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濙

《衛生易簡方》~ 卷之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2)

1. 虛勞

治精血耗竭,面色黎黑,耳聾目暗,口乾多渴,腰痛腳弱,小便白濁,上燥下寒,用鹿茸酒蒸、當歸酒浸等分為末,煮烏梅肉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
治骨虛面腫脊痛,不能久立,血氣衰憊,發落齒枯,喜唾,用鹿茸二兩,牛膝一兩半,酒浸、焙乾、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
治老人骨髓虛竭,用鹿茸五兩塗酥炙黃為末,酒二升,於銀器中慢火熬成膏,貯瓷器中。每服半匙,溫酒調,空心食前服。

治虛勞,用胡黃連、蛇床子、前胡各三錢,犍豬膽一個,脊髓一條。童便一盅,水一盅,煎至一盅,渣再煎二次服,四劑可愈。

治多年傷損不瘥,白瓜仁炒,為末,酒調方寸匕,日三服。

治精血虛耗,不燥不熱,用熟地黃、菟絲子等分為末,酒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人參湯下。

氣不順,沉香湯下;

心氣虛,茯苓湯下;

心煩不得睡,酸棗仁湯下;

腎氣,茴香湯下;

小便少,車前子湯下;

小便多,益智湯下。

又方,用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門冬、麥門冬各去心一兩,人參半兩,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三十丸。

治傷力,用杏仁去皮尖麩炒黃、大力子炒等分研細,加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臨臥噙化,十丸即效。

治陰盛陽虛,耳作蟬聲並一切冷氣,用鹿角霜四兩,菟絲子酒浸、茴香炒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川楝子各一兩,為末,酒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又方,用鹿角霜一斤,白茯苓去皮四兩,為末,就用鹿角膠和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空心溫酒下,甚有補益。

治諸虛百損,用破故紙二兩隔紙炒香熟,白茯苓一兩去皮,為末,沒藥一兩,以無灰酒浸,餳糖、酒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空心熟水下。不問老少虛損,服之皆效。蓋破故紙補腎,茯苓養心,沒藥養血,三者既壯,自然身安。

治勞五內崩損,湧噴血出成斗升者,用花蕊石煅過存性,研如粉。每服三錢,甚者五錢,以童便一盞,酒半盞。若女人,醋半盞,食後調服立止,其瘀血化為黃水。服此藥後,必疏解其體,卻服後藥補之。

治勞止血後補藥,用大人參二兩,水二盞,棗五枚,煎一盞,不拘時細細服之,令其熟睡一覺。

治勞嘔血、吐血、嗽血,用大薊、小薊、柏葉、荷葉、茅根、茜根、大黃、山梔子、牡丹皮、棕櫚皮各一兩,燒灰存性,研細,碗蓋出火毒;又以大山藥五條,蓮肉半斤,晉棗一百個,霜柿十個,四味用水四碗,於砂鍋內煮熟擂細,卻下前藥末和勻,慢火再熬,復下阿膠四兩,黃蠟二兩,平胃散末、四君子湯末並知母、黃柏末各一兩,搜和成劑,如硬入白蜜,置青石上木槌打勻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棗湯下不拘時。

白話文:

虛勞

精血耗竭,面色暗黑,耳聾眼花,口乾舌燥,腰痛腿軟,小便混濁,上半身燥熱下半身寒冷,可用鹿茸酒蒸後磨粉,與當歸酒浸後磨粉等量混合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烏梅肉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

骨骼虛弱,面部浮腫,脊椎疼痛,無法久站,血氣衰弱,頭髮脫落,牙齒鬆動,喜歡流口水,可用鹿茸二兩、牛膝一兩半,以酒浸泡後烘乾磨粉,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

老年人骨髓虛竭,可用鹿茸五兩塗上酥油,炙烤至黃色,磨成粉末,加二升酒,用銀器慢火熬成膏狀,貯存在瓷器中。每次服用半匙,用溫酒調服,空腹飯前服用。

治療虛勞,可用胡黃連、蛇床子、前胡各三錢,豬膽一個,脊髓一條,童尿一盅,水一盅,煎至一盅,藥渣再煎兩次服用,四劑即可痊癒。

治療多年傷痛未癒,可用炒熟的白瓜子仁磨粉,用酒調服,每次方寸匕(古代容量單位),每日三次。

治療精血虛耗,不燥不熱的症狀,可用熟地黃、菟絲子等量磨粉,用酒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人參湯送服。

氣機不暢,用沉香湯送服;

心氣虛弱,用茯苓湯送服;

心煩失眠,用酸棗仁湯送服;

腎氣不足,用茴香湯送服;

小便量少,用車前子湯送服;

小便量多,用益智湯送服。

另一方劑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門冬、麥門冬(各去心)各一兩,人參半兩,磨粉,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用溫酒或鹽湯送服,每次三十丸。

治療外傷,可用杏仁(去皮尖,麩炒至黃色)、大力子(炒熟)等量研磨成細粉,加蜂蜜製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睡前含服,十丸即可見效。

治療陰盛陽虛,耳鳴如蟬聲及一切寒症,可用鹿角霜四兩,菟絲子(酒浸)、茴香(炒熟)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川楝子各一兩,磨粉,用酒和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服。

另一方劑:鹿角霜一斤,白茯苓(去皮)四兩,磨粉,用鹿角膠和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服,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。

治療各種虛損,可用破故紙二兩(隔紙炒香)、白茯苓(去皮)一兩磨粉,沒藥一兩(用無灰酒浸泡),用麥芽糖、酒和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空腹用熟水送服。不論老少虛損,服用皆有效。破故紙補腎,茯苓養心,沒藥養血,三者合用,自然身體安康。

治療五臟崩損,大量吐血的症狀,可用煅燒後存性的花蕊石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嚴重者可服用五錢,用童尿一盞,酒半盞送服;如果是女性,可用醋半盞送服,飯後服用,可立即止血,瘀血會化為黃水排出。服用此藥後,需調理身體,再服用補藥。

治療止血後補益的藥方:用人參二兩,水二盞,紅棗五枚,煎至一盞,不拘時分次服用,讓患者睡個好覺。

治療嘔血、吐血、咳血,用大薊、小薊、柏葉、荷葉、茅根、茜根、大黃、山梔子、牡丹皮、棕櫚皮各一兩,燒成灰存性,研磨成細粉,去除碗蓋上的火毒;另用大山藥五條,蓮子肉半斤,紅棗一百個,霜柿十個,用水四碗,在砂鍋中煮熟搗碎,加入前藥粉末混合均勻,慢火再熬,加入阿膠四兩,黃蠟二兩,平胃散末、四君子湯末、知母、黃柏末各一兩,攪拌均勻,如果太硬加入蜂蜜,放在青石上用木槌打勻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紅棗湯送服,不拘時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