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36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36)

1.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

問曰:「血痹之病,從何得之?」師曰:「夫尊榮人,骨弱肌膚盛,重因疲勞汗出,臥不時動搖,加被微風遂得之,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,關上小緊,宜針引陽氣。令脈和緊去則愈。」

血痹初得之狀,仲師初無明文,但云:「尊榮之人骨弱肌膚盛,重因疲勞汗出,臥不事動搖,加被微風,遂得之。」自來注家,多未明瞭。予特抉其隱情而發之,大約與虛勞失精家病,原相伯仲耳。

夫所謂尊榮之人者,美人充下陳,左擁而右抱,臥必晏起,納穀不多,靜坐終日,動時恒少,脾陽先已不振(脺肉乏吸收作用),肌肉雖盛,腠理實虛,加以內嬖既多,精氣遂削,精髓空虛,骨乃荏弱,不受外邪,固已不能任事,況又入房汗出,全身動搖,微風襲之,血受風遏,陽氣不達,陰血遂凝,此風不受於肩井,即受於風池、風府,以其背在上也。

故知其臂必麻木,背必痠痛,平時脈本微澀,而關上獨見小緊者,正以痹在上部,不及中下也。此病在草野之夫,不足為患,獨紈袴少年,氣體素弱,因而成痹,故但需針灸所病之穴,俾血從內動,即風從外解,而緊去脈和矣。玩「則愈」二字,此意自見。丁甘仁云:「吾之門診,所以多用輕藥者,彼固未有重病也。

」亦此意也。近有富人金姓,多姬侍,時發病,無錫華宗海一鍼即愈,後宗海離上海,求診於黨波平亦如之,倘今不異於古所云耶。

血痹,陰陽俱微,寸口關上微,尺中小緊,外證身體不仁,如風痹狀,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。

黃耆桂枝五物湯方

黃耆(三兩)芍藥(三兩)桂枝(三兩)生薑(六兩)大棗(十二枚)

上五味,以水六升煮取二升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
病至氣血兩虛,與上節本原柔脆,正虛病輕者,固自不同。寸口關上脈微,尺中小緊,陰血不充,陽氣鬱塞之脈證也。氣血不通,故身體不仁,如風痹狀,甚則兩足痿弱或更因陽氣閉塞不濡分肉,麻木不知痛處。此證治法,以宣達脾陽,俾風邪從肌肉外泄為主,故用解肌去風之桂枝湯,去甘草而用黃耆者,正以補裏陰之虛,而達之表分也。

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,脈極虛亦為勞。

陰虛生內熱,陽氣外張,故脈大。陽衰生裏寒,陰血不充,故脈極虛。脈大則發熱,脈極虛則惡寒,病情詳後文,茲不贅。

男子面色薄,主渴及亡血。卒喘悸,脈浮者,裏虛也。

此節為望色審證及脈而知虛勞之病也。面色之厚薄,視其人之氣血為轉移,氣血充則頰轉豐腴,無論赭如渥丹為厚,即膚如凝脂亦為厚。氣血不充,則枯白不華,無論面如削瓜為薄,即肥白如瓠者亦為薄,為其精虧而血少也。精虧則生內熱,而引水自救,故主渴。血少則色夭不澤,故主亡血,此一望而可知者也。

白話文:

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

有人問:「血痹這種病,是怎麼得來的?」醫生回答說:「那些生活優渥的人,通常骨骼比較脆弱,肌肉卻很豐滿。如果又因為過度勞累而出汗,接著睡臥時又不常翻身活動,加上吹到一點點微風,就容易得到這種病。主要症狀是脈象在寸口(手腕處)摸起來細微而澀,關脈(手腕內側)則稍微緊繃。這時應該用針灸來引導陽氣,讓脈象恢復平和、緊繃感消失,病就會好。」

血痹剛發作時的樣子,張仲景沒有詳細說明,只提到是「生活優渥的人,骨骼較弱,肌肉卻很豐滿,又因為過度勞累而出汗,睡臥時不常動,再加上吹到微風而發病」。後世的注釋家,大多不夠了解這個病。我特別點出其中隱藏的原因,這病大約和虛勞失精的病症,在病因上是差不多的。

