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濙

《衛生易簡方》~ 卷之八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16)

1. 瘰癧

治久漏瘰癧發於頸腋間,癢痛,憎寒壯熱,用白花蛇酒浸軟、去皮焙乾秤二兩,黑牽牛半兩、半生半炒,用生犀鎊半錢,青皮為末。每服二錢,膩粉半錢研勻,五更糯米飲調下,以利下惡毒為度,十餘日再進一服,可絕根。

又方,上藥取利後,服此補之,用海藻洗,石決明煅、羌活、瞿麥穗等分為末。每服二錢,米湯調下。

治瘰癧,用丁香五十個,斑蝥十個,麝香一錢,別研為末,以鹽豉五十粒湯浸,爛斫如泥,和前藥勻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五七丸,食前溫酒下,日進三服。至五七日外,覺小便淋瀝,是藥之效,或便下如青筋膜之狀,是病之根也。忌濕面、毒物。

又方,用荊芥穗、殭蠶、黑牽牛各二錢,斑蝥二十個去頭、翅、足糯米炒,為末。臨臥時先將滑石末一錢米飲調服,半夜時再一服,五更初卻用溫酒調藥一錢,服訖如小便無惡物行,次日再進一服。又不行,第三日五更初先進糯米稀粥湯,卻再進前藥一服,更以燈心湯,琥珀末一錢重服,以小便內利出惡物為愈。

治瘰癧瘡破潰,用獨角仙燒為末貼之,大效。

治卒患耳前、後有瘡作核,如杏核大小不等,名馬刀瘡,是瘰癧根,用桃樹白皮貼瘡上,以艾炷灸之,覺熱痛者自消。

治一切瘰癧瘡,用雄黃三錢,乳香一錢,信半錢,為細末,糯米麵和作餅子如錢眼大。已破者,貼瘡口上;未破者,灸三五壯貼上餅子,用膏藥貼封,至一月餘自然下如小球兒,如未下,再用一餅必下。

治瘰癧一切惡瘡,消毒止痛,活血潰膿,去風生肌,尤治杖瘡痛,用桃、槐、柳枝各半斤,當歸一兩,木鱉子半兩去殼,黃丹一斤,乳香、沒藥各半兩,別研極細。先用好油三斤慢火熬,續下三枝,候焦漉去不用,下木鱉、當歸,焦去不用,冷定下黃丹、乳香、沒藥,以槐枝攪,丹性死,再用慢火熬,不住手攪,滴水中成珠不散為度,以磁器盛之,旋攤用。

治瘰癧結核,用堇菜乾末和油煎成膏,摩核上三、五度瘥。

治瘭疽,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色白,刮之汁出發熱,用蕪菁子熟搗,敷之即止。

治瘰癧並風毒赤腫,用地松搗敷,干易之。

治瘰癧不問已破未破,用烏雞子,頂上開竅、攪青黃勻,卻以線系斑蝥一個去頭,翅、足,入雞子中,紙糊蓋之,飯上蒸熟。剝殼去斑蝥,空心吃雞子,一日一個,以瘥為度。

又方,用不蛀皂角三十枚作一束,以棕櫚裹之縛定,於廁坑內浸一月取出,於長流水中再浸一月,切不可用死水浸,去棕曬乾,不可焙,搗為末。每末一兩入麝香半錢,全蠍七個,研細,拌勻。每服二錢,溫酒或湯飲調,不過二、三兩即愈。

又方,用雄黃、鬱金各五錢,巴豆去殼油半錢,斑蝥七個去翅嘴糯米炒變色,為末,麵糊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五、七丸,臨臥冷茶清吞下。

白話文:

治療頸腋間久治不癒的瘰癧,症狀為搔癢疼痛、畏寒發熱。可用白花蛇酒浸泡軟化後,去皮焙乾,取二兩;黑牽牛子半兩,半生半炒;生犀角半錢;青皮研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膩粉半錢研勻,清晨五點用糯米水送服,以排出毒物為度。服用十多天後再服用一次,即可根治。

