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8)
《金匱發微》 (8)
1. 《金匱發微》
虛勞之人輸尿管不通,小便不利而腰痛者,小腹為之拘急。下後發汗,津液虧耗,則筋脈為之拘急。是拘急又不同也。然則陰病十八,亦舉多數言之也。若夫五臟之病,散見《內經》及元化《中藏經》者,不勝枚舉。第就本書著錄者言之。曰肺痿,曰肺癰,曰肺脹,曰肺中風,曰肺中寒,曰肺飲,曰肺水。
此肺病之可知者也。曰肝中風,曰肝中寒,曰肝著,曰肝乘脾,曰肝乘肺,曰肝虛,曰肝實。此肝病之可知者也。曰心中風,曰心中寒,曰心中痛,曰心下痞,曰心下悸,曰心煩,曰心傷。此心病之可知者也。曰脾中風,曰脾約,曰脾水,此脾病之可知者也。曰腎著,曰水在腎,曰奔豚,此腎病之可知者也。
穀癉,宿食,嘔吐,噦,反胃,消渴,不能食,食已即吐,胃病也。腸壅,下利清穀,不大便,圊膿血,腸病也。脅下痛,小便不利,遺溺,三焦病也。寒則下重便血,熱則為痔,小腸病也。嘔吐,口苦,耳聾,下利純青,胆病也。膀胱無專病,時與三焦相出入,此六府病之可知者也。
然則五藏病各有十八,合為九十,微有十八病,合為一百八病,要不過示人病出一經,寒熱虛實之不同者,居其多數,不當泥成法以為治耳。不然病之變證多端,一切以十八限之,而謂絕無增減,有是理乎?據後文五勞七傷六極,婦人三十六病,不在其中,便可識立言之旨,在多數而不在定數。自此以下,略為疏析病源。
風露中人,挾高寒之氣,故清邪居上。濕熱蘊蒸,挾地中水氣而出,故濁邪居下。六氣中人,起於皮毛,故大邪中表。氣體先虛,邪乃乘之,故小邪中裏。「漀」即「穀」字,傳寫者誤作漀耳。飪尤本作飥,餅也。漀飥之邪,從口入者,為宿食。胃中胆汁胰液不足,消化之力薄也。
曰:「五邪中人,各有法度」,謂邪之中人,各不可變易之處。風為陽邪,巳至未上,為陽氣方盛,故風中於前。寒為陰邪,申至戌上,為陰風始出,故寒中於暮。濕從地升,故中於下,足先受也。霧散空中,故中於上,頭先受也。風脈浮緩,其表疏也。寒脈浮急,其表實也。
霧傷皮腠,乃生癬疥。濕流關節,因病歷節。食傷脾胃,是病腹痛。極寒傷經,項背斯痛。極熱傷絡,不病吐衄,即圊膿血。可以識辨證之大綱矣。
問曰:「病有急當救裏救表者,何謂也?」師曰:「病,醫下之,續得下利清穀不止,身體疼痛者,急當救裏。後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也。」
此下二節,皆以治病緩急言之。治病大法,固當先表後裏,如《傷寒論》太陽未罷,陽明化燥,先其表,後攻其裏,此其常也。若夫太陽失表,一經誤下,汗反入裏,遂有水激中脘,直走小腸大腸,至於完穀不化者,此時水寒濕陷,中陽垂絕,危在須臾。雖有身痛當汗之太陽表證,正當置為後圖,而急溫其裏。
白話文:
《金匱發微》
虛弱的人,輸尿管不通,小便不暢且腰痛,小腹會因此而緊縮。下半身出汗,津液耗損,則筋脈也會緊縮。這兩種緊縮的情況有所不同。然而,陰病十八種,也是概括多數情況而言。至於五臟的疾病,散見於《內經》及元化《中藏經》者,不勝枚舉。僅就本書記載的而言:肺痿、肺癰、肺脹、肺中風、肺中寒、肺飲、肺水,這些是可知的肺病。肝中風、肝中寒、肝著、肝乘脾、肝乘肺、肝虛、肝實,這些是可知的肝病。心中風、心中寒、心中痛、心下痞、心下悸、心煩、心傷,這些是可知的肝病。脾中風、脾約、脾水,這些是可知的脾病。腎著、水在腎、奔豚,這些是可知的腎病。
穀癉(食物積滯)、宿食、嘔吐、噦(呃逆)、反胃、消渴、不能進食、吃了就吐,都是胃病。腸壅(腸道阻塞)、下利清穀(大便稀溏)、不大便、瀉膿血,都是腸病。脅下痛、小便不利、遺尿,都是三焦病。畏寒則下墜便血,發熱則生痔瘡,都是小腸病。嘔吐、口苦、耳聾、下利純青色,都是膽病。膀胱沒有專門的疾病,有時與三焦的病症互相影響,這些是六腑可知的疾病。
那麼,五臟的疾病各有十八種,合起來是九十種,加上一些細微的十八種疾病,合起來是一百零八種疾病。總體來說,只是說明疾病都源於一條經絡,寒熱虛實的不同佔大多數,不應該拘泥於既定的治療方法。否則,疾病的變證多種多樣,如果都用十八種來限制,而認為絕對沒有增減,這是合理的嗎?根據後文所述的五勞七傷六極、婦人的三十六種疾病,都不包含在內,就能明白立論的旨意,在於多數,而不是定數。從此以下,略微分析一下病因。
風露侵襲人體,夾帶著高寒之氣,所以清邪在上。濕熱蘊積蒸騰,夾帶著地中的水氣而外洩,所以濁邪在下。六氣侵襲人體,從皮膚毛髮開始,所以大邪在表。氣體先虛弱,邪氣才能乘虛而入,所以小邪在裡。「漀」就是「穀」字,是傳寫者誤寫了。「飪」本作「飥」,指餅。穀物餅類的邪氣,從口入者,就是宿食。胃中膽汁胰液不足,消化能力弱。
說:「五邪侵襲人體,各有規律」,意思是邪氣侵襲人體,各有其不可改變的地方。風是陽邪,巳時至未時(上午10點到下午2點)為陽氣最盛的時候,所以風邪侵襲在白天。寒是陰邪,申時至戌時(下午3點到下午7點)為陰風開始出現的時候,所以寒邪侵襲在傍晚。濕從地底上升,所以從下而中,腳先受侵。霧氣散佈在空中,所以從上而中,頭先受侵。風邪的脈象浮緩,說明表邪疏鬆。寒邪的脈象浮緊,說明表邪實證。
霧氣傷害皮膚肌肉,就會生癬疥。濕邪流注關節,就會得歷節病。飲食傷及脾胃,就會腹痛。極寒傷害經絡,就會項背疼痛。極熱傷害經絡,如果不吐血衄血,就會瀉膿血。由此可以辨別證候的大綱。
問曰:「疾病有急需救治裡證或表證的,這是什麼意思呢?」師曰:「疾病,醫生用瀉下法治療,接著又腹瀉稀溏不止,身體疼痛的,急需救治裡證。後背疼痛,大便自然好轉的,急需救治表證。」
以下兩節,都是以治療疾病的緩急而言。治療疾病的大法,固然應該先治表後治裡,如同《傷寒論》中所說,太陽經病未癒,陽明經化燥,先治表,後攻裡,這是常規。但是,如果太陽經表證失治,一經誤用瀉下法,汗液反而進入裡邊,於是出現水液衝擊中脘(胃脘部),直達小腸大腸,以致食物消化不良,此時水寒濕邪下陷,中陽將絕,危在旦夕。即使有身痛應該發汗的太陽表證,也應該暫時擱置,而先急救溫補裡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