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91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91)

1.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

王一仁在廣益醫院治病,有錢姓男子,腹如鼓,股大如五斗甕,臂如車軸之心,頭面皆腫,遍體如冰,氣咻咻若不續,見者皆曰必死。一仁商於劉仲華,取藥房中乾菖蒲一巨捆,熾炭焚之,得灰半斤,隨用滑石和研,用麻油調塗遍體,以開水調服一錢,日三服,明日腫減大半。

一仁見有效,益厚塗之,改服二錢,日三服,三日而腫全消,飲食談笑如常人,乃知經方之妙不可思議也。前數年予在家鄉治謝姓小兒莖及睾丸,明若水碧,令製而服之,一夕得小便甚多,其腫即消,惟腹滿不減,繼以薑、辛、朮、附,後以急於赴滬,不復知其究竟,甲戌十一月,聞此兒已十四歲矣。庚午秋,治海潮寺路宋姓小兒水腫亦用之。

但其人手足不冷,小便清,內服麻黃附子細辛湯,佐以五苓、冬葵子、車前子,外敷蒲灰散,早夜調服一錢,五日而腫全消,每一日夜,小溲十七八次云。

問曰:「黃汗之為病,身體腫,發熱,汗出而渴,狀如風水,汗沾衣,色正黃如柏汁,脈自沉,何從得之?」師曰:「以汗出入水中浴,水從汗孔入得之,宜耆芍桂酒湯主之。」

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方

黃耆(五兩)芍藥、桂枝(各三兩)

上三味,以苦酒一升,水七升,相合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當心煩,服至六七日,乃解。若心煩不止者,以苦酒阻故也。

黃汗之為病,鬱於營分,日久而後發,此與水氣鬱在衛分者不同,方其鬱伏未久,營熱不甚,故身腫而冷,狀如周痹,至於身體腫,發熱汗出而渴,營熱始熾矣。汗沾衣上,色黃如柏汁者,血中之液以熱鬱而外泄也。今試以針刺手,其初必有鮮血一點,血過乃出黃水,即此而推之,便可知黃汗之由,實起於營分鬱熱。所以如柏汁者,以營熱所蒸,益加濃厚,非如黃癉之黃,由胃底胆汁而成也。

然不辨明致此之由,則治法何從下手,將清營熱乎?何以處在表之濕。將疏表氣乎?何以處營之熱。仲師申明「汗出而浴,水入汗孔得之」,而治法乃定矣。以表虛也,故君黃耆。以營鬱之當宣也,故用芍藥、桂枝。又懼藥力之不勝病氣也,故煎以具揮發性通調血分之苦酒,而營分之鬱熱始解。

今人用醋和麵塗傷,能去瘀血,其明證也。婦人肝鬱不調內痛,用醋炒柴胡,醋磨青皮、白芍,其痛立解,當亦以其能達血鬱之故,則苦酒之作用可知矣。庸工動稱能斂肝陰,豈仲師用苦酒之旨乎!所以六七日乃解者,以久鬱之邪未易戰勝也。所以心煩者,營分久鬱,而主血之藏虛,一時不勝藥力也。

黃汗之病,兩脛自冷,假令發熱,此屬歷節。食已汗出,又身常暮盜汗出者,此營氣也。若汗出已,反發熱者,久久其身必甲錯。發熱不止者,必生惡瘡。若身重,汗出已輒輕者,久久必身瞤,瞤即胸中痛,又從腰以上汗出,下無汗,腰寬弛痛,如有物在皮中狀。劇者不能食,疼重,煩躁,小便不利,此為黃汗,桂枝加黃耆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

一位名叫王一仁的醫生在廣益醫院行醫,曾經遇到一位姓錢的男子,腹部像鼓一樣脹大,大腿粗壯如同五斗的大水瓮,手臂像車軸般粗大,頭面都腫脹,全身冰冷,呼吸急促,好像隨時會斷氣,看到的人都說他必死無疑。王一仁向劉仲華請教,取來藥房裡一大捆乾菖蒲,用炭火燒成灰,得到半斤蒲灰,再將其與滑石粉研磨混合,用麻油調勻後塗抹在病人全身,同時用開水調服一錢蒲灰,每日三次。第二天,腫脹減輕了一大半。

