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79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79)

1.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

淋之為病,小便如粟狀,小腹弦急,痛引臍中。

仲師於淋證未出方治,但以病情而論,則此證實為虛寒。發端便曰「小便如粟狀」,如粟狀者,陽氣不達於宗筋而精道塞也。肝腎因虛生寒,則少腹為之弦急。腎虛而寒氣上乘,故痛引臍中。雖以外證驗之,未嘗非濕熱之交阻,然有服龍胆草而加劇者,亦有服木通累斤而痿頓不起者,則以裏陽不達,濕熱無自而化也。吾謂治淋之法,病之初起,以疏達瘀滯為急,是猶濕熱下利中有宿食而宜大承氣者也。

病之既久,宜溫中通陽,佐以泄水,是猶下利虛寒而宜四逆、理中者也。獨怪近世庸工,一遇淋證,務清肝熱而敗脾陽,吾見其冥路之日近矣。

趺陽脈數,胃中有熱即消穀引飲,大便必堅,小便則數。

淋之為病,或小溲腫痛,或敗精瘀塞,變為癃閉。病此者多懊憹欲死,坐立不安,要未見消穀引飲,大便堅而小便數者。仲師於此節既不言淋證,而其義則與趺陽脈浮而數大致略同,故予決其為衍文,若夫大腸燥,小溲赤痛,迫精外泄者,陽明證間亦有之,非淋病也。

淋家不可發汗,發汗則便血。

此條見太陽篇,與衄家不可發汗同。血與汗為同體,衄家發其汗,則陽氣張於上而目直視;淋家發其汗,則陰液損於下而便血,其不從小溲出者,以津道本塞,欲出不得故也。

小便不利者,有水氣,其人若渴,栝蔞瞿麥丸主之。

栝蔞瞿麥丸方

薯蕷(三兩)茯苓(三兩)栝蔞根(二兩)附子(一枚炮)瞿麥(一兩)

上五味,末之,煉蜜丸如梧子大,飲服二丸,日三服,不知增至七八丸,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。

天時,陽熱則生濕,土膏發於地,雲氣上於天,然後雷雨作而溝渠通。陰寒則生燥,風霜日緊,潦水不降,於是蒸氣消而溪澗塞,人但知苦熱易於生燥,而不知苦寒之尤易生燥也。知此意者,然後可與論栝蔞瞿麥丸方治,證曰:「小便不利,有水氣而渴」,此水勝血負,水寒不能化氣之證也。三焦水道以腎為關鍵,腎寒則水停蓄於下而陽氣不升。

陽氣不升則肺陰虧於上,而津液不降,方用栝蔞根以潤肺而止渴,瞿麥以導膀胱而利小便,薯蕷、茯苓以扶脾陽而抑心下水氣,要惟以炮附子一枚,為方中主要。觀「小便利,腹中溫為知」八字,其義自見。蓋未服藥時,腹中必然冷痛也。

小便不利,蒲灰散主之,滑石白魚散、茯苓戎鹽湯並主之。

蒲灰散方

蒲灰(半分)滑石(三分)

上二味,杵為散,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
滑石白魚散方

滑石、亂髮(燒)、白魚(各二分)

上三味,杵為散,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
茯苓戎鹽湯方

白話文:

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

淋病的症狀是排尿像小米粒一樣,小腹緊繃疼痛,痛感延伸到肚臍。

古代醫家在淋病尚未出現明確症狀時就開始治療,但根據病情判斷,此症狀實為虛寒體質。一開始就出現「小便如粟狀」的情況,像小米粒一樣的尿液,表示陽氣無法到達宗筋,導致精道阻塞。肝腎虛弱導致寒氣產生,因此少腹緊繃。腎虛加上寒氣上升,所以疼痛會延伸到肚臍。雖然從外在症狀來看,像是濕熱交阻,但有些病人服用龍膽草反而症狀加重,也有些病人服用木通大量服用卻導致身體虛弱無力,這都是因為體內陽氣不足,濕熱無從化解。因此,治療淋病的方法,疾病初期應先疏通瘀滯,這就像濕熱下痢中有宿食,需要服用大承氣湯一樣。

疾病久治不癒,就應該溫中通陽,再輔以利尿,這就像下痢虛寒,需要服用四逆湯、理中湯一樣。只是奇怪的是,近來庸醫一遇到淋病,就急於清除肝火而損傷脾陽,我看他們離失敗不遠了。

趺陽脈搏動迅速,胃中有熱則飯後很快饑餓想喝水,大便必定乾燥,小便卻頻繁。

淋病的症狀,有時小便腫痛,有時精液阻塞,演變成尿閉。患此病的人常常痛苦萬分,坐立不安,但卻沒有飯後很快饑餓想喝水、大便乾燥而小便頻繁的症狀。古代醫家在這段文字中沒有提到淋病,但其含義與趺陽脈浮而數大致相同,所以我認為這段文字是贅述。至於大腸乾燥、小便赤痛、精液外洩,這些症狀在陽明病中也可能出現,並非淋病。

淋病患者不可發汗,發汗會導致便血。

這一點在太陽篇中也有記載,與「鼻出血患者不可發汗」相同。血液和汗液同出一源,鼻出血患者發汗,陽氣會上升到頭部,眼睛直視;淋病患者發汗,陰液會損傷,導致便血,血液沒有從尿道排出,是因為尿道本來就阻塞,所以排不出來。

小便不利,伴隨水腫,患者感到口渴,服用栝蔞瞿麥丸可以治療。

栝蔞瞿麥丸方:

薯蕷(三兩)、茯苓(三兩)、栝蔞根(二兩)、附子(一枚,炮製)、瞿麥(一兩)

以上五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丸,一天服用三次,可以根據情況增加到七八丸,以小便通暢,腹部溫暖為準。

天時,陽熱則生濕,地氣上升,雲氣上達天空,然後降下雷雨,溝渠暢通。陰寒則生燥,風霜日盛,積水不降,於是蒸氣消失,溪澗阻塞。人們只知道炎熱容易導致乾燥,卻不知道寒冷也容易導致乾燥。明白了這個道理,才能理解栝蔞瞿麥丸的治療原理。此症狀為「小便不利,有水腫而口渴」,這是水勝於血,水寒不能化氣的症狀。三焦水道以腎臟為關鍵,腎寒則水停積在下焦,陽氣無法上升。

陽氣不升,則肺陰虧損,津液不能下降,方中使用栝蔞根潤肺止渴,瞿麥導膀胱利尿,薯蕷、茯苓扶助脾陽,抑制心下水氣,最重要的是炮製過的附子一枚。從「小便通暢,腹部溫暖為準」這八個字可以看出藥效。服用藥物前,腹部必然是冰冷疼痛的。

小便不利,可用蒲灰散、滑石白魚散、茯苓戎鹽湯治療。

蒲灰散方:

蒲灰(半分)、滑石(三分)

以上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指幅(約一茶匙),一天服用三次。

滑石白魚散方:

滑石、燒焦的頭髮(各二分)、白魚(二分)

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指幅(約一茶匙),一天服用三次。

茯苓戎鹽湯方:(方劑成分未列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