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治針經》~ 卷四 (2)
卷四 (2)
1. 調經下篇
《經》云:陰搏陽別,謂之有子。又曰:三部脈浮沉正等,按之不絕者,妊子也。又曰:婦人足少陰脈動甚者,妊子也。
堯封沈氏(諱又彭)注曰:胎在腹中,則氣血護胎,自然盛於腹中。尺裡以候腹中,尺獨搏擊,與寸迥別,理固然也。推之左搏為男,右搏為女,理亦無二。而丹溪獨云,以醫人之左右手而言,則又是妊婦之左搏為女,右搏為男矣。想亦試驗而云然,未敢妄以為非。
又曰:人稟不同,脈亦各異,妊娠有見動脈者,有不見動脈者,有見搏擊者,有不見搏擊者。總之,尺脈堅實,與寸脈迥別為據耳。更有尺寸同等,而亦懷娠者,當於浮沉求之,其按之不絕者,腎實也。
動者,大如豆粒,厥厥動搖也。王太僕作手少陰脈,在掌後銳骨下陷中,直對小指,諒必有所據。全元起作足少陰脈,於尺內求之,尺裡以候腹中,尤為近理。
訒庵汪氏曰:此當指欲娩身時而言。手少陰,言手足之少陰,乃腎脈,非心脈也。
《馮氏錦囊》曰:體弱之婦,尺內按之不絕,便是有子,六脈不病,亦為有子,所以然者,體弱而脈難顯也。又曰:《脈訣》云,滑疾不散胎三月,但疾不散五月母,至六月後則疾速亦無矣,八九十月血氣流通,其脈和平而如無妊矣。然有始終洪數不變者,其氣血甚盛,不可一例拘也。
白話文:
調經下篇
古籍記載,如果陰氣壓制陽氣,就表示懷孕了。另外,如果三部脈(寸、關、尺)浮沉都正常,按壓時脈搏不斷,也表示懷孕。婦女的足少陰脈搏動明顯,也代表懷孕。
沈氏註解說:胎兒在腹中,氣血會聚集保護胎兒,所以腹部氣血旺盛。尺脈反映腹部情況,尺脈搏動強烈,與寸脈明顯不同,這是合理的。推測左邊搏動代表懷男孩,右邊搏動代表懷女孩,道理也一樣。但丹溪另有說法,以醫生左右手而言,妊婦左邊搏動代表懷女孩,右邊搏動代表懷男孩。或許是他通過試驗得出的結論,我們不能妄加否定。
人體不同,脈象也各異,有的孕婦脈象有動脈,有的沒有;有的有搏動,有的沒有。總之,尺脈有力堅實,與寸脈明顯不同,是判斷懷孕的依據。即使寸脈和尺脈一樣,也可能懷孕,這時就要觀察脈象的浮沉,如果按壓時脈搏不斷,說明腎氣充足。
脈搏的動,是指像豆粒般大小的跳動。王太僕認為手少陰脈位於手掌後銳骨下陷處,正對小指,這應該是有依據的。全元起認為足少陰脈應在尺脈內尋找,用尺脈診斷腹部,更符合道理。
汪氏認為,以上這些說法,應是指臨近分娩時的情況。手少陰脈,指的是手足少陰經,也就是腎經,而不是心經。
《馮氏錦囊》記載:體弱的婦女,尺脈按壓時脈搏不斷,就表示懷孕了。六脈皆無病症,也可能懷孕,這是因為體弱,脈象不易顯現。另外,《脈訣》記載,滑疾(一種疾病)在懷孕三個月內不會影響胎兒,但在五個月內會影響母親,六個月後這種疾病的影響就會消失。八九個月時,血氣流通,脈象平和,就像沒懷孕一樣。但是,如果從懷孕開始到最後,脈象洪數始終不變,說明氣血非常旺盛,不能一概而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