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102)
《金匱發微》 (102)
1.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第十六
病人面無色,無寒熱,脈沉弦者,衄。脈浮弱,手按之絕者,下血。煩欬者,必吐血。
文曰:「病人面無色。」初未明言何病。然面無色,則氣弱血虛之象也(虛勞篇,男子面色薄為亡血)。加以外無寒熱,則病不在表而在裏。脈見沉弦者,水勝血負,陰寒內據,而陽上亢也。陽氣衝腦,則顱骨縫開,血從腦出而為衄。此證既無寒熱,即為裏虛,與上脈浮之衄不同。
脈浮而弱,弱為血虛,浮即為陰不抱陽,若手按之而不能應指,則陽上浮而氣下脫矣,在男子為便血,在婦人為崩漏。至於浮弱之脈,加之以煩欬,則血被衝激而上出於口,三證不同,而血分之熱度皆低。若誤浮陽為實熱,投以寒涼,必致上冒之浮陽益急,而見發熱,病乃不可治矣。
夫吐血,欬逆上氣,其脈數而間有熱,不得臥者死。
吐血、欬逆上氣,此即上煩欬吐血之證,但脈本浮弱,何以反數?本無寒熱,何以間有表熱?則涼藥誤之也。嘗見丹徒趙樸庵在四明醫院吐血,表有微熱,既返丹徒,醫家投以涼藥數十劑,表熱日甚一日,至於累夜失眠,以至於死,可哀也已(此證誤於涼藥,壓之不平,發之益熾,至於血熱消亡,而其人已死矣)。
夫酒客欬者,必致吐血,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。
酒標熱而本寒,標熱傷肺,因病欬嗽,本寒傷脾,因病多痰。痰不盡則欬不止,肺絡激破,因病吐血,此非外感,皆貪杯者所自取。仲師雖不出方治,當清濕熱,要無可疑。陳修園謂:「五苓去桂加知母、石膏、竹茹多效。」蓋近之矣。
寸口脈弦而大,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,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,虛寒相摶,此名為革,婦人則半產漏下,男子則亡血失精。
此節互見虛勞篇,說解已詳,茲不贅
亡血不可發其表,汗出即寒慄而振。
亡血一證,血分之熱度本低,發其表則熱度益低。血熱損於前,表陽虛於後,有不病寒慄而振乎!亡友丁甘仁嘗言:「予治失血證,驗其血熱虧耗者,每以附子理中取效。」真至言也(說解詳《傷寒.太陽篇》,並補方治)。
病人胸滿唇痿,舌青口燥,但欲漱水,不欲嚥,無寒熱,脈微大來遲,腹不滿,其人言我滿,為有瘀血。
病人胸滿為氣滯不通,其為有濕痰與否,尚未可定。血之色見於唇,亡血者唇白。血熱重則唇黑,至於唇乾黑而痿,其為瘀血無疑。舌青者,死血之色見於上也。血乾則口燥,然燥而渴飲,猶恐為陽明之熱,若但欲漱水不欲嚥,則燥氣不在腸胃可知。無寒熱,則決非表病。脈微大來遲,血停於下而脈不應也。
腹不滿,無宿食也。病者自言滿,其為蓄血無疑。輕則桃核承氣,重則抵當湯丸,視病之輕重而酌劑可也。
白話文:
病人臉色蒼白,沒有寒熱症狀,脈象沉而弦細,這是鼻出血。脈象浮而弱,按壓時幾乎感覺不到,這是下血。如果病人感到煩躁咳嗽,必然會吐血。
病人臉色蒼白,一開始沒有明確指出是什麼病。但臉色蒼白,就是氣虛血虛的表現。再加上沒有寒熱,說明病不在外在,而在內臟。脈象沉而弦細,說明水勝血負,陰寒內盛,而陽氣亢盛。陽氣衝擊腦部,導致顱骨縫隙裂開,血液從腦部流出而造成鼻出血。這種情況沒有寒熱,屬於內虛,和脈象浮而引起的鼻出血不同。
脈象浮而弱,弱表示血虛,浮表示陰氣不能包容陽氣,如果按壓時幾乎感覺不到,表示陽氣上浮而氣血下陷。在男性表現為便血,在女性表現為崩漏。對於脈象浮弱的病人,如果再加上煩躁咳嗽,則血液被衝擊而從口中吐出。這三種情況雖然不同,但血液的熱度都偏低。如果誤把浮陽當成實熱,使用寒涼藥物,必定會導致上浮的陽氣更加旺盛,出現發熱,病情就無法治療了。
吐血、咳嗽、氣逆上衝,脈象數而間或伴有發熱,不能平臥者會死亡。
吐血、咳嗽、氣逆上衝,就是前面提到的煩躁咳嗽吐血的症狀,但脈象本應浮弱,為何反而數?本無寒熱,為何間或有表熱?這是因為使用了寒涼藥物所致。曾經見到丹徒的趙樸庵先生在四明醫院吐血,略有發熱,回到丹徒後,醫生給他用了很多寒涼藥,表熱一天比一天嚴重,甚至整夜失眠,最終導致死亡,實在令人惋惜。(這個病例說明誤用寒涼藥物,壓制病情反而使病情加重,導致血熱耗竭而死亡。)
酒客咳嗽,必然會吐血,這是因為飲酒過度所致。
酒性溫熱,但本質偏寒,溫熱傷肺,導致咳嗽;寒性傷脾,導致痰多。痰液不盡,咳嗽不止,肺絡受損,導致吐血。這不是外感,都是嗜酒者自作自受。雖然仲景先生沒有留下治療此病的方劑,但應該清熱利濕,這一點毫無疑問。陳修園說:「五苓散去桂枝,加知母、石膏、竹茹療效很好。」這說法很接近了。
寸口脈弦而大,弦表示脈象虛弱,大表示脈象洪大,虛弱表示寒邪,洪大表示氣虛,虛寒交錯,這叫做「革脈」,婦女則會出現月經不調,男性則會出現遺精。
這部分內容在《虛勞篇》中已有詳細說明,這裡不再贅述。
失血症不能發汗,一出汗就會寒慄發抖。
失血症,血液的熱度本來就低,發汗則熱度更低。血液受損在先,表陽虛衰在後,怎麼能不寒慄發抖呢!我的朋友丁甘仁曾經說:「我治療失血症,如果驗證是血熱虧耗,常常用附子理中湯取得療效。」這真是至理名言。(詳見《傷寒論·太陽篇》,並附有方劑。)
病人胸悶,嘴唇乾枯萎縮,舌頭青紫,口乾,只想漱口,不想吞咽,沒有寒熱,脈象微弱,搏動遲緩,腹部不脹,病人自述胸悶,這是瘀血。
病人胸悶是氣滯不通,是濕痰還是其他,尚不能確定。血液的顏色反映在嘴唇上,失血者嘴唇蒼白。血熱嚴重則嘴唇發黑,嘴唇乾枯發黑萎縮,肯定是瘀血。舌頭青紫,是死血的顏色。血液乾燥則口乾,但口乾而想喝水,可能還是陽明熱證,如果只想漱口不想吞咽,則燥熱不在腸胃可知。沒有寒熱,就肯定不是外感疾病。脈象微弱,搏動遲緩,是血液停滯在下而脈象不應。
腹部不脹,沒有宿食。病人自述胸悶,肯定是瘀血。輕則用桃核承氣湯,重則用抵當湯,根據病情輕重調整藥量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