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133)
《傷寒發微》 (133)
1. 厥陰篇
竊意當借用大黃牡丹湯以下之,兼通血分之瘀,倘能挽救一二,此亦仁人之用心也。張隱庵乃以日十餘行為三陰三陽皆虛,故主死。世固有日夜八九十行,服大黃附子湯而愈者,豈三陰三陽反不虛耶!
下利清穀,裏寒外熱,脈微欲絕,汗出而厥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(此條訂正)
下利清穀為完穀不化,胃中無火可知。胃底無胆汁,則不能消水。水挾穀食未消者,下走十二指腸,由迴腸直趨而下,是為裏寒。寒據中宮,陽浮於外,乃病外熱,外熱則汗出,裏寒則手足見厥。
按「汗出而厥」上,當脫「脈微欲絕」四字,故用通脈四逆湯以強心陽而助血熱,但使陽熱漸回,其脈當出,手足當溫,且溫裏則水化為氣,在表之浮陽,亦以無所抵拒而歸其根,而諸恙除矣。
熱利下重者,白頭翁湯主之。
白頭翁湯方
白頭翁(二兩)黃連、黃柏、秦皮(各三兩)
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溫服一升。
何以知為熱利?手足不寒而脈數,穢氣逼人者是。下重者,濕與熱併而下氣不通也。氣不通,則穢物不得宣洩。白頭翁湯方治,白頭翁、秦皮以清涼破血分之熱,黃連、黃柏以苦燥除下焦之濕,然後熱濕並去,而熱利當止。蓋下重之由,出於氣阻,氣阻之由,根於濕熱,不更用疏氣藥者,所謂伏其所主也。
下利,腹脹滿,身體疼痛者,先溫其裏,乃攻其表,溫裏宜四逆湯。攻表宜桂枝湯。
此節原文,當列太陽篇「醫下之」條上,編篡者誤列厥陰也。蓋太陽失表,則內陷太陰而病下利脹滿,醫者誤與陽明吐後脹滿同治,下以調胃承氣,遂至下利清穀不止。此病情之次第,可以意會者也。故未經誤下,因下利而脹滿,與因脹滿而誤下,至於下利清穀,均為四逆湯證。
利止而表未解,至於身體疼痛,均之為麻黃湯證。若夫桂枝譌誤,已詳論太陽篇中,茲不贅(又按前後兩條皆白頭翁湯證,中間此條,亦夾雜不論)。
下利,欲飲水者,以有熱故也,白頭翁湯主之。
厥陰下利,陽回之後,其利當止。陽回而利不止,即有便膿血之變,以陽熱太重故也。但未便膿血之時,早有見端,當以欲飲水為之驗。蓋胃中生燥則渴欲飲水,而下利未止則腸中濕熱未盡,而絡脈受其蘊蒸,故方治亦以清涼養血之白頭翁為主,而佐之以秦皮,清熱之黃連為輔,濟之以燥濕之黃柏。此又將見下重未及便膿血之期,而先發制病之治法也。
下利,譫語者,有燥屎也。宜小承氣湯。
不大便之譫語,下利色純青,皆當用大承氣湯,盡人而知之矣。但有燥屎而下利,既無腸胃枯燥之變,亦無胆汁下泄之危。所以譫語者,燥屎不能隨水液下行,穢濁之氣上薰於腦,而腦氣昏也。裏熱不甚,故不需鹹寒之芒硝。且以腸中惡物膠固而堅,利用浸潤而後下。若一過之水所能去,下利時宜早去矣。
白話文:
厥陰篇
我認為應該使用大黃牡丹湯之類的方劑,兼顧通利血分瘀滯,如果能挽救一兩個病人,這也是仁醫的用心。張隱庵認為每日大便十多次,是因為三陰三陽都虛,所以預後不良。但事實上,確實有人每日大便八九十次,服用大黃附子湯後痊癒,難道他們的陰陽並不虛弱嗎?
