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65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65)

1.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

諸積大法,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。寸口積在胸中,微出寸口積在喉中;關上積在臍旁,上關上積在心下,微下關積在少腹;尺中積在氣衝。脈出左積在左,脈出右積在右,脈兩出積在中央,各以其部處之。

積為陰寒之證,故脈細而沉。曰「在寸口,積在胸中」者,則「寸口脈沉遲」之胸痹證也。曰「微出寸口,積在喉中」者,則「婦人咽中如炙臠」之半夏厚朴湯證也。曰「關上,積在臍旁」者,則「繞臍痛,脈沉緊」之寒疝證也。曰「上關上,積在心下」者,則心積伏梁之證也。

曰「微下關,積在少腹」者,自非腎積奔豚證,即瘀血在少腹不去也。曰「尺中,積在氣衝」者,則婦人經候不勻,氣衝急痛之證也。曰「脈出左積在左,脈出右積在右,脈兩出積在中央」者,謂所病部分不同,而脈之部分應之,即《內經》上附上、中附中、下附下之義也。

白話文:

各種積聚症的診斷方法,脈象細小而貼近骨骼,就是積聚的表現。寸口脈處的積聚在胸中,輕微地表現在寸口脈上,積聚在喉嚨;關脈處的積聚在肚臍旁,上關脈處的積聚在心窩下,略微偏下關脈處的積聚在小腹部;尺脈中部的積聚在氣衝穴。脈象從左邊出現,積聚在左側;脈象從右邊出現,積聚在右側;脈象從左右兩邊都出現,積聚在身體中央,都根據積聚所在部位來判斷。

積聚是陰寒的病證,所以脈象細小而沉。說「在寸口,積聚在胸中」,是指寸口脈沉遲的胸痹症。說「輕微地表現在寸口,積聚在喉中」,是指婦女咽喉部有異物感,像是炙烤的肉塊,需要服用半夏厚朴湯的證候。說「關脈處,積聚在肚臍旁」,是指繞肚臍疼痛,脈象沉緊的寒疝症。說「上關脈處,積聚在心窩下」,是指心臟部位積聚,氣血不通的病症。

說「略微偏下關脈,積聚在小腹部」,不是腎臟積聚導致的奔豚症,就是瘀血停留在小腹不去。說「尺脈中部,積聚在氣衝穴」,是指婦女經期不規律,氣衝穴疼痛的病症。說「脈象從左邊出現積聚在左側,脈象從右邊出現積聚在右側,脈象從左右兩邊都出現積聚在身體中央」,是指疾病的部位不同,脈象反應的部位也相對應,《內經》中也有上部疾病反映在上部脈象,中部疾病反映在中部脈象,下部疾病反映在下部脈象的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