另一方劑:服用上述藥物排出毒物後,再服用此方補益。用海藻洗淨,石決明煅燒,羌活、瞿麥穗等量研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米湯送服。

治療瘰癧,可用丁香五十個、斑蝥十個、麝香一錢,分別研磨成粉末,再用五十粒鹽豉用水浸泡至爛,搗成泥狀,與上述藥粉混合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飯前溫酒送服,每日三次。服用五到七天後,若出現小便淋漓,則表示藥物有效;若大便排出像青筋膜狀的物質,則是病根排出。忌食生冷食物和有毒物質。

另一方劑:荊芥穗、殭蠶、黑牽牛各二錢,斑蝥二十個去頭、翅、足後用糯米炒,研磨成粉末。睡前先服用滑石粉一錢,用米湯送服;半夜再服用一次;清晨五點再用溫酒送服一錢藥粉。如果小便未排出惡物,第二天再服用一次。若仍無效,第三天清晨五點先服用糯米稀粥,再服用藥粉一錢,最後再服用燈心湯和琥珀粉一錢,以小便排出惡物為癒。

治療瘰癧潰爛,可用獨角仙燒成灰末外敷,療效顯著。

治療突然在耳前耳後出現像杏核大小腫塊的馬刀瘡(瘰癧的一種),可用桃樹白皮貼在患處,再用艾條灸之,感到熱痛即會自行消退。

治療各種瘰癧,可用雄黃三錢、乳香一錢、硃砂半錢研磨成細粉,和糯米粉製成錢幣大小的餅子。若已潰爛,貼在患處;若未潰爛,先灸三到五壯,再貼上餅子並用膏藥封住,一個多月後腫塊會自行排出像小球一樣的東西。若未排出,再用一個餅子即可。

治療各種瘰癧和惡瘡,具有消毒止痛、活血化膿、去風生肌功效,尤其對杖瘡疼痛有效。可用桃枝、槐枝、柳枝各半斤,當歸一兩,木鱉子半兩(去殼),黃丹一斤,乳香、沒藥各半兩,分別研磨成細粉。先用好油三斤慢火熬煮,加入桃、槐、柳三種樹枝,煮至焦黑後濾去不用;再加入木鱉子、當歸,煮至焦黑後濾去不用;待冷卻後加入黃丹、乳香、沒藥,用槐枝攪拌,使丹砂失去藥性;再用慢火熬煮,不停攪拌,直至滴入水中成珠而不散為止,用瓷器盛裝,隨時取用。

治療瘰癧結核,可用堇菜乾燥後研磨成粉末,與油煎成膏,塗抹在腫塊上三到五次即可痊癒。

治療瘭疽(一種皮膚病,手足肩背等處出現小米粒大小的白色腫塊,刮破後流出汁液,並伴有發熱),可用蕪菁子搗爛外敷,即可止痛。

治療瘰癧伴隨風毒引起的紅腫,可用地松搗爛外敷,乾燥後更換。

治療瘰癧,無論是否已潰爛,都可用烏雞蛋,在蛋頂部開個小孔,攪拌均勻蛋清和蛋黃,再用線綁住一個去頭、翅、足的斑蝥,放入雞蛋中,用紙糊封口,隔水蒸熟。剝殼取出斑蝥,空腹食用雞蛋,每天一個,直至痊癒。

另一方劑:取不蛀的皂角三十枚紮成一束,用棕櫚葉包裹捆好,放入廁坑中浸泡一個月取出,再放入長流水中浸泡一個月(切勿用死水浸泡),取出曬乾(不可焙乾),搗成粉末。每取藥末一兩,加入麝香半錢、全蠍七個,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或湯水送服,通常服用二到三次即可痊癒。

另一方劑:雄黃、鬱金各五錢,巴豆去殼取油半錢,斑蝥七個去翅嘴後用糯米炒至變色,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睡前用冷茶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