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114)
《傷寒發微》 (114)
1. 少陰篇
少陰病,咽中傷,生瘡,不能語言,聲不出者,苦酒湯主之。
苦酒湯方
半夏(十四枚。七乃水之生成數,十四乃偶七而成,偶中之奇也)雞子(一枚去黃)
上二味,內半夏著苦酒中,以雞子殼置刀環中,安火上,令三沸。去滓,少少含嚥之,不差,更作三劑。
此節病證治法,歷來注家,多欠分曉。先言咽中傷而後言生瘡,則因傷而成瘡可知。然咽中何以傷,此不可不辨也。不能語言為瘡痛,與不能飲食同,此言略無深意。但聲不出,又屬何因?曰:「聲不出者。」非無聲也,有所阻礙故也。蓋此證始因咽痛,醫家刺以刀針,咽中遂傷,久不收口,因而生瘡,至於不能語言。
風痰阻塞,聲乃不出,苦酒湯方治,以止痛潤燥為主,生半夏入口麻木,有止痛之能,而下達風痰。猶恐其失之燥也,漬之以苦酒,則燥氣化,所以止痛滌痰而發其聲也。雞蛋白以潤燥,西醫謂有甲種維生素,能防止結膜乾燥證,而又恐其凝滯也,合以能消雞蛋質之苦酒,則凝質化,所以潤咽中瘡痛,而滋養以補其傷也。
近世相傳喉中戮傷飲食不下驗方,用雞蛋一枚,鑽孔去黃留白,入生半夏一枚,用微火煨熟,將蛋白服之,傷處隨愈,亦可證咽中傷為刀針之誤,生半夏、蛋白之能補瘡痛矣。曰:「咽之不差,更作三劑者。」宜緩治不宜峻攻也。
少陰病,咽中痛,半夏散及湯主之。
半夏散及湯方
半夏(洗)桂枝、甘草
上三味等分,各別搗節已,合治之,白飲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不能散服者,以水一升煎七沸,內散兩方寸匕,更煎三沸,下火令小冷,少少嚥之。
少陰病咽痛,前既有甘草、桔梗湯矣。此更列半夏散及半夏湯方治,既不言脈象之異,又無兼證可辨,則仲師同病異治,究屬何因。然前條但言咽痛,本條獨言咽中痛,此其可知者也。方中用生半夏,取其有麻醉性以止痛,並取其降逆去水以達痰下行,意當與咽中傷節同。用生甘草以清熱而解毒,意當與甘草湯方同。
惟桂枝一味,不得其解。按近世《吳氏咽喉秘集》中,有寒伏喉痹一證,略言此證肺經脈緩寒重,色紫不甚腫,若誤用涼藥,久必爛。其方治有用細辛、桂枝、麻黃者,甚至有嗆食音啞六脈遲細之陰證,用麻黃三錢、桂枝一錢、細辛二錢者,然則此咽中痛證,脈必遲細而緩,其色當紫,其腫亦必不甚。然則仲師之用桂枝,亦所以宣通陽氣耳。
以其寒在血分,故用桂枝而不用麻黃,且緣少陰不宜強責其汗故也(咽痛用桂枝,近世無人能解)。
少陰病,下利,白通湯主之。
白通湯方。
蔥白(四莖)乾薑(一兩)附子(一枚生用,去皮破八片)
白話文:
少陰篇
少陰病,咽喉受傷,長出瘡瘍,不能說話,聲音發不出,用苦酒湯治療。
苦酒湯方:
半夏十四枚(七是水生成的數字,十四是七的雙倍,是偶數中的奇數),雞蛋一個(去蛋黃)。
將半夏放入苦酒中,雞蛋殼放在刀環上,用火煮沸三次。去除渣滓,少量含在口中慢慢吞咽,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再煎服三劑。
這一節的病症和治療方法,歷來注釋者多有不明瞭之處。先說咽喉受傷,後說長出瘡瘍,可知瘡瘍是由於受傷而引起的。但是咽喉為何受傷,這一點必須辨明。不能說話是因為瘡瘍疼痛,與不能飲食一樣,這句話沒有什麼深意。但是聲音發不出,又是什麼原因呢?說:「聲音發不出」,並不是沒有聲音,而是有阻礙造成的。這種病症一開始是咽喉疼痛,醫生用刀針刺治,結果咽喉受傷,很久不能癒合,因而長出瘡瘍,以至於不能說話。
風痰阻塞,聲音發不出,苦酒湯治療,以止痛潤燥為主。生半夏入口會產生麻木感,具有止痛的作用,並且可以下達風痰。但又擔心會過於燥熱,所以用苦酒浸泡,就能化解燥氣,從而止痛祛痰,使聲音恢復。雞蛋清可以潤燥,西醫認為它含有維生素A,可以預防結膜乾燥症,但是又擔心它會凝結,所以用可以溶解雞蛋蛋白的苦酒,就能使凝結的物質液化,從而潤澤咽喉瘡瘍,滋養以修復損傷。
近世流傳治療喉嚨被刺傷,飲食不下的一個驗方,是用雞蛋一個,鑽孔去掉蛋黃留下蛋白,放入生半夏一枚,用微火煨熟,服用蛋白,傷口就會癒合,也可以證明咽喉受傷是刀針誤傷造成的,生半夏、蛋白能治療瘡瘍疼痛。說:「咽下後若不痊癒,再煎服三劑」,應該緩慢治療,不應該猛烈攻治。
少陰病,咽喉疼痛,用半夏散及湯治療。
半夏散及湯方:
半夏(洗淨)、桂枝、甘草。
以上三味藥等量,分別搗碎,混合研磨,用白開水調和服用一湯匙,每日服用三次。如果不能服用散劑,就用一升水煎煮沸七次,放入散劑兩湯匙,再煎煮沸三次,離火稍涼,少量慢慢吞咽。
少陰病咽喉疼痛,以前已經有甘草桔梗湯了。這裡又列出半夏散及半夏湯方治療,既不說明脈象的不同,也沒有可以區分的兼證,那麼仲景同病異治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?但是前面只說咽喉疼痛,這一條獨說咽喉疼痛,這是可以知道的原因。方中用生半夏,取其麻醉止痛的作用,並取其降逆去水,使痰液下行,用意當與咽喉受傷那節相同。用生甘草以清熱解毒,用意當與甘草湯方相同。
只有桂枝這一味藥,理解不到原因。根據近世《吳氏咽喉秘集》,寒伏喉痹一證,略說此證肺經脈緩,寒重,顏色紫暗,腫脹不甚,如果誤用涼藥,久必潰爛。其治療方法是用細辛、桂枝、麻黃,甚至有嗆食、聲音嘶啞,脈象遲細的陰證,用麻黃三錢、桂枝一錢、細辛二錢,那麼這個咽喉疼痛證,脈象一定遲細而緩,顏色應是紫暗,腫脹也一定不甚。那麼仲景用桂枝,也是為了宣通陽氣。
因為寒邪在血分,所以用桂枝不用麻黃,而且因為少陰不宜強行發汗的緣故(咽喉痛用桂枝,近世無人能解)。
少陰病,腹瀉,用白通湯治療。
白通湯方:
蔥白四莖,乾薑一兩,附子一枚(生用,去皮切八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