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穎甫

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117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發微》 (117)

1. 少陰篇

小便不利加茯苓,與用五苓散同。惟下利而悸,則加桂枝,所以通心陽也。腹中痛加熟附子一枚,所以溫裏陽也。肺與大腸為表裏,肺氣阻塞於上,則大腸壅滯於下而見泄利下重,譬猶置中通之管於水盂,以一指捺其上,則滴水不出,去其指則水自泄矣。泄利下重,於四逆散中重用薤白,與胸痹用栝蔞薤白湯同意,皆所以通陽而達肺氣。

肺氣開於上,則大腸通於下,若誤認為寒濕下利而用四逆湯,誤認濕熱下利而用白頭翁湯,誤認為宿食而用承氣湯,則下重益不可治矣。

少陰病,下利,六七日,欬而嘔,渴,心煩不得眠者,豬苓湯主之。

少陰病,下利至六七日,正陰盡陽回之候。陽回則病機當見陽明,所謂少陰負趺陽為順也。按陽明篇浮熱在表,水濕內蘊,則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之證,故有豬苓湯方治,導水邪而清血熱。今下利未止而見欬與嘔之兼證,則為水濕內蘊,與陽明篇小便不利同。渴、心煩不得眠,則為熱在血分,與陽明篇渴欲飲水同(飲水為飲寒水)。

況心煩不眠,尤為濕熱留戀營分之顯據,此所以宜豬苓湯。豬苓湯方中,所以重用阿膠也。

少陰病,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乾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
少陰病,自利清水,色純青,心下必痛,口乾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
少陰病,六七日,腹脹不大便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
少陰之證,多死於陰寒,不死於陽熱,故黃坤載以少陰負趺陽為順釋全篇大旨,見地特高。三急下證,雖亦為亢陽之過,然終異於獨陰無陽之證,令人無所措手,故予即從關於陽明者,以申黃氏未盡之義。口燥咽乾當急下者,口與咽為飲食入胃之門戶,胃中燥實,悍熱之氣上衝咽喉,則水之上源先竭,而下游將涸。口燥咽乾,所當急下者,此也。

「自利清水,色純青,心下痛,口乾燥」,病機亦出於胃。胃中陽熱,協胃底胆汁下陷,則胃液涸而胃之上口燥,故心下必痛。口乾燥者,舌苔或黃燥,或焦黃,而上下津液將竭,此下利純青,由於胆汁與胃液同涸,所當急下者,此也。「六七日,腹脹不大便」,不惟胃燥,並大腸亦燥,嘗見不大便者,小溲或短赤而痛,腎陰以腸燥而竭,腹脹不大便,所當急下者,此也。獨怪今之醫家,遇口燥咽乾者,則用生地、石斛、瓜蔞根。

腹脹不大便者,則用五仁、蓯蓉、白蜜,期在清熱養陰,卒之陰液告竭,終於不救,為可痛也。

少陰病,脈沉者,急溫之,宜四逆湯。

四逆湯方

甘草(二兩)乾薑(兩半)附子(一枚生)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

少陰為病,水寒血敗,前已屢言之矣。脈沉則為血寒,血寒於裏,則皮毛肌腠間水液浸灌,愈不得化氣外出,而表裏皆寒。垂死之人,所以遍身青紫者,溫氣先絕,而熱血先死也(今人動稱發斑傷寒危證,不知早用溫藥,原不必有此現象)。玩「急溫之」三字,便可知生死之機,間不容髮。

白話文:

少陰篇

小便不暢,可以加茯苓,與五苓散用法相同。但如果出現腹瀉且心悸,則需加桂枝,目的是疏通心陽。腹部疼痛則加熟附子一枚,目的是溫暖裡陽。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,肺氣阻塞在上,則大腸下行受阻而出現泄瀉下墜的症狀,就像把中空的管子放在水盂裡,用手指按住管口,水就流不出來,放開手指水就流了。泄瀉下墜,在四逆散中加大用量薤白,與胸痹用栝蔞薤白湯的用意相同,都是為了通暢陽氣,使肺氣得以宣洩。

