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85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85)

1.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

蓋水化氣成汗,故沾漬,水寒重墜,故下陷也)。營熱息於內,則腎陽不通而小便不利,此時寒水暴遏,表裏陽氣絕然消歇,故但見弦緊、沉緊之脈。予謂此直麻黃細辛附子湯證,麻黃以達表寒,附子以溫裏寒,細辛由裏達表,從下而上,扶腎陽而疏表鬱,則大氣運行,汗液泄而小便亦通矣。近人漫用五苓、五皮以治水,舍此別無良法,抑獨何歟。

脈得諸沉,當責有水,身體腫重。水病,脈出者死。

水病脈當沉,沉非重按始得之謂,乃脈道不利,而寸口浮遲也。水氣沉於下,清陽不能化氣上行,絡脈不得滋溉,因病空虛。絡脈虛,故寸口應之而遲。沉者必伏,伏者水氣在下,足背趺陽之脈反見浮數,水氣不得由膀胱下泄,故脈沉者小便必難。表裏上下不得氣化,故水留於肌肉而身體腫重。

若浮遲之寸口,反見洪大而數,少陰趺陽之脈,反見微弱,則是陰盛於下,陽脫於上,謂之脈出。譬之油燈垂涸,忽然大明,其能久而不滅乎。

夫水病人,目下有臥蠶,面目鮮澤,脈伏,其人消渴。病水,腹大,小便不利,其脈沉絕者,有水可下之。

《內經》云:「諸有水氣者,微腫先見於目下。」予診痰飲病亦往往見之,蓋水與飲固同源而異病也。水困脾陽必見於所主之部分,目胞及腹,皆足太陰所主,故目下有臥蠶而腹大。目鮮澤者水之標,小便不利者水之本,消渴者,水外浮而內竭,且水寒不能化氣故也。

脈沉固當有水,至於沉絕,則腎中陽氣將亡,便當急下以存陽,譬猶傷寒少陰證之急下存陰,仲師於此條不出方治,予意當與大黃附子細辛湯,是即寒疝之脈,狀如弓弦之不移,陽中有陰可下之例也。若陳修園所云:「用真武湯加木通、防己、椒目以溫腎陽而利小便。」雖亦言之成理,不知水氣清者,外可以發汗,內可以利小便,若水與痰涎糞穢膠結成瘀,則舍溫下更無良法也。奈何利小便乎?

問曰:「病下利後,渴飲水,小便不利,腹滿因腫者,何也?」答曰:「時法當病水,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,自當愈。」

下利之後,陰陽並虛,陰虛則渴,陽虛則水飲不消,小便不利,腹因腫滿。此為暴蓄之水,初無膠固不解之痰濁與之混合,故但得汗出,小便利即當自愈。惟下後裏陰先傷,陽氣復頓,雖腹滿而腫,不當徒利小便,當用婦人轉胞腎氣丸方治,陰陽兩補,而水道自通,或用渴欲飲水之文蛤散。

蓋蛤殼鹹寒,上能止渴,下通小便,杵為細者,譬之濾水之砂漏,格其渣滓,水道以澄清而易通也。

心水者,其身重而少氣,不得臥,煩而燥,其人陰腫。

肝水者,其腹大不能自轉側,脅下腹痛,時時津液微生,小便續通。

白話文:

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

水的氣化成汗,所以汗濕衣衫;水性寒重往下沉,所以水腫下陷。營氣熱盛於內,則腎陽不通而小便不利;此時寒邪驟然阻遏,表裡陽氣完全消散,所以脈象才會呈現弦緊、沉緊。我認為這正是麻黃細辛附子湯的證候,麻黃疏通表寒,附子溫煦裡寒,細辛由裡達表,從下往上,扶助腎陽並疏通表邪鬱滯,則氣機運行通暢,汗液排出,小便也能通利。近來有人濫用五苓散、五皮散治療水腫,捨棄此方別無良法,這是為何呢?

脈象沉細,就應該考慮有水腫;身體腫脹沉重。水病,脈象浮出來的人會死。

水病的脈象應該沉,這裡的「沉」不是指重按才能摸到的沉脈,而是脈道不通暢,寸口脈反而浮而遲緩。水氣沉積在下,清陽之氣不能化氣上行,經絡得不到滋養,因而導致虛弱。經絡虛弱,所以寸口脈應之而遲。沉脈必然是伏脈,伏脈說明水氣在下,而足背趺陽脈卻反而浮數,這是因為水氣不能由膀胱向下排出,所以脈沉者小便必定困難。表裡上下氣機都不能正常運轉,所以水停留在肌肉中,導致身體腫脹沉重。

如果寸口脈浮而遲,卻反而洪大而數,而少陰趺陽脈卻反而微弱,這就是陰盛於下,陽氣脫落於上,稱為脈出。好比油燈將要乾涸,忽然間變得明亮,它還能持久不滅嗎?

水腫病人,眼下有臥蠶,面容光澤,脈象伏,此人消渴。患水腫,腹部膨大,小便不利,脈象沉而絕,這種情況可以用瀉水的方法治療。

《內經》說:「凡是有水氣的人,輕微的腫脹先出現在眼下。」我診治痰飲病也常常見到這種情況,因為水和飲雖然同源,卻是不同的疾病。水阻礙脾陽,必然會表現在它所主管的部位,眼胞和腹部都是足太陰經所主管的部位,所以眼下有臥蠶而腹部膨大。眼睛光澤是水腫的標誌,小便不利是水腫的根本原因,消渴是因為水在體表浮腫,而內裡卻虧虛,而且水寒不能化氣的緣故。

脈象沉確實應該是有水腫,至於脈象沉而絕,則腎中陽氣將要衰竭,就應該趕緊使用瀉下的方法來保住陽氣,這就像傷寒少陰證的急下存陰一樣。仲景在這條中沒有提出治療方法,我的想法是應該使用大黃附子細辛湯,這是寒疝的脈象,脈象如同弓弦一樣僵硬不動,陽中有陰,可以瀉下的例子。如果按照陳修園所說:「用真武湯加木通、防己、椒目來溫腎陽利小便。」雖然也說得有道理,但不知道水氣清稀者,外可以發汗,內可以利小便;如果水與痰涎糞穢膠結成為瘀滯,則除了溫下法別無良法。怎麼還能單純利小便呢?

問:「病在下利之後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利,腹部脹滿腫痛,這是什麼原因?」答:「這應當是水腫,如果小便能自行通利,或者出汗,就能自愈。」

下利之後,陰陽都虛弱,陰虛則口渴,陽虛則水液不能代謝,小便不利,腹部因此脹滿腫痛。這是暴積的水腫,一開始沒有膠固難解的痰濁與之混合,所以只要出汗,小便通利就能自愈。只是下利之後裡面的陰氣先受損,陽氣又驟然衰弱,雖然腹部脹滿腫痛,不應該單純使用利小便的方法,應該用婦人轉胞腎氣丸來治療,陰陽雙補,則水道自然通暢,或者用治療口渴想喝水的文蛤散。

蛤殼性味鹹寒,上能止渴,下能通小便,把它研磨成細粉,好比過濾水的沙漏,過濾掉雜質,水道就會變得清澈而容易通暢。

心水:身體沉重而氣短,不能平臥,煩躁乾燥,陰部腫脹。

肝水:腹部膨大不能翻身,脅肋下腹部疼痛,時常有津液少量分泌,小便可以持續通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