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50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50)

1. 奔豚氣病脈證第八

發汗後,臍下悸者,欲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。

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

茯苓(半斤)甘草(二兩)大棗(十五枚)桂枝(四兩)

上四味,以甘瀾水一斗,先煮茯苓,減二升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甘瀾水法,取水二斗,置大盆內,以杓揚之,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,取用之也。

發汗則傷陽,陽虛而水氣上淩,則臍下悸。欲作奔豚者,不過水氣為浮陽吸引,而非實有癥瘕也。故仲師苓桂甘棗湯方治,用茯苓以抑水,桂枝以通陽,甘草、大棗培中氣而厚堤防,使水邪不得上僭,復煎以甘瀾水,揚之至輕,使不助水邪之上僭,臍下之悸平,奔豚可以不作矣。餘詳傷寒太陽篇,茲不贅。

白話文:

發汗後,肚臍下悸動,感覺好像要發作奔豚氣,可以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治療。

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的藥方:

茯苓半斤、甘草二兩、大棗十五枚、桂枝四兩。

以上四味藥材,用甘瀾水一斗,先煮茯苓,煮到剩下八升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下三升,過濾掉藥渣,溫溫的喝一升,一天喝三次。甘瀾水的製作方法:取水二斗,放在大盆裡,用勺子不停地攪拌,直到水面出現很多像珍珠一樣的小泡泡,大約五六千個,就可以使用了。

發汗會傷到陽氣,陽氣虛弱,水氣就會上逆,導致肚臍下悸動。感覺要發作奔豚氣,其實只是水氣被浮動的陽氣吸引,並不是真的有腫塊。因此,張仲景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治療,用茯苓來抑制水氣,用桂枝來通暢陽氣,用甘草和大棗來培補中氣,加強抵抗力,防止水邪上犯。用甘瀾水煎煮,因為甘瀾水很輕,可以避免加重水邪上逆的狀況,這樣肚臍下的悸動就會平息,奔豚氣就不會發作了。更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傷寒論太陽篇,這裡就不多贅述了。

2.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

師曰:「夫脈當取太過不及,陽微陰弦,即胸痹而痛。所以然者,責其極虛也。今陽虛,知在上焦,所以胸痹心痛者,以其陰弦故也。」

診病者之脈,陽有餘,陰不足,則為發熱自汗之中風,以陽有餘而陰不足也。故其脈右浮而左弱。陽不足陰有餘,則為胸膈引痛之胸痹,故其脈右微而左弦。營弱而衛強,故脈有太過不及,陽虛而陰盛,故脈亦有太過不及。胸痹之證,陽氣虛於上,而陰寒乘之之證也。陽氣主上,陽脈微,故知在上焦(上焦在胸中,西醫謂之淋巴幹,為發抒水液之總機,微管中並有乳糜,乳糜停阻,則凝結而痛)。心之部位在胸中,故曰胸痹心痛,與心中堅痞在心中,俱為仲師失辭。

脈弦為有水,為陰寒,水氣與寒並結胸中,故痛,是可於左脈沉弦決之。

平人無寒熱,短氣不足以息者,實也。

其人素無他病,忽然肺竅氣短,而呼吸不順,非留飲阻於膈上,即宿食留於中脘,與胸痹之陰寒上僭者不同,法當蠲飲導滯,仲師以其與胸痹相似而舉之,使人知虛實之辨也。

胸痹之病,喘息,欬唾,胸背痛,短氣,寸口脈沉而遲,關上小緊數,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。

栝蔞薤白白酒湯方

栝蔞實(一枚搗)薤白(半升)白酒(七升)

上三味同煮,取二升,分溫再服。

凡人勞力則傷陽,耐夜則寒襲,然而採芙蓉膏澤,一榻明燈;冒城郭星霜,五更寒柝,卒不病此者,蓋以臥者,陽不散;行者,陽獨張也。惟勞力傴僂之人,往往病此。予向者在同仁輔元堂親見之,病者但言胸背痛,脈之沉而澀,尺至關上緊,雖無喘息欬吐,其為胸痹,則確然無疑,問其業,則為縫工,問其病因,則為寒夜傴僂製裘,裘成稍覺胸悶,久乃作痛,予即書栝蔞薤白白酒湯授之。方用瓜蔞五錢,薤白三錢,高梁酒一小杯,二劑而痛止。

翌日復有胸痛者求診,右脈沉遲,左脈弦急,氣短,問其業,則亦縫工,其業同其病同,脈則大同而小異,予授以前方,亦二劑而瘥。蓋傴僂則胸膈氣凝,用力則背毛汗泄,陽氣虛而陰氣從之也。惟本條所舉喘息欬唾,所見二證皆無之,當移後節不得臥上,為其兼有痰飲也。

胸痹,不得臥,心痛徹背者,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。

栝蔞薤白半夏湯方

栝蔞實(一枚搗)薤白(三兩)半夏(半升)白酒(一斗)

上四味,同煮,取四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欬而上氣,時吐濁,但從不得眠,與此證不得臥相似,惟不見黃厚膠痰,則非皂莢丸證可知。欬逆倚息不得臥為風寒外阻,吸起痰飲,與此證不得臥同,而心痛徹背為獨異,則非小青龍湯證可知。夫肺與皮毛,束於表寒,則寖成留飲,甚至倚息不得臥,惟胸背痛為胸痹的證,固當從本證論治,特於前方加生半夏以蠲飲,所以別於前證也。

