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金匱發微》 (2)

回本書目錄

《金匱發微》 (2)

1. 《金匱發微》

人稟五常,不過言人之稟五德耳,《淺注》謂:「日在五氣之中」,非也。玩以下方說到風氣,便知所謂因風氣而生長者,人得風中空氣,則精神爽健,然必清晨吸受,方為有益,故昔人多有吹卯風而得大壽者。然亦不可太過,過則為病。譬如今人多喜吸受空氣,甚至天寒地凍,夜中開窗眠睡,有不病傷寒者乎!此即風氣生萬物,亦能害萬物之說也。

是何異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乎!要惟本體強者,乃能無病,故藏府元氣充足,呼息調暢,然後眠食安而營衛和。若外來之客氣邪風,亦當思患預防,否則中人多死。假如風中皮毛肌腠,則病傷寒中風,風中於筋,則病筋拘攣。風中府藏,即口噤不識人。風中於頭,則顛眩,或疼痛,或口眼不正。

風中於體,則半身不遂,是謂邪風。且風為百病長,合於燥則病燥,合於濕則病濕,合於寒則病寒,合於暑則病暑,是謂客氣。然治之得法,猶有不死者。若夫疫癘之氣,暴疾之風,中人往往致死。此節為全書大綱,故特舉外因、內因、不外不內因三條以為之冠。六氣之病,起於皮毛肌腠,故善治病者治皮毛,其次治肌膚。

今以皮毛肌腠不固,邪中經絡而入主藏府,是為外因。四肢九竅,血脈相傳,脾胃主四肢,中陽不運,風濕困於四肢,則四肢為之不舉。肝開竅於目而資於腎,腎陰耗而胆火盛,則目為之昏。腎開竅於耳而資於腦,腦氣虧而胆火張,則耳為之聾。肺開竅於鼻,風邪襲肺,則鼻中不聞香臭。

胃開竅於舌,胃中宿食不化,則口中不知五味。胃與大小腸下竅在肛門,腸胃燥則大便閉。三焦下竅在膀胱,濕痰阻其水道,則小溲不利。陽熱結於膀胱,則小溲亦為之不利,是謂內因。若夫房室之傷,則病內熱惑蠱。金刃之傷,緩則潰爛,急則病破傷風。蟲獸之傷,毒血凝瘀,甚則走竄周身而死(金刃初傷,用小薊葉打爛塗之,不致出血太過。

毒蛇咬傷,用壁蝨入麵醬內搗塗即愈。瘋犬咬傷,血必走竄大腸,凝結成塊,久則發狂,宜抵當湯下之),是為不內不外因。即此三因推之,全書大綱,略盡於此。凡此者惟預為防範者能免之。纔中皮毛肌腠,即用麻黃、桂枝二湯以發之,然後病機不傳經絡,即傳經絡,未及藏府,即用葛根湯以發之,則外因之內陷者寡矣。

血脈不流通,則四肢為之重滯,然當甫覺重滯,或用八段錦、十二段錦法,使筋節舒展,或吸氣納於丹田,而徐噓散之,使周身血分水分,隨之運行。甚或濕壅關節,時作痠痛,則針灸以通陽氣,膏摩以破壅滯,則內因閉塞九竅者寡矣。

然猶必安本分以避刑辟,遠山林以避蛇虎,遠牀第以保精髓,節衣服之寒暖,節五味之過當,務令營衛調適,內外強固,六淫之邪,乃無由入其腠理,則病之成於不內不外因者又寡矣。所謂腠理者,人身肌肉方斜長短大小不等之塊,湊合而成,湊合處之大隙,即謂之腠,肌肉并眾絲而成塊,眾絲之小隙即謂之理。胸中淋巴系統,發出之乳糜水液,出肌腠而成汗,故曰:「通會元真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發微》

人體禀受五行之常理,不過是說人體稟受了五德而已。《淺注》說:「太陽在五氣之中」,這是錯誤的。仔細研讀以下藥方關於風氣的論述,就能明白所謂因風氣而生長的意思:人吸入清晨的風氣,精神就會爽朗健旺,但必須是清晨吸入才有效益,所以古人多有吹卯風而長壽的例子。然而也不能過度,過度就會生病。例如,現代人很多都喜歡吸入空氣,甚至天寒地凍,晚上還開窗睡覺,難道就不會患傷寒嗎?這就是風氣能生萬物,也能害萬物的道理。

