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濙

《衛生易簡方》~ 卷之一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6)

1. 傷寒

感風寒發熱頭疼,加不換金正氣散;

感寒頭疼,壯熱惡寒,身痛不能轉動,加生料五積散;

飲食不下,欲吐不吐,加丁香、蘿蔔子;

感寒頭痛,發熱身疼,分陰陽,加敗毒散、石膏;

婦人產後風,腳手疼痛,用生料五積散,人參敗毒散加木瓜,不換金正氣散加生地黃、川芎同煎。

凡傷寒熱病新瘥,及大病後,血氣未平復,脾胃尚虛弱,但宜食糜粥,寧飢慎勿過飽,不得他有所食。若食豬肉、羊血、肥魚、油膩等物,必大瀉難治。

食餅餌、骮鱠炙、脯修棗、慄、桃、杏、梅、李堅硬之物,不能克化,必致復危;

食羊肉,則發喘悶;

食牛肉,則患痢、結症;

食豬羊腸,成痼疾;

食犬馬禽肉,發黃難救;

食燒肉,成消渴;

食諸骨汁,發熱成骨蒸;

食兔肉,必心痛;

食雞肉,成蟲症;

食魚鮓,必發黃;

食鵝肉,則霍亂;

食蚶子,必危篤;

食濕面,發潮熱;

食黃瓜、稍瓜,必再病;

食茄子,成瘧疾;

食扁豆,滯胸中寒氣;

食葵菜,必喪明;

食諸生菜心,病顏色不復;

飲酒太早,發狂悶;

飲白酒,必浮腫;

汗後飲冷水,損心包,令人虛不能復;

若口渴,宜服西瓜水;梨可止渴,退餘熱。

瘥後未滿百日,切忌犯房室,壯實者亦宜忌兩月,不爾病復難療;

若梳頭太早,必發頭風;

洗面太早,頭潮熱;

濯足太早,則足痹;

洗浴太早,發熱昏悶;

躁怒,成痞疾;

遠行,則腳弱緩風;

舉動耗氣,則成偏枯;

思慮太重,則成氣消;

不得早起,不得勞心費力,反此則病必復。

夫傷寒感冒,但有輕重之分,重者為傷,輕者為感。必須問症以察於外,切脈以審於內,尤當辨其陰陽,觀其傳變。一日至三日病在皮膚者為表,宜投藥汗之,以驅散其寒邪。有汗不得服麻黃,無汗不得服桂枝。四日五日之間病在胸膈,痰氣緊滿枝上,宜投藥以吐之。六日七日之間其病入腹,臟腑結燥,狂言潮熱,宜投藥以下之。

又有初得病即胸腹悶痛,胃氣喘息,則又不可拘以日數,即宜下之。又有六七日尚或頭痛惡寒,項上有汗,小便清利,乃表症未除,仍宜汗之。若應汗而反下,則熱蓄於裡必致發狂而或結胸;若應下而反汗,則津竭體虛必至亡陽而譫語;若應吐而溫補,則毒氣鬱於內心發而為斑,色如錦紋者生,色黑者難療。其中變易非止一端,略舉其概,以備倉卒調理。

傷寒不可不謹,臨症用藥切宜詳慎。

白話文:

傷寒

感冒發熱頭痛,加服不換金正氣散;

感冒頭痛,高燒畏寒,全身疼痛不能翻身,加服生料五積散;

飲食不進,想吐但吐不出來,加服丁香、蘿蔔子;

感冒頭痛,發熱身痛,辨別陰陽虛實,加服敗毒散、石膏;

婦女產後風寒,手腳疼痛,服用生料五積散、人參敗毒散加木瓜,或不換金正氣散加生地黃、川芎一起煎服。

所有傷寒熱病初愈,以及大病之後,氣血尚未恢復,脾胃仍然虛弱的病人,只宜食用稀粥,寧可餓著,不可過飽,不可以吃其他食物。如果吃了豬肉、羊血、肥魚、油膩等食物,必定會腹瀉難以治療。

食用餅乾、油炸食品、肉脯、棗、栗子、桃、杏、梅、李等堅硬的食物,無法消化,必定會再次危急;

食用羊肉,會引起喘息胸悶;

食用牛肉,會導致痢疾、便秘;

食用豬羊腸子,會形成慢性疾病;

食用犬、馬、禽類肉,會導致黃疸難以治療;

食用燒烤肉類,會導致消渴症;

食用各種骨髓湯,會發熱導致骨蒸勞熱;

食用兔肉,必定會心痛;

食用雞肉,會導致蟲症;

食用魚鮓(醃製的魚),必定會導致黃疸;

食用鵝肉,會導致霍亂;

食用蚶子,必定會危及生命;

食用濕面,會導致潮熱;

食用黃瓜、絲瓜,必定會再次生病;

食用茄子,會導致瘧疾;

食用扁豆,會導致胸中寒氣滯留;

食用葵菜,必定會失明;

食用各種生的蔬菜葉子,會導致面色不好;

飲酒過早,會導致狂躁胸悶;

飲用白酒,必定會水腫;

出汗後喝冷水,會損傷心包,導致虛弱難以恢復;

如果口渴,宜服用西瓜水;梨子可以止渴,消除餘熱。

痊癒後未滿一百天,絕對禁止房事,體質強壯者也應該避免兩個月,否則疾病會復發難以治療;

如果梳頭太早,必定會導致頭痛;

洗面太早,會導致頭部潮熱;

洗腳太早,會導致足部麻痺;

洗澡太早,會導致發熱昏悶;

性情暴躁,會導致痞塊疾病;

長途旅行,會導致腳弱風痺;

過度活動耗損元氣,會導致半身不遂;

思慮過度,會導致氣血衰竭;

不可以早起,不可以勞心勞力,違背這些,疾病必定會復發。

傷寒感冒,只有輕重之分,重的稱為傷寒,輕的稱為感冒。必須詢問症狀觀察外在表現,切脈診察內在情況,尤其要辨別陰陽虛實,觀察疾病的傳變。一日到三日疾病停留在皮膚者為表證,應該服用發汗的藥物,驅散寒邪。出汗後不可以服用麻黃,不出汗不可以服用桂枝。四到五天疾病在胸膈,痰氣壅塞,應該服用藥物催吐。六到七天疾病入腹,臟腑乾燥,胡言亂語,潮熱,應該服用藥物瀉下。

還有初次得病就胸腹悶痛,胃氣喘息,則不應該拘泥於天數,應該立即瀉下。還有六七天仍然頭痛畏寒,項部有汗,小便清利,這是表證未除,仍然應該發汗。如果應該發汗卻反而瀉下,則熱邪鬱積於內必定會導致發狂甚至結胸;如果應該瀉下卻反而發汗,則津液耗竭,身體虛弱,必定會導致陽氣衰竭,神志不清;如果應該催吐卻溫補,則毒氣鬱積於內,會導致出現斑疹,顏色像錦緞紋理的能活,顏色發黑的難以治療。其中變化不止這些,只是略舉一二,以備緊急情況處理。

傷寒不可不謹慎,臨證用藥務必仔細謹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