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60)
《金匱發微》 (60)
1.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
肺中風者,口燥而喘,身運而重,冒而腫脹。
《內經》言肺風之狀有三,一曰多汗惡風,即太陽中風證象,雜病亦有之,蓋即痙濕暍篇所謂「脈浮,身重,汗出,惡風」之防己黃耆湯證。汗欲泄而風從毛孔相薄,故惡風。風中於毛,濕留於肌,故身重。在表,故脈浮,可見《內經》言汗出惡風,即本篇身運而重之證。身運者,風動於外,頭目眩轉,坐立不定之象也。
二曰時欬,此即欬嗽上氣篇所謂「風舍於肺,其人則欬,上氣喘而燥,欲作風水,發其汗即愈」之證也,可見《內經》所謂時欬,即本篇口燥而喘之證。風薄於外,故燥,濕藏於內,故喘也。三曰晝瘥暮甚,此即「身疼,發熱,日晡所劇」之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證也。失此不治,表陽日痹,寒水陷於皮中,乃變為一身悉腫之風水,而為越婢湯證,甚則為久欬苦冒之支飲證。可見《內經》言晝瘥暮甚,為本篇冒而腫脹之積漸。
水氣停蓄,故腫脹。衝氣上逆,故冒也。合參之而其義始備也。
肺中寒,吐濁涕。
寒從皮毛入,即內應於肺,太陽寒水為之不行,氣閉熱鬱,乃吐濁涕。表寒不散,即裏熱不清,發其汗即愈,若不知病源而漫為清燥,失之遠矣。
肺死脈,浮之虛,按之弱如蔥葉,下無根者死(脈,舊譌藏,今訂正)。
肺脈之絕也,《內經》謂之「但毛無胃」,此云:「浮之虛,按之弱如蔥葉,下無根者死」,蓋浮按即輕如風絮,軟若遊絲,稍重似有,沉取則無之脈也。得此脈者,其氣不續,故主死。按肺死藏之「藏」字,當為「脈」字之誤,諸家解為真藏脈,文義不通,特更正之。
肝中風者,頭目瞤,兩脅痛,行常傴,兩臂不舉,舌本燥,善太息,令人嗜甘(此條「兩臂不舉」三句,舊譌在後條,今訂正之)。
肝為藏血之藏,而主一身之筋節,所謂中風者,亦血虛生風之類,非比肺藏外應皮毛,真有外風襲之也。肝藏血虛,則風動於上而頭目瞤,此證仲師無方治,當用熟地以補血,潞參以補氣,重用龍骨、牡蠣以鎮之,其效至速,萬不可疏風破氣。瞤甚者,目中房舍林木旋轉不已,往往途中顛仆。
至於兩脅痛,行常傴,則血弱氣盡,邪正相摶,結於脅下之小柴胡湯證也。肝藏血足則柔,風勝則燥,燥氣薄於脾藏則腹痛,食甘稍緩,故令人嗜甘,此「先予小建中湯,不差者與小柴胡湯」之證也。按後節「兩臂不舉」三語,亦為肝中風,列於肝中寒下,實為傳寫之誤。
風燥而血不養筋,故兩臂不舉,血虛於下,風勝於上,故舌本燥(《內經》肝中於風,嗌乾)。風勝而氣鬱,故善太息,此理甚明,特訂正之。
肝中寒者,胸中痛,不得轉側,食則吐而汗出也。
白話文:
肺部受風邪侵襲的症狀:
患者會感到口乾舌燥且呼吸急促,身體沉重,頭暈目眩、腫脹。
《內經》提到肺受風邪侵襲有三種狀況:第一種是容易出汗且怕風,這類似太陽經受風邪侵襲的症狀,雜病中也有這種情況,大概就是《痙濕暍篇》所說的「脈象浮,身體沉重,出汗,怕風」這種使用防己黃耆湯的病症。汗液想要排出,風邪又從毛孔侵入,所以怕風。風邪侵入皮膚,濕氣停留在肌肉,所以身體沉重。病在體表,所以脈象浮,可見《內經》所說的出汗怕風,就是本篇所說的身體沉重的症狀。身體沉重,是因為風邪在體外活動,導致頭暈目眩,坐立不安。
