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137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發微》 (137)

1. 霍亂篇

」非謂其必死也,謂其上熱下寒,不可專治下利也。此證欲治下利,必用熱藥,格於上熱,而入口即吐,當奈何?故上熱輕者,有熱藥冷服之治,或用黃連湯,溫涼並進,或於白通湯中加入人尿、豬胆汁,降嘔逆而兼溫裏寒,此皆不可治之治法也。惟三陰之證,獨陰則死,回陽則生,故必轉屬陽明。

濕盡便硬,然後當愈。曰:「欲似大便,反矢氣仍不利者。」濕盡之明證也。霍亂之證,起於暑令,與中風同,以六日為一候,十三日為陽明經過之一日,故曰十三日愈,下文所謂「過之一日當愈」也。

下利後,當便鞕,鞕則能食者愈。今反不能食,到後經中頗能食,復過一經能食,過之一日當愈。不愈者,不屬陽明也。

霍亂一證,本屬吐利,則便硬為難,若大便轉燥,則寒濕除而中陽當復,故能食,以便硬為期。曰:「今反不能食,到後經中頗能食。」謂三候之少陽,十八期內也。當傳少陽,而胃底消食之胆汁當盛,故偏能食。惟愈期屬陽明者,愈期在陽明期後一日,即上文所謂十三日。十三日不愈,或至過經四五日而愈者,陽氣之回復,當兼係少陽陽明也。

利止,惡寒脈微,而復利,亡血也。四逆加人參湯主之。(此條訂正)

四逆加人參湯方

於四逆湯內加人參一兩(餘依四逆湯服法)。

霍亂本吐利,若利止之後,惡寒脈微而復利,此為統血之脾藏,不得血中溫和之氣,發脾陽而消水,故使復利。蓋血之本氣至熱,血不足則熱減而寒勝,此蓋申上文「脈微濇」條而補其方治。「利止」字當在「惡寒」上。

「亡血也」三字,直謂統血之脾陽,以久利而虛耳,非吐衄便血之謂,故方劑但用四逆加人參,而絕無當歸、生地、阿膠之屬,為其立方本旨,原為增長血中溫度而設,非謂亡有形之血也。

霍亂,頭痛,發熱,身疼痛,熱多欲飲水者,五苓散主之。寒多不用水者,理中丸主之。

理中丸方

人參、甘草、白朮、乾薑(各三兩)

上四味,搗篩為末,蜜和為丸,如雞子黃大,以沸湯數合,和一丸研碎,溫服之,日三四服,夜一服。腹中未熱,益至三四丸。然不及湯,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,用水八升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若臍上築者,腎氣動也,去朮加桂四兩。吐多者,去朮加生薑三兩。下多者,還用朮。悸者加茯苓二兩。渴欲得水者,加朮,足前成四兩半。腹中痛者,加人參,足前成四兩半。寒者加乾薑,足前成四兩半。腹滿者,去朮加附子一攻,服湯後如食頃,飲熱粥一升許,微自溫,勿揭衣被。

凡物冷熱相攙,則味變而質敗。近人於飽食之後,飲冰凍汽水,或冰淇淋,往往發霍亂之證。所以然者,冷與熱參雜腹中,中氣淆亂而吐利作也。氣上衝,則頭痛而發熱。表有寒,則身疼痛。惟霍亂當先治裏,前於「發熱頭痛」條下已詳言之。治裏有熱多寒多之辨,熱多則標陽在上而渴欲飲水,寒多則寒濕在下而不用水。

白話文:

霍亂篇

並非說霍亂患者一定會死,而是指他們上焦燥熱、下焦寒冷,不能單純治療下痢。這種情況想治療下痢,必須用溫熱藥物,但因上焦燥熱,藥物入口就嘔吐,該怎麼辦呢?所以上焦燥熱較輕的,可以用溫熱藥物冷服,或用黃連湯,溫涼藥物一起服用,或在白通湯中加入人尿、豬膽汁,以緩解嘔吐並同時溫暖下焦寒症,這些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治療方法。只有三陰症候,單純陰虛則死,回陽則生,所以必須轉化為陽明症候。