王一仁見此藥方有效,便加厚塗抹的藥量,並將服用的劑量增加到每日三次,每次二錢。三天後,腫脹完全消退,病人可以正常飲食,談笑自如,如同常人一般,這才明白經方之妙不可思議。幾年前,王一仁在家鄉治療一位姓謝的小孩,他的陰莖和睾丸腫脹,清澈透明像水一樣,王一仁就讓他服用藥物,一夜之間小便排出很多,腫脹也消退了,但是腹部脹滿的情況沒有改善,於是又用了生薑、辛夷、蒼朮、附子等藥物治療,後來因為要趕赴上海,便沒有繼續治療,直到甲戌年十一月,王一仁才聽說這位小孩已經十四歲了。庚午年秋天,王一仁在海潮寺路治療一位姓宋的小孩患水腫,也使用了同樣的藥物。

但是這個小孩手腳不冷,小便清澈,王一仁便內服麻黃附子細辛湯,並佐以五苓散、冬葵子、車前子,外敷蒲灰散,早晚服用一錢,五天後腫脹完全消退,每天夜裡都要小便十七八次。

有人問道:「黃汗病症,身體腫脹,發熱,出汗卻感到口渴,症狀像風水病,汗水沾濕衣服,顏色呈正黃色,像柏樹汁一樣,脈象沉弱,這是怎麼引起的?」醫生回答說:「這是因為出汗後在水中沐浴,水從汗孔進入身體引起的,應該用黃耆芍藥桂枝酒湯來治療。」

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方

黃耆五兩,芍藥三兩,桂枝三兩。以上三味藥,用苦酒一升,水七升,混合在一起,煎煮至三升,溫服一升。如果感到心煩,服用六七天就能痊癒。如果心煩不止,是因為苦酒阻礙的原因。

黃汗病是營氣鬱結所致,時間久了才會發病,這與水氣鬱結在衛分不同。當鬱結的時間不長,營熱不太嚴重時,就會表現為身體腫脹但手腳冰冷,症狀類似於痹症;等到身體腫脹、發熱、出汗卻口渴時,營熱就已經很盛了。汗水沾濕衣服,顏色黃如柏樹汁,這是因為血液中的津液由於熱邪鬱結而外洩。現在可以試著用針刺手部,一開始一定會有一點鮮血流出,血液流盡後就會流出黃色液體,從這裡就可以推斷出黃汗的病因,實際上是源於營分鬱熱。之所以汗液顏色像柏樹汁一樣,是因為營熱蒸騰,使汗液更加濃厚,這與黃疸的黃色不同,黃疸的黃色是來自胃底膽汁。

如果不弄清楚病因,治療方法就無從下手。是要清泄營熱呢?還是要疏通表氣?是要清泄營熱呢?還是要疏通表氣?仲景大師明確指出:「出汗後在水中沐浴,水從汗孔進入身體引起的」,這樣治療方法就確定了。因為表虛,所以用黃耆;因為營氣鬱結需要宣通,所以用芍藥、桂枝;又擔心藥力不足以克服病邪,所以用具有揮發性、能通調血分的苦酒來煎藥,這樣營分鬱熱才能消除。

現在有人用醋和麵塗抹傷口,可以去除瘀血,這就是明證。婦女肝鬱氣滯,導致腹部疼痛,用醋炒柴胡,醋磨青皮、白芍,疼痛就能立即消除,這也是因為醋能夠疏通血瘀的緣故,由此可見苦酒的作用。那些庸醫總是說能斂肝陰,難道這就是仲景大師使用苦酒的用意嗎?所以要服用六七天才能痊癒,是因為久鬱的邪氣不容易克服;所以會心煩,是因為營分長期鬱結,而主血的臟腑虛弱,一時承受不住藥力。

黃汗病,兩腿冰冷,即使發熱,這屬於歷節病。飯後出汗,而且經常在傍晚盜汗,這是營氣虛弱。如果出汗後反而發熱,時間長了身體就會出現甲錯(皮膚病)。發熱不止,就會生惡瘡。如果身體沉重,出汗後就感覺輕鬆,時間長了就會身體抽搐,抽搐就是胸痛,而且汗只從腰部以上出,下面不出汗,腰部寬鬆疼痛,好像皮膚裡有什麼東西一樣。嚴重者不能吃東西,疼痛加劇,煩躁不安,小便不利,這就是黃汗病,應該用桂枝加黃耆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