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濙

《衛生易簡方》~ 卷之二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8)

1. 諸痢

又方,用丁香、胡椒各七十二粒,烏梅、巴豆各六顆,為末,糯米飯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七丸或九丸,小兒三丸。忌生冷,引同前,瀉米湯下。

又方,用椿莢、粟殼各二兩,烏梅肉、乾薑各一兩,木香、甘草各半兩,共為末。每服三錢,赤痢蜜湯調下,白痢砂糖湯調下。

又方,用五倍子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。赤痢甘草湯,白痢乾薑湯下三十丸;或用陳皮、艾葉煎湯下。

又方,用枯白礬同五倍子末等分,為丸服,尤效。

又方,用烏梅、棗子、粟殼各七枚,甘草七寸,燈草二十根。酒盅半,煎一盅服。

治血痢,用鹽一兩,濕紙裹,火內燒透,研細,作三次,粥飲調下。

治噤口痢,用丁香半兩,蓮肉一兩,為末,陳米湯調下。

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膿血相雜,裡急後重,用黃連去蘆十兩,以吳茱萸五兩同炒色赤去茱萸,木香二兩四錢不見火,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,米飲湯下。

治脾經受濕,泄瀉不止,米穀不化,臍腹刺痛,用黃連去須、吳茱萸去梗炒、白芍藥各五兩,為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,米飲下。

治一切積痢靈砂丹,用硇砂、硃砂各二錢半,並研極細。先用黃蠟半兩,巴豆三七粒去殼皮膜,同於銀、石器內重湯煮一伏時,候巴豆紫色為度,去二七粒,只將一七粒與前二味同研極勻,再熔蠟匱藥,每旋丸綠豆大。每服三五丸,水瀉生薑湯下;白痢艾湯;赤白痢烏梅湯。空心服畢,一時不可食物。若瘧痢,乳香湯下。

治噤口痢,用石蓮捶碎去殼,留心並肉,研為末。每服二錢,陳米飲調下。

又方,用山藥銼如豆大,一半銀瓦器內炒熟,一半生,同為末,米飲調下。

治赤白痢,用吳茱萸、黃連擇淨等分,以好酒同浸透取出,各揀焙或曬乾為末,糊丸如桐子大。赤痢黃連丸三十粒,甘草湯下;白痢茱萸丸三十粒,乾薑湯下;赤白痢各十五粒,薑、草湯下。

治隔年痢不止及血痢,用木香半兩,以黃連炒,甘草炙一兩,粟殼半兩,生薑同炒,為末,入麝香少許。每服二錢,陳米飲下。

治瀉痢腹痛,用薔薇根搗汁服。

治赤白痢,用雞腸草取汁一合,和蜜服之。

治瀉痢不止,裡急後重,用鬼豆曬乾為末,每服一二錢,甘草湯調服。

治瀉痢日久不止,用芥菜花曬乾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,棗湯調服。

治赤白痢,用木槿花炒作湯,代茶吃。亦治風。令人得睡。

又方,用金剛根和好蠟茶,等分為末,白梅肉丸如雞頭大。每服五七丸,小兒三丸。赤痢甘草湯下;白痢烏梅湯下;赤白痢烏梅、甘草湯下。

治臟毒赤白痢,用香椿白皮,日乾為末。飲調一錢下,大效。

治熱痢並久痢,用好茶炙,搗為末,濃煎一二盞服。

治水穀痢久不瘥,用厚朴、黃連各三兩。水三升,煎一升,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諸痢治療方法彙集:

以下列出多種治療痢疾的古代中醫方劑:

  1. **方一:**將丁香、胡椒各72粒,烏梅、巴豆各6顆研磨成粉末,用糯米飯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7-9丸,小兒服用3丸。忌食生冷食物,服用方法同前法,米湯送服。

  2. **方二:**將椿莢、粟殼各2兩,烏梅肉、乾薑各1兩,木香、甘草各半兩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3錢,赤痢用蜜湯送服,白痢用糖水送服。

  3. **方三:**將五倍子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赤痢用甘草湯送服,白痢用乾薑湯送服,每次服用30丸;也可使用陳皮、艾葉煎湯送服。

  4. **方四:**將枯白礬和五倍子粉末等量混合,製成丸劑服用,療效尤佳。

  5. **方五:**將烏梅、棗子、粟殼各7枚,甘草7寸,燈草20根,用半酒盅水煎成一盅服下。

  6. **治血痢:**將鹽1兩用濕紙包好,放在火中燒透,研磨成粉,分三次用粥水送服。

  7. **治噤口痢:**將丁香半兩,蓮肉1兩研磨成粉末,用陳米湯送服。

  8. **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膿血相雜,裡急後重:**將黃連(去蘆)10兩,吳茱萸5兩(同炒至赤色後去茱萸),木香2兩4錢(不經火)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20丸,空腹服用,米湯送服。

  9. **治脾經受濕,泄瀉不止,米穀不化,臍腹刺痛:**將黃連(去須)、吳茱萸(去梗,炒)、白芍藥各5兩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30丸,空腹服用,米湯送服。

  10. **治一切積痢(靈砂丹):**將硇砂、硃砂各2錢半研磨極細。先用黃蠟半兩,巴豆37粒(去殼皮膜)在銀、石器皿中加水煮沸一伏時(約1小時),至巴豆呈紫色為度,取出27粒,只留17粒與前兩味藥研磨均勻,再熔蠟收藥,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3-5丸,水瀉用生薑湯送服;白痢用艾湯送服;赤白痢用烏梅湯送服。空腹服用後,一時不可進食。若為瘧痢,則用乳香湯送服。

  11. **治噤口痢:**將石蓮捶碎去殼,取其心和肉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2錢,陳米湯送服。

  12. **方一:**將山藥切成豆粒大小,一半用銀瓦器炒熟,一半生,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送服。

  13. **治赤白痢:**將吳茱萸、黃連擇淨,等量用好酒浸透後取出,分別烘乾或曬乾研磨成粉末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赤痢服用黃連丸30粒,甘草湯送服;白痢服用茱萸丸30粒,乾薑湯送服;赤白痢各服用15粒,薑、草湯送服。

  14. **治隔年痢不止及血痢:**將木香半兩與黃連同炒,甘草1兩炙烤,粟殼半兩與生薑同炒,混合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。每次服用2錢,陳米湯送服。

  15. **治瀉痢腹痛:**將薔薇根搗碎取汁服用。

  16. **治赤白痢:**將雞腸草取汁一合,與蜂蜜混合服用。

  17. **治瀉痢不止,裡急後重:**將鬼豆曬乾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1-2錢,甘草湯調服。

  18. **治瀉痢日久不止:**將芥菜花曬乾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2錢,空腹服用,棗湯調服。

  19. **治赤白痢:**將木槿花炒後煎湯,當茶飲用。也治療風寒,有助睡眠。

  20. **方一:**將金剛根和好蠟茶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白梅肉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5-7丸,小兒服用3丸。赤痢用甘草湯送服;白痢用烏梅湯送服;赤白痢用烏梅、甘草湯送服。

  21. **治臟毒赤白痢:**將香椿白皮曬乾研磨成粉末,用溫開水送服1錢,療效顯著。

  22. **治熱痢並久痢:**將好茶炙烤後搗碎研磨成粉末,濃煎1-2盞服用。

  23. **治水穀痢久不癒:**將厚朴、黃連各3兩,加水3升,煎成1升,空腹服用。

備註: 以上僅為古代醫方,現代醫學治療痢疾方法已較為進步,患病應及時就醫,遵從醫生指示治療。切勿自行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