白話文:

醫生說:「診脈時應注意脈象的太過與不及。如果脈象呈現陽氣微弱、陰氣脈弦的狀況,就表示有胸痹且會疼痛。會這樣的原因,是因為體內極度虛弱。現在是因為陽氣虛弱,這個狀況發生在上焦(指胸腔以上),所以會導致胸痹心痛,是因為陰氣脈弦的緣故。」

診斷病人的脈象,如果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,就會出現發熱、自汗的中風,這是因為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的緣故。所以脈象會呈現右邊浮而左邊弱的狀況。如果陽氣不足而陰氣有餘,就會產生胸膈疼痛的胸痹,所以脈象會呈現右邊微弱而左邊脈弦的狀況。如果營氣虛弱而衛氣強盛,脈象就會出現太過與不及的情況;陽氣虛弱而陰氣旺盛時,脈象也會有太過與不及的表現。胸痹這種病症,是陽氣在上焦虛弱,而陰寒之氣趁虛侵入所導致的。陽氣主要在上方運行,陽脈微弱,因此知道病位在上焦(上焦指的是胸腔,西醫認為是淋巴系統的主幹,是發散體液的總樞紐,微血管中還有乳糜。乳糜如果停滯阻礙,就會凝結而疼痛)。心臟的位置在胸腔,所以說胸痹心痛。至於心中堅硬痞塞的情況,和胸痹心痛都是張仲景原文用詞上的疏忽。

脈象呈現弦,代表體內有水氣,屬於陰寒。水氣和寒邪在胸中凝結,所以會疼痛,可以從左脈的沉弦脈象判斷出來。

正常人沒有寒熱症狀,只是呼吸短促、氣息不足,這是屬於實證。

這個人原本沒有其他疾病,突然肺部的呼吸道出現氣短,呼吸不順暢,這不是因為痰飲阻礙在橫膈膜上方,就是因為宿食積留在中脘部位,這和胸痹的陰寒之氣上侵的情況不同。治療的方法應該排除痰飲、疏導積滯。張仲景把這種情況和胸痹相似的情況提出來,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虛證和實證的區別。

胸痹這種病,會出現喘息、咳嗽、胸背疼痛、呼吸短促等症狀,寸口的脈象沉而遲緩,關上的脈象則稍微緊數,可以使用栝蔞薤白白酒湯來治療。

栝蔞薤白白酒湯的藥方:

  • 栝蔞實(一個,搗碎)

  • 薤白(半升)

  • 白酒(七升)

  • 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煮,取二升,分兩次溫服。

一般人勞動會損傷陽氣,熬夜則會遭受寒氣侵襲。然而,有些人享受著豪華的生活,有明亮的燈光,卻沒有生病;有些人冒著風霜,在寒冷的五更天值班,也沒有生病。這是因為睡覺時,陽氣不會散失;活動時,陽氣可以伸張。只有那些勞力彎腰駝背的人,常常會得這種病。我以前在同仁輔元堂親眼見過這種情況,病人只說胸背疼痛,脈象沉而澀,尺脈到關脈的部位脈象緊。雖然沒有喘息咳嗽,但確實是胸痹,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。詢問他的職業,才知道是縫紉工人,問他病因,是因為在寒冷的夜晚彎腰駝背製作皮衣,皮衣做好後稍微感覺胸悶,久了就開始疼痛。我立刻開了栝蔞薤白白酒湯給他。方子用了瓜蔞五錢、薤白三錢、高粱酒一小杯,吃了兩劑後疼痛就止住了。

隔天又有胸痛的病人來求診,他的右脈沉而遲緩,左脈弦而急促,呼吸短促。詢問他的職業,也是縫紉工人。他們的職業相同,病情也相同,脈象大同小異。我給他開了之前的藥方,吃了兩劑後也痊癒了。彎腰駝背會使胸膈氣滯,用力則背部毛孔汗液外泄,導致陽氣虛弱,而陰氣趁虛而入。前面提到的喘息咳嗽,這兩個案例都沒有出現,應該參考後面的「不得臥」的情況,因為他們兼有痰飲的狀況。

胸痹,如果出現不能平躺、心痛徹背的症狀,可以使用栝蔞薤白半夏湯來治療。

栝蔞薤白半夏湯的藥方:

  • 栝蔞實(一個,搗碎)

  • 薤白(三兩)

  • 半夏(半升)

  • 白酒(一斗)

  • 將以上四味藥材一起煮,取四升,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
咳嗽而且氣喘,時常吐出濁痰,只是無法入睡,和這種病症不能平躺的情況相似,只是沒有出現黃稠的膠狀痰,所以可以判斷不是皂莢丸證。咳嗽逆氣,倚靠著才能呼吸、不能平躺,是因為風寒阻礙體表,吸入引起痰飲。這和這種不能平躺的情況相似,但是心痛徹背的狀況則是獨有的,所以可以判斷不是小青龍湯證。肺臟與皮毛相連,被體表的寒邪束縛,就會逐漸形成留飲,嚴重時甚至會倚靠著才能呼吸、無法平躺。只有胸背疼痛才是胸痹的典型症狀,因此應當從胸痹的本證論治。特別是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生半夏以化痰飲,這是為了區別於之前的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