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4)
《金匱發微》 (4)
1. 《金匱發微》
無病之人,語聲如平時,雖高下疾徐不同,決無特異之處。寒濕在骨節間,發為痠痛,故怠於語言而聲寂寂,轉側則劇痛,故喜驚呼。心膈間為肺,濕痰阻肺竅,故語聲喑喑然不徹。頭痛者,出言大則腦痛欲裂,故語聲喑喑然細而長,不敢高聲語也。
師曰:「息搖肩者,心中堅;息引胸中上氣者,欬;息張口短氣者,肺痿吐沫。」(此條「心中堅」當為「心下堅」之誤)
痰飲留於膈間,則心下堅滿。痰飲篇所謂「雖利,心下續堅滿」「膈間支飲,其人喘滿,心下痞堅」,寒疝篇「脈緊大而弦者,必心下堅」,則此云「息搖肩心中堅」者,其必為「心下堅」之誤無疑。心為君主之藏,不能容納外邪,惟心下為膈與胃相逼處,痰濕流於膈間,則氣為之阻而氣不順。至於兩肩用力搖動,則心下之堅滿可知矣。
此為濕痰凝固之證,所謂宜十棗湯者也。至於息引胸中上氣而欬,即後文欬而上氣之證。吐黃濁者宜皂莢丸。有水痰者宜射於麻黃湯。張口短氣者,肺痿吐沫,即後篇所謂肺痿之證。以上三者,皆出於主氣之肺。辨息至為切近,故類及之。
師曰:「吸而微數,其病在中焦實也,當下之則愈。虛者不治。在上焦者其吸促,在下焦者其吸遠,此皆難治。呼吸動搖振振,不治。」
息由丹田上出肺竅是為呼,由肺竅下入丹田是為吸。呼吸略無阻礙,乃為無病之人。惟中脘宿食不化,則吸入之氣,至中脘而還,不能下入丹田,故出納轉數,下之則上下通徹,略無窒礙,此大承氣湯所以為承接中氣之用也。然有本為大承氣證,始病失下,病久精氣耗損,腸胃枯燥而死者,即有久病虛羸,一下正隨邪惡盡,以致虛脫而死者。因此後醫失誤,轉授前醫以為口實,而硝、黃遂成禁例。
然則仲師言「虛者不治」,為法當早下言之,非為見死不救之庸工言之也(大下後食復同此例)。若夫肺虛而吸氣乏力故吸促,腎虛而納氣無權故吸遠。促者上焦不容,遠者下焦不攝,故曰難治。其不曰不治而曰難治者,肺癰、肺痿、肺脹及膈間有留飲,其吸皆促,為其有所阻也。
亡血失精,其吸皆遠,為其不相引也。數者皆有方治,而愈期正不可知,故曰難治。至於呼吸動搖振振,其人必大肉痿陷,大骨枯槁,午後微熱,死在旦夕。雖使扁鵲復生,無能為役矣。
師曰:「寸口脈動者,因其王時而動,四時各隨其色,非其時色脈,皆當病。」
此寸口以兩手六部言之。凡脈之大小,視血分熱度之高下。血分之熱度,又以天時之寒暖為盈朒。天時至春而疏達,則其脈調暢。夏而張發,則其脈盛大。秋而收束,則其脈斂抑。冬而閉藏,則其脈沉潛。所謂因王時而動也。夏令天氣炎熱,血分熱度既高,甚有面色及掌心發紅色者,亦有八九月間天氣漸寒,紅色漸變為白色者。此固因於血熱之高低,非可以五色配四時也。
白話文:
《金匱發微》
健康的人,說話聲音如同平常,即使聲音高低快慢不同,也絕無特殊之處。如果寒濕停留在骨節之間,就會引起酸痛,因此說話懶散,聲音低沉;翻身時疼痛加劇,所以會驚呼。心膈之間屬於肺的範圍,濕痰阻塞肺竅,就會使說話聲音低啞不清。頭痛的人,說話聲音大就會頭疼欲裂,所以說話聲音低啞細長,不敢大聲說話。
