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106)
《傷寒發微》 (106)
1. 少陰篇
陰寒不見壓迫,即裏陽不復抵抗,脈因暴微,陰寒內解,裏陽外達,故手足反溫,脈緊反緩。雖至發煩下利,必不至死,此少陰一證,所以陽回即生也。益可證前條脈微脈濇者,皆非溫藥不治矣。
少陰病,下利,若利自止,惡寒而踡臥,手足溫者,可治。
少陰病,惡寒而踡,時自煩,欲去衣被者,可治。
少陰為病,獨陰無陽,為必死之證。下利而利自止,則寒水已去而微陽當復。惡寒踡臥,為少陰本病。設惡寒踡臥而手足逆冷,利雖自止,此證尚不可恃。所以然者,脾胃主四肢,脾胃絕,故四肢冷,《內經》所謂:「無胃則死也。」惟手足溫,則中陽未絕,投以四逆湯大劑,可以尅日奏功,故云可治。
但亦有惡寒踡臥而不下利者,譬之冬令雨雪不甚,雖當陽回冰泮之期,絕無潦水流溢。時自煩者,陽回之漸。欲去衣被,則陽氣勃發之象也。蓋人之一身動作,奮發則毗乎陽,幽昧則毗乎陰,方其惡寒踡臥,一幽昧純陰之象也。時自煩,則鬱而欲動矣。煩而欲去衣被,則心氣勃發,皮毛肌腠,陽氣充溢矣。
此證水氣不從下消,當從汗解,但用桂枝加附子湯,便當一汗而愈,故亦云:「可治也」。
少陰中風,脈陽微陰浮者,為欲愈。
中風之證,由太陽而繫在太陰,故病發於肌理,內應於脾藏。肌理不解,太陽水氣,乃由手少陽三焦(即淋巴輸尿管之原名)而陷少陰之藏。此證脈本浮緩,及水氣下降,脈必沉而緊。若右三部陽脈見微,則水氣不甚可知。左三部陰脈見浮,則在裏風寒不甚又可知。故知其欲愈也。
少陰病,欲解時,從子至寅上。
天將大明,必極昏闇,星芒炯炯,猶未也。氣將轉陽,必極陰寒,霧露不收,猶未也。自子至寅上,天光漸極昏黑(俗稱寅卯不通光),陽氣益復斂束(俗名五更寒),乃晦極將明,陰極轉陽之大機也。少陰病之但欲寐踡臥,一昏闇之象也。惡寒脈微細,一獨陰之象也。乃踡臥者忽然欲去衣被,惡寒者忽然發熱內煩,是即少陰病之轉機。
今以晦極將明、寒極將回之證,必於晦極將明寒極將回時驗之,故必從子至寅上,不見昏闇陰寒之象,方可信為欲解。否則日之方中,陽氣甚隆,寒病遇此,何常不稍稍和暖,然天陽一過,而證情如故矣,豈可恃為欲解乎。
少陰病,吐利,手足不逆冷,反發熱者,不死。脈不至者,灸少陰七壯。
太陰、少陰為病,多由太陽寒水內陷。陷於脾,則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為自利,其狀如塗泥,證屬太陰。陷於腎,則併手少陽三焦而為病。上中二焦,屬淋巴微管。淋巴微管中水液泛溢四出,胃不能受,則上逆而為吐。下焦屬淋巴系統(即輸尿管),淋巴系統水道橫流,不及輸泄,則混入大腸為利,其狀如河決堤,證屬少陰。一則為溏泄,一則為洞泄,此太陰、少陰之辨也。
白話文:
少陰篇
少陰症候,若陰寒未見明顯壓迫,表示體內陽氣尚未完全衰竭,脈象雖微弱,但陰寒已開始消退,陽氣開始外達,所以手腳反而變溫暖,脈象由緊轉緩。即使出現煩躁和腹瀉,也不至於危及生命,這是少陰病的一個特徵,因為陽氣回歸就能痊癒。這也可以佐證前面提到的脈象微弱或拘急的病人,都必須使用溫熱的藥物才能治療。
