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治針經》~ 卷三 (15)
卷三 (15)
1. 諸痛
若夫諸痛之疴,久必入絡,宜宗(《金匱》)旋覆花湯,或佐歸鬚桃仁柏子仁鹿角,或襄桂枝、沙蒺藜降香、小茴香,或入薑黃延胡索志遠志鬱金。大旨辛潤宣通,勿用酸寒澀藥。發黃(由氣血不行)莫作疸醫,怯冷(由營衛不和)非關陽弱,久病當以緩攻,奇脈必宜兼察。(肝腎下病,必留連及奇經八脈。
鹿角霜、桑寄生、杞子、當歸、沙蒺藜、石斛、白薇、杜仲。)若其熱伏至陰,(初受寒濕,久則化熱,深入陰分。)脈細而數,麻木刺痛,自巔至足。或入夜兮勢增,或痛來兮迅速。(上總括三案。)東垣滋腎丸方,能使沉疴頓卻。鹿霜歸杞,治脈絡之不和;(見上奇脈條。
)溫潤甘柔,(人參、當歸、沙蒺藜、茯神、枸杞、菊花炭。)主病後之勞復。(上約《指南醫案》。)
白話文:
對於各種長期的疼痛問題,時間久了必定會影響到經絡,適合參考《金匱要略》中的旋覆花湯,或者輔以歸鬚、桃仁、柏子仁、鹿角等草藥,或者加入桂枝、沙蒺藜、降香、小茴香等,或者使用薑黃、延胡索、遠志、鬱金等。主要原則是使用辛辣且滋潤的藥物,促進宣通,避免使用酸寒收澀的藥物。如果出現黃疸,可能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致,不要誤以為是膽道疾病。如果感到畏寒,可能是由於營衛失調,並非一定是陽氣虛弱。對於長期的疾病,治療時應採取溫和的方式,對於特殊脈象,必須同時進行觀察。(對於肝腎疾病,可能牽涉到奇經八脈的問題。可以考慮使用鹿角霜、桑寄生、杞子、當歸、沙蒺藜、石斛、白薇、杜仲等草藥。)如果熱邪深藏於身體的陰部,(最初可能是受到寒濕侵襲,時間久了轉化為熱邪,深入陰部。)脈搏細微且頻率快,可能會有麻木、刺痛感,從頭頂一直延伸到腳底。或者在夜晚病情加重,或者疼痛突然來臨。(以上總結了三個病例。)東垣滋腎丸的配方,可以有效改善這種長期的病痛。鹿角霜、當歸、杞子等藥材,可以調理脈絡的不和;(見上文對奇經八脈的描述。)溫潤甘柔的草藥,(如人參、當歸、沙蒺藜、茯神、枸杞、菊花炭等。)適用於疾病康復後的勞損。(以上內容出自《指南醫案》。)
2. 疝
疝由衝任為病,亦屬督脈所生。(詳《內經》。)仲景方溫補散寒,當歸生薑羊肉湯;子和法辛香流竄,虎潛丸金鈴子散。益夫暴疝多寒,久疝多熱。(此葉氏治疝大指。)濁陰聚絡,(臍旁動氣,少腹結疝,睪丸偏墜。)藥宜蓯蓉杞子、當歸舶茴香;(又安息香、茯苓。)肝氣不宣,(少腹橫梗,痛擾腰脅以及陰囊。
)治用左金(黃連、吳萸)山甲。(又青木香、川楝子、延胡索、橘葉。)溫通肝絡,(疝墜於右,筋縮,連少腹痛。)乳香穿山甲川楝子黑川烏;(又橘核、小茴、韭白汁泛丸。)直走至陰,(疝痛有形,嘔吐黃濁,大便不通,脈左澀右弦。)鼠矢韭根汁桃仁橘核。又金鈴子、延胡索、小茴、青皮。
肝風筋疝,(怒勞致傷。)宜通補以熄風;(蓯蓉、補骨脂、歸尾、小茴、韭子、茯苓、胡桃、青鹽、羊內腎蒸熟和丸。)陽微陰凝,(寒戰後熱,囊大尿少,至晚腫脹愈加。)當溫經而泄濕。(桂枝、吳萸、川楝子、茯苓、牡蠣、澤瀉、青皮汁。)濕熱鬱於血中,(老年久疝,因嗔怒而腫大熱痛。
)丸投滋腎;厥氣衝而攻胃,(宿疝氣衝,味酸湧吐,完穀不化。)治仿白通湯。濕勝熱淫,(囊腫形堅。)龍膽草、蘆薈黃柏山梔(又知母、豬苓、澤瀉、海金砂、細辛)可與;陽衰疝墜,乾薑吳茱萸、人參附子當庸。故有自壯至老,病根不輟,下焦日衰,升陽頗合,二鹿茸、角霜菟絲子、當歸,桂枝沙蒺藜。又或疝兼瘧母,肝絡邪凝,宿疴沉痼,痛引陰筋,宣肝還兼暖腎,溫通妙在有情。
(蓯蓉、枸杞、歸身、小茴、穿山甲、全蠍。上並約《指南醫案》。)又嘗參之,厥疝瀝瀝有聲,左脅有形如臂,當歸四逆湯,治之亦易。(李士材案。)(當歸四逆湯,乃歸尾、附子、延胡、川楝、官桂、茴香、柴胡、芍藥、茯苓、澤瀉共十味,與傷寒方不同。)若夫睪丸所屬,左水右火,故治氣宜右,(痛少腫多。
