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易簡方》~ 卷之八 (9)
卷之八 (9)
1. 癰疽
治諸腫惡瘡,用黃丹、白礬飛各半兩,為細末。乾摻瘡口上,卻用後藥貼之。
用巴豆四十九個另研,慢火熬熟,金腳信二錢,雄黃三錢,輕粉半匣,硇砂、麝香各二錢,為末。用黃蠟一兩半化開,將藥和成錠子,冷水浸少時取出,旋捏作餅子如錢眼大。將瘡頭撥破,每用一餅貼上,次用膏藥封貼。若瘡氣透里危者,服後藥。
用大黃一兩半,甘草二兩,三稜一兩半,山梔二兩半,牽牛末二兩,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半丸,食後酒半盞研化服之。忌冰水。
治發背惡瘡,用懸蔞一個,大黃、金銀花、皂角刺各一兩,當歸半兩銼碎,以酒一碗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如有頭者,加鼠黏子。
治附骨癰及一切惡瘡,用當歸半兩,甘草一兩,山梔十二個,木鱉子一個去皮,為細末。每服三五錢,冷酒調服。
治肺癰喘急,坐臥不安,用桑白皮銼燒、甜葶藶隔紙炒各一兩,為粗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六分,去滓,食後溫服,以利為度。
治肺癰吐膿,用桔梗一兩半銼炒,甘草半兩銼炙,為粗末。每服六七錢,水二盞,煎一盞,去滓空心服,須臾,吐膿為效。
治一切腫毒,用野葡萄根紅者去粗皮,為末。新水調塗腫上,頻掃新水,腫自消散。
治諸瘡腫無頭者,用蛇退皮於腫處貼之。
又方,用皂角刺燒灰,陰乾為末。每服三錢,酒調,嚼葵子三五個,同吞下。
治瘡口不合,用白蘞、定粉等分,黃丹少許,為細末。洗淨瘡口,干貼即生肌斂口。
治諸腫毒,疔腫惡瘡,用豨薟草一握,入白礬指大一塊,乳香少許,蔥白三莖,姜一小塊同搗。酒二碗,絞汁熱服,滓敷患處,得汗為效。
治一切腫毒,癰疽潰膿未破者,將濕紙蓋腫上,看先干處是頭,以藥一粒點之即破。用新石灰、木柴灰各六兩,牡蠣灰一兩,無亦可。三味合作一處,用井花水三、四碗,共滾數沸,以紙二層,放罩籬內濾去滓,澄清,又熬,將剩一盞,以硇砂一錢,傾入鍋內合之,待乾用刀頭刲起,以瓷器盛之。量瘡大小用,神效。待膿水出盡,以生肌藥收口。
生肌散,用寒水石不拘多少,以鹽泥包裹,炭火煅之,黃丹少許水飛過,用皮紙抬於火上烘乾,色變為度,共研極細用。
治瘡初發背脅間,未辨癰疽,癰即皮光赤,疽則皮肉紋起不澤。並以赤皮蒜切片厚一分,覆瘡正中,以艾灸,初痛灸至不痛,不痛灸至痛,無不效者。並一切惡瘡,疥,蛇、蟲、沙、蝨、溪毒,並研敷良。
治癰疽發背,用大金星鳳尾草、葉、根酒煎服。亦解硫黃、丹石毒。
治熱毒癰腫,用杜天麻莖葉搗敷之。
治癰疽惡瘡,用營實即薔薇搗敷,亦服生肌長肉。
治發背欲死,用雞腸草搗敷之。
治癰疽發背,用五葉藤搗爛,罨患處立瘥。
白話文:
癰疽的治療方法:
-
治療各種腫痛惡瘡: 將黃丹、白礬各半兩研成細末,撒在瘡口上,再用其他藥膏敷貼。
-
另一種治療方法: 將巴豆49個研磨,小火熬熟,再與金腳信2錢、雄黃3錢、輕粉半匣、硇砂、麝香各2錢混合研磨成粉末。用黃蠟1.5兩熔化,與藥粉混合製成藥錠,冷水浸泡片刻取出,捏成錢眼大小的藥餅。將瘡頭挑破,每次用一餅貼上,再用膏藥封貼。如果瘡毒深入危及內臟,則需服用內服藥。
-