老師說:「呼吸時肩膀搖動,是心下堅滿;呼吸時吸氣引到胸中上逆,是咳嗽;呼吸時張口短氣,是肺痿吐沫。」(這段文字中「心中堅」應為「心下堅」的錯誤)
痰飲停留在膈間,就會導致心下堅滿。《痰飲論》中所說的「雖然腹瀉,但心下持續堅滿」、「膈間有支飲,病人喘息胸滿,心下痞硬」、「寒疝篇」中所說的「脈象緊大而弦,必定心下堅滿」,因此,這裡所說的「呼吸時搖動肩膀,心下堅滿」,必定是「心下堅」的錯誤,毫無疑問。心臟是人體的君主之臟,不能容納外邪,只有心下是膈肌與胃相逼迫的地方,痰濕流注到膈間,就會阻塞氣機,導致氣機不暢。至於兩肩用力搖動,就能夠知道心下堅滿了。
這是濕痰凝固的證候,也就是所謂應該服用十棗湯的證候。至於呼吸時吸氣引到胸中上逆而咳嗽,就是後文咳嗽上逆的證候。吐出黃濁痰液的,應該服用皂莢丸;有水樣痰液的,應該服用射干麻黃湯。張口短氣,肺痿吐沫,就是後篇所說的肺痿的證候。以上三種情況,都屬於主氣的肺。辨別呼吸非常重要,因此將它們歸類在一起。
老師說:「吸氣輕微而次數少,疾病在中焦實證,應該下瀉才能痊癒。虛證則不治療。吸氣急促的是上焦病變,吸氣緩慢的是下焦病變,這些都難以治療。呼吸動搖,振振不已,不予治療。」
氣息由丹田上升到肺竅稱為呼氣,由肺竅下降到丹田稱為吸氣。呼吸略無阻礙,就是健康人的表現。只有中脘積滯宿食不消化,則吸入的氣息到達中脘而返回,不能下降到丹田,因此呼吸次數改變,下瀉之後,則上下通暢,略無阻礙,這就是大承氣湯之所以能夠承接中氣的作用。然而,有些病人原本是大承氣湯的證候,開始時沒有下瀉治療,久病之後精氣耗損,腸胃乾燥而死亡,就是因為久病體虛,一旦下瀉,正氣隨邪氣一起耗盡,以至於虛脫而死亡。因此後世的醫生錯誤地將前代醫生的經驗作為藉口,硝石、黃連就成了禁藥。
因此,仲景老師說「虛證不治」,是應該及早下瀉時說的話,並不是不救治病人的庸醫所說的話(大下瀉後飲食與此類似)。至於肺虛而吸氣乏力所以吸氣急促,腎虛而納氣無力所以吸氣緩慢。急促的是上焦不容納,緩慢的是下焦不能攝納,所以說難以治療。它不說不治療而說難以治療的原因是:肺癰、肺痿、肺脹以及膈間有痰飲留滯,其吸氣都急促,是因為有阻礙;
失血耗精,其吸氣都緩慢,是因為氣機不能互相引領。這些都有治療方法,但痊癒時間很難預測,所以說難以治療。至於呼吸動搖,振振不已,病人必然是肌肉萎縮,骨骼枯槁,午後低熱,將死之兆。即使扁鵲再世,也無能為力了。
老師說:「寸口脈搏跳動,是根據四季的盛衰而跳動,四季各有其顏色,如果不是該季的顏色脈象,就應該有病。」
這是以兩手六部來診斷寸口脈。脈象的大小,根據血分熱度的強弱而定。血分熱度又根據天時的寒暖而盛衰。天時到春天就疏通舒暢,則脈象調暢;夏天就舒展旺盛,則脈象盛大;秋天就收斂,則脈象斂抑;冬天就閉藏,則脈象沉潛。這就是所謂根據四季的盛衰而跳動。夏季天氣炎熱,血分熱度很高,甚至面色和掌心發紅;也有八九月天氣漸寒,紅色漸變為白色的。這固然是因為血熱的高低,不能用五色配四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