少陰病患者腹瀉,如果腹瀉自行停止,伴隨惡寒蜷臥,手腳溫暖,則可治癒。
少陰病患者,惡寒蜷臥,時而煩躁,想脫去衣被,則可治癒。
少陰病的嚴重情況是只有陰氣沒有陽氣,這是必死的徵兆。如果腹瀉自行停止,表示寒邪已去,微弱的陽氣將要恢復。惡寒蜷臥是少陰病的典型症狀。但如果惡寒蜷臥且手腳冰冷,即使腹瀉停止,病情仍然不可掉以輕心。這是因為脾胃主司四肢,脾胃功能衰竭,四肢就會冰冷,《內經》說:「沒有胃氣就會死亡。」只有手腳溫暖,才表示體內陽氣未絕,服用大劑量的四逆湯,就能很快見效,所以說可以治癒。
但也有些患者惡寒蜷臥卻不腹瀉,就像冬天雨雪不大,雖然到了陽氣回升冰雪消融的季節,也沒有大量的積水溢出。時而煩躁,是陽氣回升的跡象。想脫去衣被,是陽氣勃發的表現。因為人體的活動,奮發向上就靠近陽,陰暗沉靜就靠近陰,惡寒蜷臥是純陰的表現。時而煩躁,是陽氣鬱結而想活動的表現。煩躁想脫衣被,是心氣勃發,皮毛肌膚陽氣充盈的表現。
這種情況水氣沒有從下排出,應該從汗液排出,只需服用桂枝加附子湯,就能出一身汗而痊癒,所以也說「可治癒」。
少陰中風,脈象陽氣微弱陰氣浮現,預示病情將要好轉。
中風的病理,由太陽經循行到太陰經,所以疾病首先發於肌膚,內在則影響脾臟。如果肌膚症狀未解,太陽經的水氣就會通過手少陽三焦經(即淋巴輸尿管的古稱)而侵入少陰經的臟腑。這種情況脈象原本浮緩,當水氣下降後,脈象就會沉而緊。如果右側三部陽脈微弱,則水氣不多;左側三部陰脈浮現,則體內風寒不多,由此可知病情將要好轉。
少陰病將要痊癒時,在子時到寅時之間(晚上11點到凌晨3點)。
天將要大亮,必定先經歷最黑暗的時刻;星星閃爍,卻還不是黎明。氣候將要轉為溫暖,必定先經歷最寒冷的時節;霧露未散,還不是轉暖的跡象。從子時到寅時,天色漸漸暗淡(俗稱寅卯不通光),陽氣更加收斂(俗稱五更寒),這是黑暗將盡光明將至,陰極轉陽的大轉折點。少陰病患者只想睡覺蜷臥,是黑暗的象徵;惡寒脈象微弱,是純陰的象徵。如果蜷臥的人突然想脫衣被,惡寒的人突然發熱煩躁,這是少陰病轉機的表現。
我們根據陰極轉陽、寒極將回的道理,必須在陰極轉陽、寒極將回的時刻驗證病情。所以必須從子時到寅時觀察,如果沒有看到黑暗和寒冷的現象,才能相信病情將要好轉。否則,到了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,寒病遇到陽氣,通常都會稍微緩解,但太陽一過,病情又恢復原狀,怎麼能認為病情好轉呢?
少陰病患者嘔吐腹瀉,手腳沒有冰冷,反而發熱,則不會死亡。如果脈象摸不到,就在少陰經穴位灸七壯。
太陰、少陰病多由太陽經的寒邪內陷引起。寒邪陷於脾,則與胃中宿食一起下行到大腸而引起腹瀉,大便如塗泥狀,屬於太陰病。寒邪陷於腎,則會影響手少陽三焦經而致病。上焦、中焦屬於淋巴微血管。淋巴微血管中的水液泛濫,胃不能承受,則上逆而嘔吐。下焦屬於淋巴系統(即輸尿管),淋巴系統的水道橫流,不能及時排出,則混入大腸而腹瀉,大便如決堤洪水,屬於少陰病。一種是稀薄的腹瀉,一種是水瀉,這是太陰、少陰的區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