這有什麼不同呢?就像水能載舟,也能覆舟一樣!關鍵在於自身強健的人,才能無病。所以,臟腑元氣充盈,呼吸調暢,才能睡眠飲食安穩,營衛平和。如果外來的邪風客氣入侵,就應該考慮防患於未然,否則很容易致死。例如,風侵入皮毛肌膚腠理,就會得傷寒中風;風侵入筋絡,就會導致筋攣拘急;風侵入臟腑,就會口噤不語,不認識人;風侵入頭部,就會頭暈目眩,或疼痛,或口眼歪斜;

風侵入身體,就會半身不遂,這就是邪風。而且風是百病之長,它與燥邪相合就生燥病,與濕邪相合就生濕病,與寒邪相合就生寒病,與暑邪相合就生暑病,這就叫做客氣。但是如果治療得法,還是有可能不死。至於瘟疫之氣,暴疾之風,中人往往會導致死亡。這一段是全書的大綱,所以特別提出外因、內因、不內不外因三條作為開篇。六氣之病,都始於皮毛肌膚腠理,所以善於治病的人,先治皮毛,其次治肌膚。

現在來說,皮毛肌膚腠理不固,邪氣侵入經絡,再深入臟腑,這就是外因。四肢九竅,血脈互相聯繫,脾胃主四肢,中陽運化失常,風濕困阻於四肢,就會導致四肢行動不便;肝開竅於目,而依靠腎臟,腎陰虧虛而膽火旺盛,就會導致目昏;腎開竅於耳,而依靠腦髓,腦氣不足而膽火亢盛,就會導致耳聾;肺開竅於鼻,風邪侵襲肺臟,就會鼻塞不通,聞不到香臭;

胃開竅於舌,胃中宿食不化,就會味覺遲鈍;胃和小腸下竅在肛門,腸胃乾燥就會便秘;三焦下竅在膀胱,濕痰阻礙水道,就會小便不利;陽熱結聚在膀胱,也會導致小便不利,這就是內因。至於房事過度,就會導致內熱惑亂;金刃所傷,輕則潰爛,重則患破傷風;蟲獸所傷,毒血凝滯,嚴重則蔓延全身而死(金刃初傷,用小薊葉搗爛塗敷,可以防止出血過多;毒蛇咬傷,用壁蝨加麵醬搗爛塗敷即可痊癒;瘋犬咬傷,毒血必會竄入大腸,凝結成塊,久則發狂,應該服用抵當湯)。這就是不內不外因。從這三種原因推演,全書的大綱,大致就包含在這裡了。凡此種種,只有預先防範才能避免。

邪氣剛侵入皮毛肌膚腠理,就用麻黃湯、桂枝湯發散之,這樣病邪就不會傳入經絡;如果已經傳入經絡,但還沒有到達臟腑,就用葛根湯發散之,這樣外因內陷的情況就會減少。

血脈不通暢,就會導致四肢沉重滯礙,但如果剛感覺到沉重滯礙,就可以使用八段錦、十二段錦功法,使筋骨舒展,或者吸氣納入丹田,然後慢慢呼出,使全身氣血水分隨之運行。如果濕邪壅塞關節,時常酸痛,就可以用針灸疏通陽氣,用膏藥按摩消除壅滯,這樣內因閉塞九竅的情況就會減少。

然而,仍然必須遵守本分以避免刑罰,遠離山林以避免蛇蟲虎豹,遠離房事以保護精髓,注意衣著的寒暖,節制飲食的過度,務必使營衛調和,內外強健,六淫邪氣就沒有辦法侵入肌膚腠理,這樣由不內不外因所致的疾病也會減少。所謂腠理,是指人體肌肉塊大小長短不一,相互交錯連接而成,連接處的大空隙稱為腠,肌肉由許多纖維組成,纖維間的小空隙稱為理。胸腔中的淋巴系統,分泌出的乳糜水液,從肌膚腠理排出形成汗液,所以說:「通會元真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