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110)
《傷寒發微》 (110)
1. 少陰篇
寒水之下陷,實由中陽之虛,故於麻黃附子湯也,用炙甘草以益中氣,使中氣略舒,便當合淋巴微管乳糜,外達皮毛而為汗。張隱庵乃獨認麻黃附子甘草湯為發汗之劑,於麻黃附子細辛湯則否。要其謬誤,特因前一節無「發汗」字,後節有「微發汗」句,強作解人。獨不見《金匱.水氣篇》心下堅大如盤證,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下,有「分溫三服,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」之訓乎。豈加桂甘薑棗,纔能發汗,去桂甘薑棗,即不能發汗乎。
況麻黃附子加炙甘草,尚能發汗,易以辛溫散寒之細辛,反謂不能發汗,有是理乎!是所謂以其昏昏,使人昏昏也。
少陰病,得之二三日以上,心中煩,不得臥,黃連阿膠湯主之。
黃連阿膠湯方
黃連(四兩)阿膠(三兩)黃芩、芍藥(各二兩)雞子黃(二枚)
上五味,以水六升,先煮三物取三升,去滓,內阿膠烊盡,小冷,內雞子黃,攪令相得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少陰為病,多由寒水下陷,陰寒內據,陽氣格於四肢,故手足逆冷。裏寒既勝,表陽復虛,故惡寒踡臥。水氣溢入大腸,故自利。究其陰盡陽回,亦當在七日經盡之後。要未有二三日以上即病陽熱者。黃坤載云:「水藏在陽明為不足,在少陰為有餘。有餘則但欲寐。本篇之首章是也。
不足則不得臥,陽明篇「時有微熱,喘冒不得臥」是也。陽動陰靜,相去天淵,斷無二三日前,方病濕寒,二三日後,遽變燥熱之理。此蓋陽明府熱之傷及少陰,非少陰之自病。」其說頗為近理,為向來注家未能見及。胃中燥熱上薰,故心中煩。陽熱張於上,故不得臥。考其病原,實為血虧液耗,故不為白虎承氣證,而為黃連阿膠湯證。
按人一身之生血之原,起於入胃之穀食,穀食多膠粘之性,其津液所化,即為白血球,既而隨營氣上升,達於心肺二藏,乃一變而紅血球。今以胃中燥熱,阻其血生之原,則心肺無所承受,不特心臟血少而生煩,肺營不得承胃中水穀之液,而水之上源垂絕。方用苦降之芩、連以清上熱,阿膠、芍藥補血而行瘀,加生雞子黃二枚培養中氣,而滋生血生津之原(按西說雞子含有發揮油,以助消化力,中有硫磺磷質。按磷質為骨與髓之未成者。
雞骨本小,今在卵中,當以出卵之雞推算,為數甚微。惟硫質為雞子黃全部分,熱力硫磺,在中醫原係增長胃中消化力之品,大致含於發揮油中,資人體內細胞之基質。愚按此即白血球之原質,又言雞卵含有甲種維生素,能防止結膜乾燥症,卵黃更含有乙種維生素能防腳氣病。予按所謂維生素者,為精血環周之原料,足以滋燥除煩,心腎之交,實有賴乎此)。
但使津血漸復,心氣得下交於腎,腎氣得上交於心,乃得高枕而臥焉。
白話文:
少陰篇
寒邪入侵,水液下陷,根本原因是中陽虛弱。因此使用麻黃附子湯時,加入炙甘草以益補中氣,使中氣略微舒展,就能促進淋巴微管乳糜外達皮毛而發汗。張隱庵只認為麻黃附子甘草湯是發汗劑,而麻黃附子細辛湯則否,其謬誤在於前者方劑無「發汗」字眼,後者有「微發汗」之語,強行解釋。然而,《金匱要略·水氣篇》中記載心下堅硬如盤的病症,使用桂枝甘草湯、生薑、大棗、麻黃、細辛、附子湯後,有「分溫三服,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」的記載。難道只有加入桂枝甘草湯、生薑、大棗才能發汗,去掉這些藥物就不能發汗了嗎?
況且,麻黃附子加炙甘草尚能發汗,改用辛溫散寒的細辛反而認為不能發汗,這是什麼道理?這是所謂以其昏昏,使人昏昏也。
少陰病,病程超過二三日以上,心中煩躁,無法臥睡,黃連阿膠湯主治。
黃連阿膠湯方
黃連(四兩)阿膠(三兩)黃芩、芍藥(各二兩)雞子黃(二枚)
以上五味藥,用水六升,先煮黃連、黃芩、芍藥三味,取三升,去渣,加入阿膠烊化,稍涼後,加入雞蛋黃,攪拌均勻,溫服七合,每日三次。
少陰病多由寒水下陷,陰寒內盛,陽氣被阻於四肢,所以手足冰冷。裏寒過盛,表陽又虛,所以惡寒蜷臥。水氣充盈大腸,所以腹瀉。究其陰氣盡而陽氣回升的規律,應在七日經期結束後。尚無病程二三日就出現陽熱的病例。黃坤載說:「水液貯藏在陽明經為不足,在少陰經為有餘。有餘則只想睡覺,本篇第一章就是這個意思。不足則睡不著,陽明篇『時有微熱,喘冒不得臥』就是這個意思。陽氣活動,陰氣靜止,差異巨大,不可能二三日內,先患濕寒,二三日後,突然變成燥熱。這大概是陽明經熱邪傷及少陰經,而非少陰經本身的疾病。」他的說法很接近實際情況,是以前注家未曾注意到的。胃中燥熱向上薰蒸,所以心中煩躁;陽熱上衝,所以無法臥睡。考究其病因,實際上是血虛津液耗損,所以不是白虎湯承氣湯證,而是黃連阿膠湯證。
人體生血的根本,來自於進入胃裡的穀物食物,穀物食物多具有膠黏的特性,其津液轉化而成的,就是白血球,然後隨著營氣上升,到達心肺,就轉化成紅血球。現在胃中燥熱,阻礙了生血的根本,則心肺就沒有血液可以承接,不僅心臟血液不足而煩躁,肺部也無法承接胃中水穀的津液,水液的來源就斷絕了。方劑使用苦寒的黃芩、黃連來清瀉上焦的熱邪,阿膠、芍藥補血活血,加入生雞蛋黃來滋養中氣,並滋生血液和津液的根本(按西醫理論,雞蛋含有卵磷脂,可以幫助消化,其中含有硫和磷。磷是骨髓未成熟的物質。雞骨很小,現在在蛋裡,應該用孵出的小雞來推算,數量很少。只有硫是雞蛋黃的主要成分,硫磺的熱力,在中醫原本就是增加胃中消化能力的藥物,主要存在於卵磷脂中,是人體細胞的基質。我認為這就是白血球的原始物質,又說雞蛋含有維生素A,可以預防乾眼症,蛋黃還含有維生素B,可以預防腳氣病。我認為所謂的維生素,是精血循環的原料,足以滋陰除煩,心腎之間的溝通,確實需要依靠它)。
只要津液和血液逐漸恢復,心氣就能下交於腎,腎氣就能上交於心,就能安穩入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