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灸膏肓腧穴法》~ 參驗求穴法第六
參驗求穴法第六
1. 參驗求穴法第六
令患人平身正坐,自以右手從右肩上住附項,伸指直搭背上,以墨記其中指指頭所及處。左手亦然,記之。又以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,其間當有四肋三間(其四肋自胛骨橫排至脊骨上,用力按摩。如覺隱指,是筋而非骨。《千金方》謂,筋間空處,疑四肋肋字為誤。而王惟一於《銅人灸經》中,又並改筋間為肋間,及以右手從右肩上住亦同。
《千金翼》改為左肩上住,若以右手搭左肩,則指之所及在第五椎下,去穴甚遠,皆非是,當以方為正也。)灸穴當三間之中。依胛骨下容側指許,摩搽肉之表,於筋間空處穴上按之。自覺牽引胸肩中,(《千金翼》云:牽引肩中,石藏用人用篦子或筋頭按穴欲其堅實,令患人易覺也。)及照所圈灸穴,在先記患人指所及處之下,或旁側指不可及處,以驗穴之是非。
然指有短長,膚有豐瘦,若相合固善。如不合,即不可以此一端,遂廢余法。亦有人胛骨去脊骨相遠,過同身寸三寸以上者,即難用脊顀兩旁各三寸之法,但求四肋三間之中,依胛骨下容側指許為穴可也。
白話文:
[參驗求穴法第六]
讓患者平穩正坐,用自己的右手從右肩上方貼著頸部,伸直手指直接搭在背部,並用墨記下中指指尖所觸及的位置。同樣地,左手也做同樣動作,並記錄下來。再用手摸索由肩胛骨上角至肩胛骨下端,這之間應有四根肋骨形成的三個空隙(這四根肋骨從肩胛骨水平排列至脊椎,用力按摩。如果感覺到的是可以被壓下去的,那應該是肌肉,而不是骨頭。《千金方》認為,在肌肉間的空隙,懷疑四根肋骨的描述可能是錯誤的。然而在王惟一的《銅人灸經》中,將"筋間"改為"肋間",以及將"右手從右肩上"也做了同樣修改。
《千金翼》改為"左肩上",若以右手搭在左肩,則手指所觸及的地方會在第五節脊椎下方,離穴位很遠,這樣都不對,應該以原本的描述為準。)灸療的穴位就在這三個空隙的中央。按照肩胛骨下緣能容納側邊手指的距離,按摩皮膚表面,在肌肉間的空隙上按壓。自己可以感受到牽引到胸口和肩膀(《千金翼》說:牽引到肩膀,可以用梳子或者肌肉的尖端按壓穴位,讓患者更容易感覺到。)並且確認灸療的穴位,就在原先記錄的患者手指所能觸及位置的下方,或者是在手指無法觸及的側邊,以此來驗證穴位的正確性。
然而,手指長短不同,皮膚的肥瘦也不同,如果能吻合自然是好的。如果不吻合,不能僅僅因為這一點,就放棄其他的定位方法。也有人的肩胛骨與脊椎骨距離較遠,超過了同身寸的三寸,這種情況下,就難以使用脊椎兩側各三寸的方法,只需尋找四根肋骨形成的三個空隙的中間,按照肩胛骨下緣能容納側邊手指的距離來定位穴位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