內服藥方: 大黃1.5兩、甘草2兩、三稜1.5兩、山梔2.5兩、牽牛子末2兩研磨,用煉蜜製成彈子大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半丸,飯後用半盞酒送服。忌食冰水。
-
治療發背惡瘡: 懸蔞一個,大黃、金銀花、皂角刺各一兩,當歸半兩,切碎,用一碗酒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如果瘡有膿頭,則加入鼠黏子。
-
治療附骨疽及一切惡瘡: 當歸半兩、甘草一兩、山梔12個、木鱉子一個(去皮),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3-5錢,用冷酒送服。
-
治療肺癰喘急,坐臥不安: 桑白皮切碎燒制、甜葶藶隔紙炒制,各一兩,研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水煎至六分,去渣,飯後溫服,以利尿為度。
-
治療肺癰吐膿: 桔梗1.5兩切碎炒制,甘草半兩切碎炙制,研成粗末。每次服用六七錢,用二盞水煎成一盞,去渣空腹服用,很快就能吐出膿液。
-
治療一切腫毒: 取野葡萄根(紅色的,去粗皮)研磨成粉末,用清水調和塗抹在腫脹處,頻頻用清水清洗,腫脹就會自行消散。
-
治療無膿頭的瘡腫: 將蛇蛻皮貼在腫脹處。
-
另一種治療方法: 將皂角刺燒成灰,陰乾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酒送服,同時嚼食3-5個葵花子一起吞下。
-
治療瘡口不合: 將白蘞、定粉等量混合,加少量黃丹研成細末。清洗乾淨瘡口,將藥粉乾燥後敷貼,即可生肌斂口。
-
治療各種腫毒、疔腫惡瘡: 豨薟草一把,白礬一塊(拇指大小),乳香少許,蔥白三莖,薑一小塊,一起搗爛。用兩碗酒絞汁,加熱服用,藥渣敷在患處,出汗即可見效。
-
治療一切腫毒,癰疽潰膿未破: 用濕紙蓋在腫脹處,觀察先乾燥的地方就是膿頭,用藥點在該處即可使之破潰。將新石灰、木柴灰各六兩,牡蠣灰一兩(沒有也行)混合,用井水三、四碗煮沸,用雙層紙過濾去渣,澄清後再次熬煮,至剩下一盞,加入硇砂一錢,混合,待其乾燥後用刀刮起,盛在瓷器中備用。根據瘡的大小使用,效果神奇。待膿水排盡後,再用生肌藥收口。
-
生肌散: 寒水石適量,用鹽泥包裹,炭火煅燒,黃丹少許水飛過,用皮紙隔火烘乾,顏色變為標準後,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使用。
-
治療瘡初發於背脅間,未辨癰疽(癰疽皮光赤,疽則皮肉紋起不澤): 將赤皮蒜切成厚約一分厚的片,覆蓋在瘡的正中央,用艾灸,先灸至不痛,再灸至疼痛,效果極佳。此法也適用於一切惡瘡、疥瘡、蛇蟲沙蝨溪毒,研磨後敷貼效果良好。
-
治療癰疽發背: 用大金星鳳尾草(葉、根)用酒煎服,也可解硫磺、丹石毒。
-
治療熱毒癰腫: 用杜天麻莖葉搗碎敷貼。
-
治療癰疽惡瘡: 用營實(薔薇)搗碎敷貼,也可內服,以促進生肌長肉。
-
治療發背危及生命: 用雞腸草搗碎敷貼。
-
治療癰疽發背: 用五葉藤搗爛,敷貼患處,即可痊癒。
再次聲明: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治療方法,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。如有疾病,請諮詢專業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