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09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109)

1.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

癸酉閏五月十四日,裴德炎妻病此,予用薑半夏四錢,潞薰參一兩,白蜜四兩,三劑即便通能食嘔止)。

食已即吐者,大黃甘草湯主之。

大黃甘草湯方

大黃(二兩)甘草(一兩)
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溫再服。

食已即吐,所吐者為穀食,非飲水即吐之比。胃底胆汁,不能合胰液而消穀,反逆行而衝激於上,故食已即吐。但吐之太暴,雖由胆火上逆,要亦因大腸之壅塞,故方用甘草以和胃,大黃以通腸,腸胃通而胆火降,穀食乃得以順受焉,此大黃甘草湯之旨也。

胃反,吐而渴欲飲水者,茯苓澤瀉湯主之。

茯苓澤瀉湯方

茯苓(半觔)澤瀉(四兩)甘草、桂枝(各二兩)白朮(三兩)生薑(四兩)

上六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內澤瀉,再煮取二升半,溫服八合,日三服。

此證與病在膈上節略同,方治以利水為主,亦與思水之豬苓散相似。茯苓澤瀉方治,於五苓中去豬苓以泄水,可知渴欲飲水,為水氣阻於心下,津液不能上達喉舌,而初非真渴,所以加生薑、甘草者,亦以水邪出於胃之上口,辛甘發散以調之也。所以後納澤瀉者,亦以其氣味俱薄,不任多煎也。

吐後,渴欲得水而貪飲者,文蛤湯主之,兼主微風,脈緊頭痛。

文蛤湯方

麻黃(三兩)杏仁(五十枚)大棗(十二枚)甘草、石膏、文蛤(各五兩)生薑(三兩)

上七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溫服一升,汗出即愈。

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,似與前證吐而渴欲飲水者無別。何以前證用茯苓澤瀉湯,此證獨宜文蛤湯,此不可以不辨也。蓋吐而渴欲飲水,為隨吐隨渴,隨飲隨吐,水氣溜胃之上口而裏無熱之證。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,為吐後之渴,水氣出上膈而裏有熱之證。惟其無裏熱,故但疏陽氣通小便,使水熱自下焦泄之。

惟其有裏熱,故上發汗而下泄熱,使水氣從上下二焦分泄之,夫各有所當也。

乾嘔吐逆,吐涎沫,半夏乾薑散主之。

半夏乾薑散方

半夏、乾薑(各等分)

上二味,杵為散,取方寸匕,漿水一升半,煮取七合,頓服之。

始而乾嘔(俗名胃泛),繼而吐逆(俗名胃寒,所吐清水),是水氣從胃之上口滲入,胃不納而上泛之證也。加之以吐涎沫,心下必有微飲,其所以異於頭痛一證者,彼但為胃中濁氣上泛,初無水氣,故但用吳茱萸湯以降逆。此證吐逆,為膈上有水氣,為胃中有寒,故用半夏乾薑散以降逆而溫中。徐忠可反以頭痛者為重,此證為輕,殆不然也。

病人胸中似喘不喘,似嘔不嘔,似噦不噦,徹心中憒憒無奈者,生薑半夏湯主之。

生薑半夏湯方

白話文:

癸酉閏五月十四日,裴德炎的妻子患有此病,我用生薑、半夏四錢,潞黨參一兩,白蜜四兩,三劑後就能通利,可以進食,嘔吐也停止了。

吃完東西就吐的,用大黃甘草湯治療。

大黃甘草湯方:大黃二兩,甘草一兩。 將以上兩種藥材,用三升水煎煮成一升,溫熱分次服用。

吃完東西就吐,吐出來的是食物,和喝水後就吐不一樣。胃底的膽汁,無法與胰液混合消化食物,反而逆行衝擊向上,所以吃完東西就吐。但是嘔吐得太厲害,雖然是膽火上逆引起的,但也因為大腸阻塞,所以方劑用甘草和胃,大黃通腸,腸胃通了,膽火下降,食物就能順利消化吸收了,這就是大黃甘草湯的用意。

胃反胃,嘔吐並且想喝水,用茯苓澤瀉湯治療。

茯苓澤瀉湯方:茯苓半斤,澤瀉四兩,甘草、桂枝各二兩,白朮三兩,生薑四兩。將以上六味藥材,用一斗水煎煮成三升,加入澤瀉,再煎煮成二升半,溫服八合,一天服用三次。

這個症狀與病在膈上的症狀略微相似,治療方法以利水為主,也和治療水腫的豬苓散相似。茯苓澤瀉湯的治療方法,在五苓散中去掉豬苓來利水,可知想喝水,是因為水氣阻滯在心下,津液無法到達喉嚨舌頭,一開始並不是真正的口渴,所以加入生薑、甘草,也是因為水邪從胃的上口出來,辛甘發散來調節它。所以後面加入澤瀉,也是因為它的氣味都比較平和,不適合煎煮太久。

嘔吐後,口渴想喝水而且喝很多,用文蛤湯治療,也兼治輕微的風寒,脈象緊,頭痛。

文蛤湯方:麻黃三兩,杏仁五十枚,大棗十二枚,甘草、石膏、文蛤各五兩,生薑三兩。將以上七味藥材,用六升水煎煮成二升,溫服一升,出汗後即可痊癒。

嘔吐後口渴想喝水而且喝很多,看起來和前面症狀嘔吐並且想喝水的沒什麼區別。為什麼前面症狀用茯苓澤瀉湯,這個症狀單獨用文蛤湯,這一點不能不區分。因為嘔吐並且想喝水,是邊吐邊渴,邊喝邊吐,水氣停留在胃的上口,內部沒有熱證。嘔吐後口渴想喝水而且喝很多,是嘔吐後的口渴,水氣停留在上膈,內部有熱證。因為沒有裡熱,所以只疏通陽氣,通利小便,使水熱從下焦排出。

因為有裡熱,所以上面發汗,下面瀉熱,使水氣從上下兩焦分開排出,各有其應對方法。

乾嘔吐逆,吐出唾沫,用半夏乾薑散治療。

半夏乾薑散方:半夏、乾薑等量。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取一匙,加一升半漿水,煎煮成七合,一次服用。

一開始乾嘔(俗稱胃泛酸),接著吐逆(俗稱胃寒,吐的是清水),這是水氣從胃的上口滲入,胃不接受而往上泛的症狀。再加上吐出唾沫,心下一定有少量積水,所以和頭痛這個症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,頭痛只是胃中濁氣上泛,一開始沒有水氣,所以只用吳茱萸湯來降逆。這個症狀吐逆,是膈上有水氣,胃中有寒,所以用半夏乾薑散來降逆溫中。徐忠可反而認為頭痛的症狀比較重,這個症狀比較輕,這是不對的。

病人胸中好像喘不過氣,又好像不是喘不過氣,好像想吐,又好像不是想吐,好像想呃逆,又好像不是想呃逆,胸中悶悶的,很無奈,用生薑半夏湯治療。

生薑半夏湯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