)而治血宜左。(腫少痛多。《病機沙篆》。)病疝而衝心欲死,投八味丸以回生;(同上。)飲酒而痛注右丸,先服調胃(藥一二劑)而次吐。(《證治準繩》。)
附:《醫級》摘要
發必攻衝者氣論,痛必泄血者血名。(有疝發吐衄者,名血疝。)水因氣阻,即為水疝;(疝發即吐清水,脅脘皆痛。)夜出晝伏,義作狐評。㿗疝頑壅,腫墜不痛;橫弦豎弦,結聚牽疼。(此內氣結聚,痛在腹脅。)久疝止作無休,三層茴香丸可愈;內疝無疼氣擾,導氣湯都氣丸能安。
經驗疝方,五苓散茴香、川楝檳榔,木通橘核;鎮攻疝劑,淬鐵飲鎮陰煎導水茯苓湯,攻積通經散。
李士材治一人嗜火酒,又涉溪水,遂致右丸腫大如斗,久治不效,以胃芩湯加梔子、枳殼、黃柏、茴香、十劑略減,即以為丸,服至十八斤全安,後不再發。
白話文:
疝氣的病因主要來自衝脈和任脈的疾病,同時也與督脈相關。(詳細解釋請參考《內經》。)張仲景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溫補和散寒,使用了當歸生薑羊肉湯;劉完素則採用辛辣香料來疏通氣血,如虎潛丸和金鈴子散。一般而言,突然出現的疝氣多是由於寒冷,長期存在的疝氣則多因過熱引起。(這是葉天士對疝氣治療的基本原則。)
渾濁的陰氣聚集在脈絡,常見症狀有臍旁動脈跳動,小腹結疝,睪丸偏垂。治療上可使用蓯蓉、枸杞子、當歸和舶茴香;也可以使用安息香和茯苓。肝氣不宣,小腹橫梗,疼痛影響到腰部和睪丸。治療上可用左金丸(黃連、吳茱萸)和穿山甲。溫通肝絡,疝氣向右側墜落,筋肉收縮,連帶小腹疼痛。治療上可以使用乳香、穿山甲、川楝子和黑川烏;或者橘核、小茴香、韭菜汁製成的丸藥。對於疝痛有形,嘔吐黃濁,大便不通,左脈澀右脈弦的情況,可用鼠屎、韭菜根汁、桃仁和橘核。另外,也可使用金鈴子、延胡索、小茴香和青皮。
肝風引起的筋疝,常因怒氣或勞累導致。治療上應採取通補的方法以熄滅肝風;如蓯蓉、補骨脂、當歸、小茴香、韭菜籽、茯苓、胡桃、青鹽和羊腎,一起蒸煮製成丸藥。陽氣衰微,陰氣凝滯,患者會感到寒冷,囊腫,尿量減少,晚上腫脹更甚。治療上應溫經散寒,利濕。如使用桂枝、吳茱萸、川楝子、茯苓、牡蠣、澤瀉和青皮汁。濕熱鬱於血中,老年患者長期患有疝氣,因怒氣而腫大熱痛。治療上可使用滋腎丸。如果疝氣氣衝胃部,導致胃酸上湧,消化不良,治療上可參考白通湯。濕氣過重,熱氣過盛,囊腫形狀堅硬,可使用龍膽草、蘆薈、黃柏和山梔;陽氣衰弱,疝氣下墜,可使用乾薑、吳茱萸、人參和附子。有些患者從壯年到老年,病情一直沒有改善,下焦功能逐漸衰弱,提升陽氣有助於治療,可以使用鹿茸、鹿角霜、菟絲子和當歸等。
疝氣和瘧疾同時存在,肝絡受到邪氣影響,長期沉痾,疼痛延伸到睪丸,治療上應兼顧肝臟和腎臟,溫通的療效往往在於有情。如蓯蓉、枸杞、當歸、小茴香、穿山甲和全蠍。對於疝氣聲音瀝瀝,左脅有形如手臂的患者,使用當歸四逆湯治療效果顯著。睪丸左側屬水,右側屬火,因此治療氣血時,應考慮左右側的不同。如果疝氣衝擊心臟,生命垂危,可以使用八味丸挽救生命。喝酒後右側睪丸疼痛,應先服用調胃藥一兩劑,然後嘔吐。
附錄:《醫級》摘錄
發作時會攻擊心臟的疝氣,稱為氣疝;出血的疝氣,稱為血疝。水疝是因為氣阻塞,導致吐出清水,脅脘都會疼痛。夜間出現,白天消失的疝氣,被稱為狐疝。㿗疝是頑固的堵塞,腫脹但不疼痛;橫弦豎弦的疝氣,結聚在一起,牽引疼痛。長期的疝氣持續發作,可以使用三層茴香丸治療;內疝沒有疼痛,但氣擾亂,可以使用導氣湯和都氣丸安撫。
經驗疝方,五苓散加上茴香、川楝子、檳榔、木通和橘核;鎮攻疝劑,淬鐵飲、鎮陰煎和導水茯苓湯,攻積通經散。
李士材曾治療一名愛喝烈酒的人,他涉水後導致右側睪丸腫大如鬥,長期治療都無效。最後使用胃芩湯加上梔子、枳殼、黃柏、茴香,十劑後略有減輕,之後製成丸藥,服用到十八斤後完全康復,之後未再發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