下痢排出清稀的穀物,裏寒外熱,脈象微弱幾乎要斷氣,出汗且手足厥冷者,用通脈四逆湯治療。(此條已修正)
下痢排出清稀的穀物,說明穀物未消化,胃中缺乏火力可知。胃底缺乏膽汁,則不能消化水液。水液夾雜未消化的穀物,下行至十二指腸,經迴腸直下,這就是裏寒。寒邪阻滯中焦,陽氣浮於體表,所以表現為外熱,外熱則出汗,裏寒則手足厥冷。
關於「汗出而厥冷」,應該去掉「脈微欲絕」四個字,所以使用通脈四逆湯來溫補心陽,幫助血行,只要陽氣漸漸回歸,脈象就會恢復,手足也會溫暖,而且溫暖裏證,水液就能化為氣,表面的浮陽,也就沒有阻礙而歸於根本,疾病自然就會痊癒。
熱性下痢,大便下墜者,用白頭翁湯治療。
白頭翁湯方
白頭翁(二兩) 黃連、黃柏、秦皮(各三兩)
以上四味藥,用七升水煎煮至二升,去渣,溫服一升。
怎麼知道是熱性下痢呢?手足不冷而脈搏頻數,惡臭氣逼人就是。大便下墜,是因為濕熱同時存在,導致氣機不通。氣機不通,則污穢之物無法排出。白頭翁湯方中,白頭翁、秦皮清熱涼血,破除血分之熱;黃連、黃柏苦寒燥濕,去除下焦之濕,這樣熱濕都去除後,熱性下痢就會停止。下墜的原因,是氣機阻滯,氣機阻滯的原因,根源在濕熱,不用疏通氣機的藥物,是所謂的「伏其所主」。
下痢,腹脹滿,身體疼痛者,先溫暖裏證,然後再攻邪於表,溫裏用四逆湯,攻表用桂枝湯。
這段原文,應該放在太陽篇「醫下之」條下,編纂者錯誤地放在厥陰篇。因為太陽經病邪不發於表,則內陷太陰而導致下痢脹滿,醫生誤將此與陽明經嘔吐後脹滿混為一談,用瀉下藥治療,結果導致下痢清稀不止。這病情發展的順序,是可以推測的。所以,未經錯誤瀉下,因下痢而脹滿,以及因脹滿而誤下,導致下痢清稀,都是四逆湯的證候。
下痢停止,但表證未解,導致身體疼痛,就是麻黃湯的證候。至於桂枝湯的錯誤使用,已在太陽篇中詳細論述,在此不再贅述。(又按:前後兩條都是白頭翁湯的證候,中間這條,夾雜其間,不予討論)。
下痢,想喝水,是因為有熱邪,用白頭翁湯治療。
厥陰經下痢,陽氣回歸後,下痢應該停止。陽氣回歸而下痢不止,就會出現便血膿的變化,是因為陽熱太盛的緣故。但在便血膿之前,會有徵兆,想喝水就是一個驗證。因為胃中乾燥就會口渴想喝水,而下痢不止,說明腸中濕熱未盡,經絡受其蘊蒸,所以治療也以清熱涼血的白頭翁為主,輔以清熱的秦皮和黃連,再配合燥濕的黃柏。這是預防下墜症狀發展到便血膿階段,而及早治療的方法。
下痢,神志不清,是有燥屎,宜用小承氣湯。
不大便而神志不清,下痢顏色青黑,都應該用大承氣湯,這是人人都知道的。但是有燥屎而下痢,既沒有腸胃枯燥的變化,也沒有膽汁下泄的危險。所以神志不清的原因,是燥屎不能隨水液下行,污濁之氣上熏於腦,導致腦氣昏迷。裏熱不甚,所以不需要寒涼的芒硝。而且腸中惡物膠固堅硬,需要潤澤才能排出。如果能很快排出,下痢時應該及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