濕氣盡除,大便轉硬,病情就會痊癒。如果看似想排便,卻只放屁而無法排便,這就是濕氣已盡的明顯證據。霍亂的病症,始於暑熱,與中風相似,以六天為一候,十三天為陽明經絡運行到的一天,所以說十三天痊癒,下文所謂「過一天就痊癒」也是這個意思。

下痢停止後,大便應該成形,大便成形就能進食則表示痊癒。現在卻不能進食,到後面經期中能稍微進食,再過一個經期又能進食,過一天就痊癒。如果沒有痊癒,就不是陽明症候。

霍亂主要症狀是嘔吐和下痢,所以大便變硬比較困難,如果大便轉為乾燥,則寒濕去除,中焦陽氣就會恢復,所以就能進食,大便變硬是痊癒的標誌。如果「現在卻不能進食,到後面經期中能稍微進食」,這是指三候的少陽,十八期之內。此時正傳少陽,胃底幫助消化的膽汁應該充盈,所以稍微能進食。只有痊癒期屬陽明者,痊癒期在陽明期後一天,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十三天。十三天不癒,或到超過經期四五天而痊癒的,陽氣的恢復,應同時涉及少陽和陽明。

下痢停止,惡寒脈微,又再次下痢,這是失血的症狀。四逆加人參湯主治。(此條已訂正)

四逆加人參湯方

在四逆湯中加入人參一兩(其餘按照四逆湯的服用方法)。

霍亂本就嘔吐下痢,如果下痢停止後,惡寒脈微又再次下痢,這是統攝血液的脾臟,得不到血液中溫和的氣息,脾陽不能發揮作用而消解水分,所以再次下痢。因為血液的本氣非常溫熱,血液不足則溫熱減少而寒冷佔據上風,這是補充上文「脈微弱」條目並補充其治療方法。「下痢停止」這三個字應該放在「惡寒」前面。「失血」這三個字,直接指的是統攝血液的脾陽,因久瀉而虛弱,並不是嘔血、衄血、便血的意思,所以藥方只用四逆加人參,而絕對沒有當歸、生地、阿膠之類,因為立方的本意,原本是增加血液溫度,並不是說缺乏有形的血液。

霍亂,頭痛、發熱、身痛,熱盛想喝水,用五苓散主治。寒盛不想喝水,用理中丸主治。

理中丸方

人參、甘草、白朮、乾薑(各三兩)

以上四味藥,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成丸藥,如雞蛋黃大小,用沸水幾合,取一丸研碎,溫服,每日三到四服,晚上服一次。腹部不熱,可以加服到三到四丸。如果不用湯劑,湯劑的方法是用四物藥依比例切碎,用水八升煮成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,每日三服。如果肚臍上方脹滿,是腎氣亢進,去掉白朮,加桂枝四兩。嘔吐多者,去掉白朮,加生薑三兩。下痢多者,仍用白朮。心悸者加茯苓二兩。口渴想喝水者,加白朮,總量達到四兩半。腹部疼痛者,加人參,總量達到四兩半。寒冷者加乾薑,總量達到四兩半。腹部脹滿者,去掉白朮,加附子一兩,服湯藥後像吃飯一樣的時間,喝熱粥一升左右,微微出汗,不要掀開衣被。

凡是寒熱之物混雜在一起,則味道改變而藥性敗壞。現代人飽食後,喝冰凍汽水或冰淇淋,往往會引起霍亂。原因是寒熱混雜在腹中,中氣混亂而嘔吐下痢。氣體上衝,則頭痛發熱。表證有寒,則身痛。但霍亂應該先治裡,之前在「發熱頭痛」條目下已經詳細說明。治療裡證有熱盛寒盛之分,熱盛則陽氣在上而口渴想喝水,寒盛則寒濕在下而不願喝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