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94)
《金匱發微》 (94)
1. 黃癉病證並治第十五
寸口脈浮而緩,浮則為風,緩則為痹,痹非中風,四肢苦煩,脾色必黃,瘀熱以行。趺陽脈緊而數,數則為熱,熱則消穀,緊則為寒,食即為滿。尺脈浮為傷腎,趺陽脈緊為傷脾。風寒相摶,食穀即眩,穀氣不消,胃中苦濁,濁氣下流,小便不通,陰被其寒,熱流膀胱,身體盡黃,名曰穀癉。
濕與熱併,乃生黃色,苴菜在甕,醬麴在盦,其明證也。故論黃癉所由成,必先論脾藏之濕。脾主肌肉,而汗泄於肌理,氣達於四肢,則濕無停阻之患。惟風中肌肉,則脾陽必頓,頓則腠理閉塞而肌肉為痹。四肢為脾所主,濕熱留於脾藏,故四肢苦煩。風脈本浮,濕痹肌肉則緩。
寸口見浮緩之脈,脾中瘀熱行於周身,而面目爪甲俱黃矣,此一因也。一係胃中之熱,胃熱固能消穀,而肌肉外受風寒,內困脾陽,即宿食為之停阻,水穀停於中脘,濕熱以日久而增,故趺陽見緊數之脈,便可決為發黃之漸,此二因也。一係風邪由肌腠入裏,循三焦而下及於腎,腎為寒水之藏,下有二管,直接膀胱,為水道所從出。風陽吸於腎,則水道不行。
寒邪由肌腠犯脾藏,則脾以虛寒而留濕。食穀即眩者,濕與熱淆雜,而濁氣上冒於顛也。寒入足太陰,脾不能為胃輸津液作汗,濕熱反致內陷,小便不通,胃中濁熱無外出之路,乃由腎而流入膀胱。故於尺部少陰脈浮,見腎水不流,足背趺陽脈緊,見脾陽不運,皆足蘊蒸發黃,此三因也,名曰穀癉。
額上黑,微汗出,手足中熱,薄暮即發,膀胱急,小便自利,名曰女勞癉,腹如水狀,不治。
女勞癉證狀有六,一曰額上黑。額上為顱骨覆腦處,腎虛者腦氣必虧,故精氣不榮於額上而見晦滯之色。陳修園以額上為心部,腎邪重而水色見於火部,直瞽說耳。二曰微汗出。微汗出似不足為病,而女勞癉獨否,蓋用力入房,皮毛開而汗液屢泄,泄之不已,皮毛從此不收,津液即隨時漏泄。三曰手足中熱。
則由以慾竭精之時,手足用力太猛,少陽胆火乃乘少陰之虛,流溢於勞宮、湧泉二穴。四曰薄暮即發。薄暮,陽衰之候,寒濕下動,乃反迫真陽而外出。五曰膀胱急。寡欲者腎陽充,充則下焦水道布氣於少腹,膀胱以溫和而緩。多欲者腎陽虛,虛則陽氣不及州都,膀胱以虛寒而急。
此證與脈緊為寒同義,可見陳修園謂「腎虛累及外府」,猶為未達一間也。六曰小便自利。自利者,不自知而利也。腎關不固,則小溲不禁。黃坤載謂:「火敗水寒,蟄藏失政。」蓋略近之。若夫脾腎兩敗,腹如水狀,即為不治之證。蓋腹為足太陰部分,腎即在腹之兩旁,腎藏無火,不能蒸化脾陽,由是脾藏虛寒,濕邪凝冱,從而腹滿。然苟用四逆加茵陳蒿以治之,何嘗不可挽救一二。
白話文:
黃疸病證及其治療
寸口的脈象如果呈現浮而緩,浮代表有風邪,緩代表氣血不通暢,這種不通暢並非中風,而是四肢感到煩躁,這時脾臟的顏色一定會呈現黃色,這是因為體內有淤積的熱邪在運行。足背動脈脈象如果呈現緊而數,數代表有熱,有熱就會容易消化食物,緊代表有寒,有寒就會吃一點東西就感到腹脹。尺脈浮代表腎臟受到損傷,足背動脈脈緊代表脾臟受到損傷。風邪和寒邪互相侵襲,吃完東西就會感到頭暈,食物的精華無法消化,胃中感到混濁,濁氣向下流動,導致小便不順暢,陰部受到寒邪影響,熱邪流向膀胱,全身都呈現黃色,這種情況稱為「穀疸」。
