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》~ 《傷寒發微》 (89)
《傷寒發微》 (89)
1. 陽明篇
」實為仲師失檢處)。有自傷寒傳來者,則衛氣先傷,以其所閉在皮毛,為衛陽疏泄汗液之區也。傷寒之證,衛病而營不病。衛病者,汗液不通於外。營不病者,血熱抗拒於裏。脈浮者,衛氣受病之徵也。此證皮毛未解,寒邪阻其肺氣之呼吸,必無汗而喘,可仍從太陽傷寒例,用麻黃湯發皮毛之汗,使寒邪由肺出表,一汗而表疏喘定矣。
愚按以上二證,皆推原其始病以為治,與柔痙之用栝蔞桂枝湯,剛痙之用葛根湯同例,皆不欲其因魄汗未盡而轉屬陽明也。
陽明病,發熱汗出者,此為熱越,不能發黃也。但頭汗出,身無汗,劑頸而還,小便不利,渴飲水漿者,此為瘀熱在裏,身必發黃,茵陳蒿湯主之。
茵陳蒿湯方
茵陳蒿(六兩)梔子(十四枚)大黃(二兩)
上三味,以水一斗,先煮茵陳,減六升,內二味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三服,小便當利,尿如皂角汁狀,色正赤,一宿腹減,黃從小便出也。
陽明病,發潮熱而多汗,則濕隨汗去。肌肉皮毛,略無壅阻,斷然不能發黃,此正與小便利者不能發黃證情相似。濕邪解於太陽之表,與解於太陽之府,一也。若「但頭汗出,身無汗,劑頸而還」,則濕邪內壅而不泄。加以小便不利,渴飲水漿,濕熱瘀積於三焦,外溢於皮毛肌肉而周身發黃。
茵陳蒿湯茵陳蒿以去濕,生梔子以清熱,生大黃以通瘀,而濕熱乃從小溲外泄,而諸恙除矣。此證與太陽篇陽微結於心下,小便不利,渴而不嘔者略同,故皆有但頭汗出之證也。
陽明證,其人喜妄者,必有畜血,所以然者,本有久瘀血,故令喜妄,屎雖硬,大便反易,其色必黑,抵當湯下之。(此條訂正)
吳江徐鹿萍有言,「忘」當為「妄」字之誤。喜為有意,忘為無心,以有意作無心事,此為理之所必無,則「喜忘」二字,正不可通,是也。然予猶嫌其證佐之不足也。凡病蓄血者必發狂。太陽篇:「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,其人如狂。血自下,下者愈。」又云:「太陽病,表證仍在,脈微而沉,反不結胸,其人發狂者,以熱在下焦,少腹當硬滿,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」一為桃核承氣證,一為抵當湯證,皆明言發狂,然則喜妄者,即發狂之變文。
今人於妄自尊大,無故怒詈者謂之狂妄,足為旁證。獨怪張隱庵本,改上「喜忘」為「善忘」,陳修園淺注並改之,真誤人不淺也。予每見老人血衰,或刻意讀書,心營虛耗,則必有善忘之病,蓄血證不在此例。又況太陽蓄血,尚有發狂之變,豈有陽明燥熱而反安靜者乎!蓋即《靈樞.本神篇》所謂「狂妄不精」也(《靈樞》亦作妄,蓋漢人假借字)。
血結於下,則腦部神魂不清,故言語動作多狂妄,此正與夜則譫語之蓄血證同例,但驗其大便色黑硬者,即當用抵當湯以下之,但令濁瘀速去,則神魂清而狂妄止矣。
白話文:
陽明篇
實為仲師診斷失誤之處。若由傷寒轉變而來,則衛氣先受損傷,因為衛氣閉阻於皮毛,而皮毛是衛陽疏泄汗液之處。傷寒的症狀,是衛氣生病而營氣未病。衛氣生病,則汗液不能排出體外;營氣未病,則血熱阻滯於內。脈搏浮者,是衛氣受病的徵兆。此症皮毛未解,寒邪阻礙肺氣的呼吸,必無汗而喘息,可仍依照太陽傷寒的治療方法,使用麻黃湯發汗,使寒邪由肺部排出體外,一出汗,表證疏通,喘息即止。
以上兩種症狀,皆追溯其病的初始原因來治療,與治療柔痙用栝蔞桂枝湯,治療剛痙用葛根湯同理,都是避免因為汗出不盡而轉變成陽明病。
陽明病,發熱且出汗者,這是熱邪外洩,不會發黃。但只有頭部出汗,身體不出汗,汗液止於頸部,小便不利,口渴想喝水者,這是瘀熱阻滯於內,身體必定發黃,茵陳蒿湯主治。
茵陳蒿湯方:
茵陳蒿(六兩)梔子(十四枚)大黃(二兩)
以上三味藥,用水一斗,先煮茵陳,煎至剩六升,再加入其他兩種藥,煎至三升,去渣,分三次溫服,小便就會通暢,尿液像皂角汁一樣,顏色鮮紅,一夜之後腹部減輕,黃疸隨小便排出。
陽明病,發潮熱且多汗,則濕邪隨汗排出。肌肉皮毛,略無阻塞,斷然不會發黃,這與小便通暢者不會發黃的症狀相似。濕邪在太陽經表散解,與在太陽經所屬臟腑散解,效果相同。如果「只有頭部出汗,身體不出汗,汗液止於頸部」,則濕邪內阻而不能排出。再加上小便不利,口渴想喝水,濕熱瘀積於三焦,外溢於皮毛肌肉而導致全身發黃。
茵陳蒿湯中,茵陳蒿用來除濕,生梔子用來清熱,生大黃用來通瘀,這樣濕熱就能從小便排出,諸症就能消除。此症與太陽篇中陽氣微弱結聚於心下,小便不利,口渴但不嘔吐的症狀略同,所以都有只頭部出汗的症狀。
陽明證,患者喜胡言亂語者,必定有瘀血,原因是本來就有久積的瘀血,所以導致胡言亂語,大便雖然堅硬,但排便反而容易,顏色必定是黑色,用抵當湯治療。(此條已修正)
吳江徐鹿萍說,「忘」應為「妄」字之誤。喜是主動的,忘是被動的,以主動的行為來做被動的事,這是道理上不可能的,所以「喜忘」二字不通。但我仍然覺得其證據不足。凡是患有瘀血者必定發狂。太陽篇:「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,患者如狂。血從下部排出,排出後則痊癒。」又說:「太陽病,表證仍在,脈搏微弱而沉,反而不結胸,患者發狂者,是因為熱邪在下焦,少腹必定硬脹,小便自利者,排出血液後就痊癒。」一個是桃核承氣湯證,一個是抵當湯證,都明確說明會發狂,那麼「喜胡言亂語」就是發狂的另一種表現。
現代人將妄自尊大,無故辱罵他人稱為狂妄,可以作為旁證。唯獨奇怪的是張隱庵的版本,將上面的「喜妄」改為「善忘」,陳修園的淺注也做了同樣的更改,真是誤導後人。我經常見到老年人血氣衰弱,或刻意讀書,心神耗損,就會出現健忘症,瘀血證不在此列。況且太陽經瘀血,尚且有發狂的表現,怎麼可能陽明經燥熱卻反而安靜呢?這正是《靈樞.本神篇》所說的「狂妄不精」(《靈樞》也作妄,是漢代的假借字)。
血液在下焦凝結,則腦部神魂不清,所以言語行為多狂妄,這與夜間說胡話的瘀血證相同,只要驗證其大便顏色黑而硬,就應該用抵當湯治療,只要讓濁瘀迅速排出,神魂就會清明,狂妄的症狀就會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