所謂生活優渥的人,身邊有很多美女,左擁右抱,習慣睡到很晚才起床,吃得不多,整天靜坐,很少活動,脾胃的陽氣早就衰弱了(胰臟吸收功能變差),雖然肌肉豐滿,但皮膚的紋理卻是虛的。加上妻妾很多,精氣消耗過度,導致精髓空虛,骨骼變得軟弱,無法抵抗外邪。本來就已經不能勝任勞動,更何況還房事後又出汗,全身動搖,這時如果吹到微風,血液就會被風邪阻遏,陽氣無法順暢運行,陰血就會凝滯。風邪如果不是從肩井穴侵入,就是從風池、風府穴侵入,因為背部在上面。

所以知道患病的人,手臂一定會麻木,背部一定會痠痛。平時脈象就比較細微而澀,只有關脈摸起來稍微緊繃,是因為痹症在上半身,還沒有影響到中下部。這種病對於鄉野粗人來說,不算是什麼大病,但對於體質虛弱的富家子弟來說,就容易因此而得病。所以只要針灸患病部位的穴道,讓體內的血液開始流動,外來的風邪自然就會消散,緊繃的脈象也會恢復正常,「病就會好」這兩個字就說明了這個道理。丁甘仁說:「我門診開的藥,多是比較輕的藥,是因為病人本來就沒有很嚴重的病。」也是這個道理。最近有個姓金的富人,姬妾很多,時常發病,無錫的華宗海一針就治好了。後來華宗海離開上海,也有人找黨波平看,也是一針就好,看來現在的情況和古代說的沒有什麼不同。

如果血痹是陰陽氣血都虛弱的,脈象在寸口和關脈都是細微的,尺脈(手腕下側)則是稍微緊繃的,外在表現是身體麻木不仁,像風痹的症狀,可以用黃耆桂枝五物湯來治療。

黃耆桂枝五物湯的組成:

黃耆(三兩)、芍藥(三兩)、桂枝(三兩)、生薑(六兩)、大棗(十二枚)。

將以上五味藥材,加水六升煮成二升,溫服七合,一天服用三次。

當疾病發展到氣血兩虛的程度,和前面說的體質虛弱、病情較輕的情況,當然有所不同。寸口和關脈的脈象是細微的,尺脈是稍微緊繃的,代表陰血不足,陽氣鬱結的脈象。因為氣血不通暢,所以身體會麻木不仁,像風痹的症狀,嚴重的話兩腳會痿軟無力,或是因為陽氣閉塞,無法濡養肌肉,導致麻木而不知道疼痛。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,應該以宣通脾胃陽氣為主,讓風邪從肌肉外散。所以使用可以解肌去風的桂枝湯,去掉甘草而用黃耆,是因為黃耆可以補益裡虛,使藥力能達到肌膚表面。

一般來說,男子如果脈象變大,代表勞累過度;脈象虛弱到極點,也代表過度勞累。

陰虛會產生內熱,陽氣會向外散發,所以脈象會變大。陽氣衰弱會產生內寒,陰血不足,所以脈象會變得非常虛弱。脈象變大會發熱,脈象極虛則會怕冷,具體病情會在後文詳細說明,這裡就不多說了。

男子如果面色沒有光澤,代表體內口渴以及失血。突然出現喘氣、心悸,脈象浮在表面,代表身體內部虛弱。

這一節是說明通過觀察臉色、脈象來判斷虛勞病的方法。臉色的厚薄,會隨著體內氣血的盛衰而改變。氣血充足,臉頰就會豐滿紅潤,不論臉色紅潤,還是皮膚白皙都算厚實。氣血不足,臉色就會枯槁蒼白,不論臉色消瘦,還是白胖也算薄弱,因為都是精氣虧損,血少所致。精氣虧損會產生內熱,需要喝水來自我調節,所以會口渴。血少則臉色蒼白無光澤,所以說會失血。這些只要看臉色就可以知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