濕氣和熱氣同時存在,就會產生黃色,就像醃製的菜放在甕中,發酵的醬放在密閉的容器中一樣,這都是明顯的例子。所以,要討論黃疸是如何形成的,必須先討論脾臟中的濕氣。脾臟主宰肌肉,汗液從肌肉的紋理排出,氣能夠到達四肢,這樣濕氣就沒有停滯的危險。只有當風邪侵入肌肉,脾臟的陽氣就會受阻,受阻就會導致肌肉紋理閉塞,肌肉變得麻木不仁。四肢是由脾臟所主宰的,濕熱積留在脾臟,所以四肢會感到煩躁。風邪的脈象本來是浮的,濕氣使肌肉麻痹,脈象就變得緩慢。
寸口的脈象如果出現浮而緩的現象,就代表脾臟中的淤熱在全身運行,導致臉部、眼睛和指甲都呈現黃色,這是其中一個原因。另一個原因是胃中的熱邪,胃熱雖然能消化食物,但是肌肉受到外來的風寒侵襲,加上體內脾陽受困,就會導致未消化的食物停留在胃中,水穀停留在中脘部位,濕熱日積月累,所以足背動脈的脈象會呈現緊而數的現象,這就可以判斷出黃疸將要發生,這是第二個原因。還有一種情況是風邪從皮膚進入體內,沿著三焦向下到達腎臟,腎臟是儲藏寒水的地方,下方有兩個管道,直接通向膀胱,是水液排出的通道。風邪如果侵入腎臟,就會導致水液運行不暢。
寒邪如果從皮膚侵犯脾臟,就會導致脾臟因虛寒而積留濕氣。吃完東西就感到頭暈,是因為濕氣和熱氣混雜在一起,濁氣向上冒到頭頂。寒邪侵入足太陰經,脾臟就無法將津液輸送到胃,形成汗液,濕熱反而會向內陷入,導致小便不暢,胃中的濁熱沒有排出的途徑,就會從腎臟流入膀胱。所以,在尺部少陰脈呈現浮的脈象,代表腎水運行不暢,足背動脈脈緊,代表脾陽無法運作,都是因為體內蘊藏濕熱而發黃,這是第三個原因,這種情況稱為「穀疸」。
額頭發黑,稍微出汗,手腳心發熱,傍晚就會發作,膀胱感到急迫,小便卻很順暢,這種情況稱為「女勞疸」,如果腹部像充滿水一樣腫脹,就無法治癒。
女勞疸的症狀有六種,第一種是額頭發黑。額頭是顱骨覆蓋大腦的地方,腎虛的人腦氣一定會虧損,所以精氣無法滋養額頭,就會呈現晦暗的顏色。有人認為額頭是心臟的部位,腎邪嚴重導致水色顯現在火的部位,這完全是錯誤的說法。第二種是稍微出汗。輕微出汗似乎不是什麼大病,但是女勞疸卻不同,因為過度性生活會導致皮膚毛孔張開,汗液頻繁流失,久而久之,皮膚毛孔就無法收縮,津液就會隨時洩漏。第三種是手腳心發熱。
這是因為在性慾達到頂點的時候,手腳用力過猛,少陽膽火就會趁少陰腎虛之時,流竄到勞宮穴和湧泉穴。第四種是傍晚就會發作。傍晚是陽氣衰弱的時候,寒濕之氣向下流動,反而會迫使虛弱的陽氣向外散發。第五種是膀胱感到急迫。寡慾的人腎陽充足,充足就會使下焦的水道氣化,膀胱就會溫和而舒緩。多慾的人腎陽虛弱,虛弱就會導致陽氣無法到達膀胱,膀胱就會因虛寒而感到急迫。
這種症狀和脈象呈現緊的現象,都代表有寒邪,可見有人認為「腎虛會連累到體表」的說法,還是沒有徹底理解。第六種是小便順暢。順暢的意思是,在不知不覺中就小便頻繁。腎關不固,就會導致小便無法控制。有人說:「火衰敗,水寒,導致腎臟的閉藏功能失調」,這句話比較接近真實情況。如果脾腎兩虛,導致腹部像充滿水一樣腫脹,就無法治癒。腹部是足太陰經所屬的部位,腎臟就在腹部的兩側,腎臟沒有火氣,就無法蒸化脾陽,導致脾臟虛寒,濕邪凝結,從而腹部脹滿。但是,如果使用四逆湯加上茵陳蒿來治療,或許還能挽救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