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56)
《金匱發微》 (56)
1.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
脅下偏痛,發熱,其脈緊弦,此寒也,以溫藥下之,宜大黃附子湯。
大黃附子湯方
大黃(三兩)附子(三枚)細辛(二兩)
上三味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溫三服,若強人煮取二升半,分溫三服,服後如人行四五里,進一服。
弦為陰脈,主腎虛而寒動於中。寒水上逆,則為水氣,為飲邪。陽虛於上,陰乘於下,則為胸痹,為腹滿、寒疝。本條云:「脅下偏痛,發熱,其脈緊弦,此寒也,以溫藥下之,宜大黃附子湯。」夫脅下偏痛,何以知為寒水凝結?發熱似有表證,何以知其當下?診病者要不可無定識也。
脅下為腎,屬中下二焦水道之關鍵(由中焦而上出胸中,上接肺陰,出皮毛為汗,肺氣下行,津液還入胃中,滋溉大腸,餘則由脅下腎藏走下焦,輸泄膀胱為溺)。水道阻於關鍵,故脅下痛。傷寒誤下成痞,足為旁證。臥者平時偏著之處,即為痛處,所以然者,著則氣凝也。
陰寒內據,則浮陽外越;陰寒不破,則孤陽無歸,且其脈緊弦,發熱則見數,用大黃附子湯者,後文所謂脈弦數者當下其寒也。方中附子、細辛以去寒而降逆,行水而止痛,更得大黃以利之,則寒之凝瘀者破,而脅下水道通矣。《內經》云:「痛則不通。」亶其然乎。
寒氣厥逆,赤丸主之。
赤丸方
烏頭(二兩炮)茯苓(四兩)細辛(一兩)半夏(四兩)
上四味,末之,內真朱為色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,先食飲,酒下三丸,日再夜一服,不知,稍增之,以知為度。
寒氣厥逆,此四逆湯證也,然則仲師何以不用四逆湯而用赤丸,知此意者,方可與論赤丸功用。蓋湯劑過而不留,可治新病,不可以治痼疾,且同一厥逆,四逆湯證脈必微細,赤丸證脈必沉弦,所以然者,傷寒太陰少陰不必有水氣,而寒氣厥逆即從水氣得之。腎虛於下,寒水迫於上,因病腹滿。
陽氣不達四肢,乃一變而為厥逆。方用炮烏頭二兩,茯苓四兩(茯苓無真者,惟浙苓為野山所產,但不出省,雲南產更少),細辛一兩,生半夏四兩,朱砂為色,取其多,煉蜜成丸,取其不滑腸,無分量者,但取其足用也。方治重在利水降逆,便可知厥逆由於水寒,即烏頭、細辛有回陽功用,實亦足以行水而下痰。朱砂含有鐵質,足以補血鎮心,使水氣不得上僭。
丸之分量不可知,如麻子大則甚小,每服三丸,日再服,夜一服者,欲其緩以留中,使得漸拔病根也。此則用丸之旨也。
腹滿,脈弦而緊,弦則衛氣不行,即惡寒,緊則不欲食,邪正相摶,即為寒疝。寒疝繞臍痛,若發則白津出,手足厥冷,其脈沉緊者,大烏頭煎主之。
大烏頭煎方
烏頭(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必咀)
白話文:
脅下疼痛,伴隨發熱,脈象緊弦,這是寒邪入侵所致,應使用溫熱的藥物攻下,宜用大黃附子湯。
大黃附子湯的組成:大黃三兩、附子三枚、細辛二兩。將以上三味藥材,用水五升,煎煮至二升,分三次溫服。體質強壯者,可煎煮至二升半,分三次溫服,服藥後如步行四五里路程,再服用一次。
脈象弦細屬陰虛寒邪內動。寒邪之水氣上逆,導致水飲停滯。陽氣不足於上,陰邪乘虛而下,則會出現胸痹、腹滿、寒疝等症狀。文中提到「脅下偏痛,發熱,其脈緊弦,此寒也,以溫藥下之,宜大黃附子湯。」,為什麼能判斷是寒邪凝結於脅下?發熱看似表證,為何要攻下?診病需有明確的辨證思路。
脅下是腎經循行部位,也是中焦下焦水道關鍵所在(由中焦向上通達胸中,上接肺陰,經皮毛排出汗液,肺氣下行,津液歸入胃中,滋養大腸,其餘則由脅下腎藏經下焦,排出膀胱為尿液)。水道受阻於此關鍵部位,所以脅下疼痛。傷寒誤用下瀉藥導致痞塊,亦可佐證此病。病人平時側臥偏向的部位,往往就是疼痛處,這是因為長時間壓迫導致氣血凝滯。
陰寒內盛,則陽氣浮於體表;若陰寒未除,則陽氣無處歸宿。脈象緊弦,發熱則脈數增快,使用大黃附子湯,乃是要攻下寒邪。方中附子、細辛溫散寒邪,降逆氣,行水止痛,再用大黃通利大便,則寒邪凝滯得以消除,脅下水道暢通。《內經》有云:「痛則不通。」此言甚是。
寒邪逆亂,可用赤丸治療。
赤丸的組成:炮製過的烏頭二兩、茯苓四兩、細辛一兩、半夏四兩。將以上四味藥磨成粉末,加入朱砂使其呈紅色,用蜂蜜煉成丸藥,大小如麻子,飯前用酒送服三丸,每日二次,夜間一次,若無效,可適當增加劑量,以見效為度。
寒邪逆亂,此為四逆湯證,但為何不用四逆湯而用赤丸?只有理解此意,才能明白赤丸的功效。湯劑藥效迅速但不持久,適用於新發之病,不適用於久病。同樣是厥逆,四逆湯證脈象必微細,而赤丸證脈象必沉弦,這是因為傷寒太陰少陰證候不一定伴隨水氣,而寒氣厥逆則源於水氣。腎陽虛衰於下,寒水逼迫於上,因此腹滿。
陽氣不能到達四肢,轉而出現厥逆。方中用炮製過的烏頭二兩(能回陽),茯苓四兩(用浙產茯苓,雲南產更少),細辛一兩(能行水),生半夏四兩,朱砂染色,用量較多,煉蜜成丸,使其不滑腸,用量不拘泥於一定數目,只要足夠即可。方劑主治在於利水降逆,可見厥逆源於水寒,烏頭、細辛有回陽功效,也能行水化痰。朱砂含鐵質,能補血安神,防止水氣上逆。
丸藥劑量不固定,如麻子大小,每次服三丸,每日二次,夜間一次,目的在於緩慢作用,使藥力持續留在體內,慢慢去除病根。這就是用丸藥的用意。
腹滿,脈象弦緊,弦則衛氣不固,導致惡寒;緊則食慾不振,邪正交爭,此為寒疝。寒疝疼痛繞臍,發作時可見白津排出,手足厥冷,脈象沉緊,可用大烏頭煎治療。
大烏頭煎的組成:大烏頭(大的五枚,熬去皮,不必研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