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33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33)

1. 中風歷節病脈並治第五

短氣者,酒濕傷肺也。自汗者,風主泄也(觀中風有汗可知)。汗本太陽寒水,隨陽而出,瘀濕內停,則寒濕不隨汗解,未盡之魄汗,一受外風,遂與濕併而流入關節,故手足節骱處,疼痛不可屈伸,此為歷節之第三因。

諸肢節疼痛,身體尪羸,腳腫如脫,頭眩,短氣,溫溫欲吐,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。

桂枝芳藥知母湯方

桂枝(四兩)芍藥(三兩)甘草、麻黃、附子(各二兩炮)白朮、知母、防風(各四兩)生薑(五兩)

以上九味,以水七升煮取二升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
歷節一證,大率起於皮毛肌腠,陽氣不能外達,寒濕遂留於關節,此即肢節疼痛所由來,所謂不通則痛也。身體尪羸者,統血之藏久虛,不能營養分肉也。腳腫如脫者,寒濕下注之象也。頭眩為血虛(西醫謂之腦貧血,亦有見於歷節治癒之後者),氣短為濕勝(病痰飲者,多喘,濕勝故也),獨胃中尚有浮熱,故溫溫欲吐。溫溫,如釜中冷水被炭火下迫,釜底時有一漚上浮,俗名胃泛。

桂枝芍藥知母湯方,惟知母一味主治欲吐,餘則桂、芍、甘草、生薑以通陽而解肌,麻黃、附子、白朮以開表而祛濕,防風以祛風,方治之妙不可言喻。予嘗治一戴姓婦人親驗之,但病因與仲師所舉大有不同,乃知肢節疼痛,仲師特下一「諸」字,正以其所包者廣也。蓋此婦妊娠八月為其夫病求醫,抱而乘車,病人身重,將腹中小兒壓斃,夫病癒而妻病腹痛,乃求醫,醫藥而墮之,腐矣。

妊婦本屬血虛,死胎既下,因貧不能善後,濕毒留頓腹中,久乃旁溢肢節,死血與寒濕併居,因病歷節手足拘攣,入夜手足節骱劇痛,旦日較緩,其為陰寒無疑,蓋二年矣。予因用原方以每兩折為二錢,用熟附塊四錢,二劑不應,二診改用生附子,汗乃大出。兩劑,肢節便可屈伸,足腫亦小,獨手發出大泡,有膿有水,將成潰爛。

予用丁甘仁法,用大小薊各五錢,丹皮一兩,地骨皮四錢以清血熱,二劑而痂成,四劑而痂脫,遂與未病時無異,以為可無患矣,忽然陰癢難忍,蓋濕毒未盡而下注也。予因令其用蛇床子煎湯薰洗,良瘥。未幾,入市購物,卒然暈倒,諸恙退而血虛之真象見,予乃用大熟地一兩,潞黨參五錢,川芎、當歸各四錢,龍骨、牡蠣各一兩,凡二十餘劑而止,今已抱子矣。

味酸則傷筋,筋傷則緩,名曰泄。鹹則傷骨,骨傷則痿,名曰枯。枯泄相摶,名曰斷泄。營氣不通,衛不獨行,營衛俱微,三焦無所御,四屬斷絕,身體羸瘦,獨足腫大,黃汗出,脛冷。假令發熱,便為歷節也。

浪如屋,巨舟覆,順則利濟,逆則殺人者,均之水也。鳥焚巢,旅人號,炊爨之所需,熹出之可畏者,均之火也。故服食寒暖酸苦辛甘,皆當有節,於首篇已詳言之,今特於歷節證之。

白話文:

中風歷節病脈並治第五

呼吸急促的人,是因酒濕傷了肺。自汗的人,是風邪導致體表汗液外泄(觀察中風患者是否出汗即可得知)。汗液本屬太陽經的寒水之氣,隨著陽氣而排出體外。若體內瘀濕停滯,則寒濕之氣不能隨著汗液排出,未盡之汗液一旦受到外風侵襲,就會與濕邪一同侵入關節,導致手足關節處疼痛,無法屈伸,這就是歷節病的第三種成因。