肺氣通暢在上,則大腸下行順利。如果誤以為是寒濕下痢而使用四逆湯,誤以為是濕熱下痢而使用白頭翁湯,誤以為是宿食而使用承氣湯,那麼下墜的症狀就更難治療了。

少陰病,腹瀉六七天,咳嗽嘔吐,口渴,心煩失眠,可用豬苓湯治療。

少陰病,腹瀉六七天,是陰氣耗盡,陽氣將要回升的徵兆。陽氣回升,病情就會表現出陽明經的症狀,這符合少陰病發展到陽明的順序。根據陽明篇所述,浮熱在表,水濕內蘊,會有口渴想喝水、小便不暢的症狀,所以可用豬苓湯治療,以利水邪,清熱。現在腹瀉未止,又出現咳嗽嘔吐等併發症,這是水濕內蘊,與陽明篇的小便不利相同。口渴、心煩失眠,則表明熱邪在血分,與陽明篇口渴想喝水(喝的是涼水)相同。

而且心煩失眠,更是濕熱停留在營分的明顯證據,所以應該使用豬苓湯。豬苓湯中之所以重用阿膠,也是這個原因。

少陰病,發病二三日,口乾咽燥,應立即服用大承氣湯。

少陰病,自行腹瀉,瀉下清水,顏色純青,心下必痛,口乾,應立即服用大承氣湯。

少陰病,六七天,腹部脹滿,大便不通,應立即服用大承氣湯。

少陰病的症狀,大多死於陰寒,很少死於陽熱,所以黃坤載認為少陰病發展到陽明是順理成章的,這一點見解很高明。這三種需要立即服用大承氣湯的急症,雖然也是陽氣亢盛所致,但終究不同於純陰無陽的危殆狀態,讓人束手無策。因此,我從它與陽明經的關係來闡述,以補充黃氏未盡之言。口乾咽燥需要立即通腑者,是因為口和咽是飲食進入胃的門戶,胃中燥熱,強烈的熱氣上衝咽喉,則水份的上源先枯竭,下游也將乾涸。口乾咽燥而需要立即通腑,就是這個道理。

「自行腹瀉清水,顏色純青,心下痛,口乾」的病機也來自胃。胃中陽熱,膽汁從胃底下陷,則胃液枯竭,胃的上口乾燥,所以心下必痛。口乾,舌苔可能是黃燥或焦黃,津液將要耗竭,這種瀉下純青色的腹瀉,是膽汁和胃液同時枯竭的緣故,所以需要立即通腑。 「六七天,腹部脹滿,大便不通」,不僅胃燥,大腸也燥,經常見到這種大便不通的人,小便往往短赤而疼痛,腎陰因腸燥而枯竭,腹部脹滿大便不通,所以需要立即通腑。奇怪的是現在的醫生,遇到口乾咽燥的病人,就用生地、石斛、瓜蔞根。

腹部脹滿大便不通的病人,就用五仁、肉蓯蓉、白蜜,想要清熱養陰,結果陰液耗竭,最終無法挽救,真是令人痛心。

少陰病,脈沉,應立即溫暖,宜用四逆湯。

四逆湯方

甘草(二兩)乾薑(兩半)附子(一枚,生)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

少陰病,水寒血敗,前面已經多次提及。脈沉是血寒的表現,裡面的血寒,則皮毛肌肉之間的水液浸潤,更加不能化氣外出,表裡都寒。垂死之人,所以全身青紫,是因為溫氣先絕,熱血先死(現在的人動輒稱發斑為傷寒危證,不知道及早使用溫藥,原本不必有這種現象)。仔細研讀「立即溫暖」三個字,就可以知道生死攸關的時刻,時間不容許絲毫延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