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74)
《金匱發微》 (74)
1. 痰飲欬嗽病脈證治第十二
青龍湯下已,多唾口燥,寸脈沉,尺脈微,手足厥逆,氣從小腹上衝胸咽,手足痹,其面翕熱如醉狀,因復下流陰股,小便難,時復冒者,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,治其氣衝。
苓桂五味甘草湯方
桂枝、茯苓(各四兩)五味(半升)甘草(三兩炙)
上四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三服。
陽氣張於上,則衝氣動於下,小青龍湯發其陽氣太甚,則口多濁唾而燥。寸脈沉為有水,尺脈微為陰虛。手足厥逆者,中陽痹也。氣從小腹上衝胸咽者,以麻黃、細辛之開泄太甚,少陰水氣,被吸而上僭也。中陽既痹,故手足不仁。虛陽上浮,故其面翕熱如醉狀。且浮陽之上冒者,復下流陰股而吸其水道,致小水不利,陽不歸根,故時上冒顛頂,方用苓桂五味甘草湯,與《傷寒.太陽篇》「發汗後,欲作奔豚」之苓桂大棗甘草湯略同。但彼為脾陽因汗後而虛,不能厚中道之堤防,故用大棗。
此為腎氣被熱藥牽引,不能攝下焦之浮陽,故用五味。要其為降衝逆則一也。
衝氣即低,而反更欬,胸滿者,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,以治其欬滿。
苓甘五味薑辛湯方
茯苓(四兩)甘草、乾薑(三兩)細辛(三兩)五味子(半升)
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半升,日三服。
降衝氣而衝氣低,則上冒之浮陽當息,而欬逆可止矣。而反更欬胸滿,似前方失之太輕。是不然,蓋前用小青龍湯,麻黃開泄太甚,迫其汗液,而陽氣暴張,小腹之客氣,因而上逆。中陽既痹,始則手足厥逆,繼而手足痹,甚至上下顛倒,浮陽竄亂,一似電光石火,閃爍無定。此時若以溫藥化飲,不免助浮陽外抗,於是不得已用苓桂五味甘草湯,以收散亡之陽。
蓋必衝氣漸低,然後可進溫藥,師於是有苓甘五味薑辛湯方治,以發抒胸中陽氣,而除其欬滿,此先標後本之治也。
欬滿即止,而衝氣復發者,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,服之當遂渴,而渴反止者,為支飲也。支飲者,法當冒,冒者必嘔,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。
苓甘五味薑辛半夏湯方
茯苓(四兩)甘草(二兩)細辛(二兩)乾薑(二兩)半夏(半升)五味(半升)
上六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半升,日三服。
此節「更復渴」三字,為衍文。「以細辛、乾薑為熱藥」句,為假設之詞,當屬下讀,非承上「衝氣復發」言之,若承上言,似但指衝氣一層,「服之當遂渴」句,轉類節外生枝。若原有「更復渴」三字,則下文當遂渴反不渴,俱不可通矣。此節大旨,謂欬滿止後,上膈氣機已疏,當不復病,然亦有欬滿方止,衝氣復發者,倘因乾薑、細辛為熱藥而發其衝氣,服後當立見燥渴。
白話文:
服用小青龍湯後,患者出現唾液增多、口乾、寸脈沉、尺脈微弱、手腳冰冷、氣從小腹向上衝擊胸咽、手腳麻痺、臉色潮紅似醉酒等症狀,並伴隨小便困難,時而又有氣往上衝的現象。此時應服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,治療其氣上衝的症狀。
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的組成:桂枝、茯苓各四兩,五味子半升,炙甘草三兩。 用法:以上四味藥材,用水八升,煎煮至三升,過濾藥渣,分溫三次服用。
陽氣上升,則衝氣向下運行。小青龍湯過度發散陽氣,導致唾液增多且口乾。寸脈沉代表有水濕,尺脈微弱代表陰虛。手腳冰冷是中陽受阻。氣從小腹向上衝擊胸咽,是因為麻黃、細辛的開泄作用過於強烈,導致少陰的水氣被吸向上衝。中陽受阻,所以手腳麻痺。虛陽上浮,所以臉色潮紅如醉酒狀。浮陽上衝後又向下流入陰部,影響水道,導致小便不利,陽氣不能歸於根本,所以時而又有氣往上衝的現象。因此使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,與《傷寒論·太陽篇》中「發汗後,欲作奔豚」所用的苓桂大棗甘草湯類似。但前者是脾陽因發汗後虛弱,不能保護中焦,所以加用大棗;而此方則是腎氣被溫熱藥牽引,不能收攝下焦的浮陽,所以用五味子。總之,都是為了降伏上衝的氣機。
如果衝氣下降,但咳嗽和胸悶反而加重,則應服用茯苓甘草五味薑辛湯(去桂枝加乾薑細辛),治療咳嗽胸悶。
茯苓甘草五味薑辛湯的組成:茯苓四兩,甘草、乾薑各三兩,細辛三兩,五味子半升。用法:以上五味藥材,用水八升,煎煮至三升,過濾藥渣,溫服半升,一日三次。
衝氣下降後,上衝的浮陽應該停止,咳嗽逆氣也應該停止。但如果咳嗽和胸悶反而加重,說明之前的藥方劑量過輕。這是因為之前使用小青龍湯,麻黃的開泄作用過強,逼迫汗液排出,導致陽氣暴漲,小腹的客氣因而上逆。中陽受阻後,先出現手腳冰冷,繼而手腳麻痺,甚至出現上下顛倒、浮陽竄亂的現象,如同電光火石,變化不定。此時如果用溫熱藥化解水飲,反而會助長浮陽外抗,所以不得不使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,以收斂散失的陽氣。
只有衝氣逐漸下降,才能使用溫熱藥。因此,使用茯苓甘草五味薑辛湯,以疏通胸中陽氣,去除咳嗽胸悶,這是先治標後治本的方法。
如果咳嗽胸悶停止,但衝氣又再次發作,這是因為細辛、乾薑為溫熱藥,服用後可能會導致口渴,如果口渴反而停止,則屬於支飲。支飲的治療方法是應當先讓其上衝,上衝則必嘔吐,嘔吐後再服用半夏以去除水濕。
茯苓甘草五味薑辛半夏湯的組成:茯苓四兩,甘草二兩,細辛二兩,乾薑二兩,半夏半升,五味子半升。用法:以上六味藥材,用水八升,煎煮至三升,過濾藥渣,溫服半升,一日三次。
文中「更復渴」三字、「以細辛、乾薑為熱藥」一句以及「服之當遂渴」一句,存在一些文字上的疑義,需要進一步考量其前後文邏輯關係。 總體而言,此段文字主要闡述了在治療咳嗽胸悶過程中,因藥物使用不當導致衝氣再次發作的情況,以及針對不同情況的用藥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