肢體關節疼痛,身體消瘦,腳腫得像脫了皮一樣,頭暈,呼吸短促,覺得溫溫的想吐,可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。

桂枝芍藥知母湯方

桂枝(四兩)芍藥(三兩)甘草、麻黃、附子(各二兩,炮製)白朮、知母、防風(各四兩)生薑(五兩)

以上九味藥材,用七升水煎煮至二升,溫服七合,一日三次。

歷節病大多始於皮膚肌膚,陽氣不能到達體表,寒濕之氣便停留在關節,這就是肢體關節疼痛的原因,所謂「不通則痛」也。身體消瘦,是因為統攝血液的臟腑長期虛弱,不能滋養肌肉。腳腫得像脫了皮一樣,是寒濕之氣下注的表現。頭暈是血虛所致(西醫稱之為腦貧血,在歷節病痊癒後也可能出現),氣短是濕邪過盛所致(痰飲病人大多喘息,都是因為濕邪過盛)。胃中還有浮熱,所以覺得溫溫的想吐。「溫溫」就像釜中冷水被炭火從下面加熱,釜底時不時有氣泡往上冒,俗稱胃泛。

桂枝芍藥知母湯中,知母一味藥主要治療想吐的症狀,其餘桂枝、芍藥、甘草、生薑則用於通達陽氣,解表散寒;麻黃、附子、白朮則用於疏通經絡,祛除濕邪;防風則用於祛風。此方的妙處不可言喻。我曾經治療一位戴姓婦人,親自驗證了此方療效,但她的病因與仲景所舉例的大不相同,由此可知肢體關節疼痛的病因有很多,「諸」字正是指其病因廣泛之故。這位婦人懷孕八個月時,因其丈夫生病求醫,她抱著丈夫乘車,丈夫身體沉重,壓死了腹中的胎兒。丈夫病癒後,妻子卻腹痛,於是求醫,服藥後流產了,胎兒腐爛。

孕婦本來就血虛,胎兒流產後,因體虛不能及時調理,濕毒滯留在腹中,久而久之便蔓延到肢體關節,死血與寒濕之邪共同存在,因此患上歷節病,手足拘攣,夜間手足關節疼痛劇烈,白天則較輕,明顯是陰寒之邪作祟,已經持續兩年了。我便用原方,每兩藥減半,用熟附子四錢,服用了兩劑不見效,第二次診脈改用生附子,然後大汗淋漓。服用了兩劑藥後,肢體關節可以屈伸了,腳腫也消退了一些,只是手上起了很大的水泡,有膿有水,快要潰爛了。

我採用丁甘仁的方法,用大小薊各五錢,丹皮一兩,地骨皮四錢來清熱解毒,服用了兩劑藥後,水泡結痂,四劑藥後痂脫落,就跟沒生病時一樣,以為可以痊癒了,沒想到突然陰部奇癢難忍,這是因為濕毒未盡而下注所致。我便讓她用蛇床子煎湯熏洗,病情很快好轉。不久,她去市場買東西,突然暈倒,之前的症狀都消失了,只剩下血虛的症狀,我便用熟地黃一兩,黨參五錢,川芎、當歸各四錢,龍骨、牡蠣各一兩,共服用了二十多劑藥就停了,現在她已經又懷孕了。

酸味傷筋,筋傷則肢體鬆弛無力,稱為「泄」;鹹味傷骨,骨傷則肢體痿弱無力,稱為「枯」。「枯」與「泄」同時存在,稱為「斷泄」。營氣不通,衛氣不能獨行,營衛二氣都虛弱,三焦沒有抵禦能力,四肢與軀幹聯繫斷絕,身體消瘦,只有腳腫大,出黃色的汗,小腿冰冷。如果再發熱,就成了歷節病。

水,像房屋一樣高,像巨船一樣大,順則有利,逆則殺人,這是水的特性;火,像燒毀鳥巢一樣猛烈,像旅人號哭一樣悲慘,是烹飪所必需的,也是危險的,這是火的特性。所以,服用寒熱酸苦辛甘的食物,都應該有節制,在前面已經詳細講述了,現在只是在歷節病的治療上加以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