第二種是時常咳嗽,這就是《咳嗽上氣篇》所說的「風邪停留在肺部,人就會咳嗽,呼吸急促且感到口乾,快要變成風水病,發汗後就會好轉」的病症,可見《內經》所說的時常咳嗽,就是本篇所說的口乾舌燥且呼吸急促的症狀。風邪侵襲體表,所以感到口乾,濕氣藏在體內,所以呼吸急促。第三種是白天病情減輕,晚上病情加重,這就是「身體疼痛,發燒,下午加劇」這種使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的病症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,表陽之氣會逐漸衰弱,寒水會侵入皮膚,就會轉變為全身水腫的風水病,需要使用越婢湯治療,嚴重的話就會變成久咳不癒、頭暈目眩的支飲病。可見《內經》所說的白天病情減輕,晚上病情加重,就是本篇所說的頭暈目眩、腫脹逐漸加重的過程。
水氣停留在體內,所以會腫脹。氣往上逆行,所以會頭暈目眩。綜合分析,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。
肺部受寒邪侵襲的症狀:
患者會吐出渾濁的鼻涕。
寒邪從皮膚毛孔侵入,內部就會影響到肺部,太陽經的寒水不能正常運行,導致氣機鬱結,產生熱,於是吐出渾濁的鼻涕。體表寒邪沒有散去,內部的熱也不能清除,發汗後就會好轉,如果不知道病因,而盲目地清熱燥濕,那就錯得很遠了。
肺氣衰竭的脈象:
脈象浮在表面,感覺空虛,按下去軟弱無力,像蔥葉一樣,沒有根基的,預示著死亡。(這裡的「脈」字,以前誤寫成「藏」,現在訂正過來。)
肺脈的衰竭,《內經》說是「但毛無胃」,這裡說「浮在表面感覺空虛,按下去軟弱無力像蔥葉一樣,沒有根基的,預示著死亡」,大概是指脈象輕摸像飄絮一樣,軟弱如遊絲,稍微用力按壓好像有,但按到深處就沒有了。出現這種脈象的人,氣息將要斷絕,所以預示著死亡。這裡所說的肺「藏」字,應該是「脈」字的誤寫,很多人把它解釋成真藏脈,文義不通,所以要特別更正。
肝臟受風邪侵襲的症狀:
患者會出現頭部和眼睛肌肉跳動,兩側脅肋疼痛,走路時身體會彎曲,兩臂抬不起來,舌根乾燥,喜歡嘆氣,且喜歡吃甜食。(這裡的「兩臂不舉」等三句話,以前誤寫在後一條,現在已經訂正。)
肝臟是儲藏血液的器官,主管全身的筋骨關節,這裡所說的受風邪侵襲,也屬於血虛生風的類型,不像肺臟外應於皮膚毛孔,真的有外來的風邪侵襲。肝臟血虛,就會導致風邪在頭部活動,引起頭部和眼睛肌肉跳動,這種症狀,張仲景沒有開出治療的藥方,應該用熟地來補血,用潞黨參來補氣,大量使用龍骨、牡蠣來鎮靜,效果會非常快,千萬不能使用疏散風邪、破氣的藥物。肌肉跳動嚴重的,會看到眼睛裡房屋樹木不停旋轉,常常會跌倒在路上。
至於兩側脅肋疼痛,走路時身體彎曲,這是由於血虛氣竭,邪氣與正氣互相搏鬥,結聚在脅肋下的病症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肝臟的血液充足,就會柔軟,風邪過盛就會乾燥,乾燥的氣息侵襲到脾臟,就會引起腹痛,吃甜食可以稍微緩解疼痛,所以喜歡吃甜食,這是「先使用小建中湯,沒有好轉再使用小柴胡湯」的病症。後面所說的「兩臂抬不起來」等三句話,也是肝臟受風邪侵襲的症狀,把它放在肝臟受寒邪侵襲的後面,實在是抄寫的錯誤。
風邪乾燥,血液不能滋養筋骨,所以兩臂抬不起來,下部血虛,上部風邪過盛,所以舌根乾燥(《內經》說肝臟受風邪侵襲,會感到咽喉乾燥)。風邪過盛而氣機鬱結,所以喜歡嘆氣,這個道理非常清楚,特此訂正。
肝臟受寒邪侵襲的症狀:
患者會感到胸部疼痛,無法轉動身體,吃東西就會嘔吐且會出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