹亦足治呃矣。既愈之後,能保其不復噦耶!
夫六腑氣絕於外者,手足寒,上氣,腳縮。五藏氣絕於內者,利不禁。下甚者,手足不仁。
氣之行於六府者,水分之寒得血分之溫,蒸化外出者為衛。血分溫度不高,則水分不能化氣達於皮毛之外而手足寒。水氣留著上膈,裏氣阻而不出,外氣吸而不納,則為上氣,病屬太陽。腸胃燥熱,大便不通,薰灼陽明支脈,股下牽掣,右膝外廉屈而不伸,病屬陽明。脾濕下陷,腎陽虛而不能泄水,溢入迴腸,則利不禁,是為陰氣內絕。
白話文:
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
半夏湯:取半升半夏,加入一升生薑汁,用水三升煮半夏至剩下二升,再加入生薑汁,煮至一升半,稍涼後分四次服用,每日三次,夜間一次。嘔吐停止後即可停藥。
胸部是上焦輸布水液的區域,西醫稱為淋巴系統。氣和水液經由細小的管道散佈,胸中之氣才能舒暢,否則乳糜停滯,就會化為濕痰,阻礙向上輸布的氣機,肺氣想吸入卻吸不進去,胃氣想向上運行卻運行不出去,於是出現似喘非喘、似嘔非嘔、似呃逆非呃逆的症狀。肺氣不通,胃氣不通暢,向上不能打嗝,向下不能排氣,導致胸中悶悶的不舒服。
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,是濕痰阻塞膈膜上方,陽氣被抑制而無法宣洩。方劑使用生薑汁來宣通鬱滯的陽氣,用生半夏來去除停滯的水液,只要陽氣通於上,濕痰降於下,胸中氣機就能通暢無阻,諸症自然痊癒。
乾嘔、呃逆,伴有手足厥冷者,可用橘皮湯。
橘皮湯:取四兩橘皮、半斤生薑,加水七升,煮至三升,溫服一升,服下即可見效。
乾嘔和呃逆都源於胃氣不和,但病因不同,治療方法也不同。胃主四肢,胃氣阻塞不能到達四肢,所以會出現手足厥冷。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,必須仔細辨別。水濕過盛,血寒,陽氣不能到達四肢,手足就會厥冷,但一定會有其他伴隨症狀,例如吐瀉交替出現,或僅僅是下痢,脈象必定細弱無力,這就需要服用四逆湯或理中湯。或者濕痰和宿食一起阻塞中脘,陽氣不能到達四肢,也會導致手足厥冷。
病人可能伴有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利、腹痛泄瀉等症狀,這就需要服用四逆散。如果僅僅出現乾嘔呃逆,脈象不會很細弱,也沒有泄瀉下重的情況,胃中陽氣不能到達四肢,主要還是因為氣機阻塞,所以只用生薑散佈上膈的鬱氣,用橘皮疏通胃氣的閉塞,溫服一升,即可見效。
呃逆不止者,可用橘皮竹茹湯。
橘皮竹茹湯:取二斤橘皮、二升竹茹、三十枚大棗、半斤生薑、五兩甘草、三兩人參,加水一斗,煮至三升,溫服一升,一日三次。
呃逆有寒熱之分,呃逆伴有腹脹的,前面已經詳細說明了。如果僅僅是呃逆,沒有其他伴隨症狀,上方沒有乾嘔手足厥冷,下方沒有腹脹,則僅僅是中氣虛弱,以及膽火輕微上逆。中氣虛弱,陽氣不能外散,而停滯在上膈,加上膽火內鬱,吸入的清氣與之相觸,就會發生呃逆。方劑以橘皮竹茹命名,橘皮疏通上膈停滯的氣,竹茹疏通久鬱的膽火,這樣呃逆就能停止。
然而,呃逆的起因,在於上膈之氣不能散佈,膽火上逆,也是由於這種氣不能散佈而導致的,氣不能外散的原因,實際上是因為中氣虛弱,所以知道這個方劑中橘皮、竹茹是治標,大棗、生薑、甘草、人參是治本。否則,只用橘皮竹茹也足以治療呃逆。治癒後,就能保證不再呃逆了嗎!
六腑之氣外泄者,手足冰冷,氣喘,腳趾蜷縮。五臟之氣內竭者,拉肚子止不住。嚴重者,手足麻木。
氣在六腑運行,水分的寒氣得到血分的溫煦,蒸騰化而排出體外就是衛氣。血分溫度不高,則水分不能化氣到達皮膚毛髮之外,就會手足冰冷。水氣停滯在上膈,裡氣阻塞而出不去,外氣吸入卻吸不進去,就會氣喘,屬於太陽經病證。腸胃燥熱,大便不通,薰灼陽明經脈,股部牽引疼痛,右膝外側屈曲不能伸直,屬於陽明經病證。脾濕下陷,腎陽虛弱而不能排出水分,溢入迴腸,就會拉肚子止不住,這是陰氣內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