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誠勳
《證治針經》~ 卷三 (14)
卷三 (14)
1. 腰腿足痛(附:腳氣)
附:《醫級》腳氣賦摘要
寒熱足疼攻脅,柴桂牡蠣左金丸,前癃後閉危疼,導赤(散)柴芒牛射(通淋散)。邪著陰而內痛,芎歸紅花、香附梔姜;肝犯胃而跗疼,戊己湯楝延柴桂。肝熱下流痛劇,雞鳴散如神;寒濕浮腫頑疼,獨活湯必效。
腰痛賦摘要
風寒濕之合痹,皆可著疼;肝腎膀胱之瘧邪,悉能致痛。督脈受邪,痛形反折;跌僕致損,瘀滯牽疼。疝瘕邪留痹結,亦作腰疼;積根原抵兩旁,但從積論。悠悠切切屢發腎之虛,陰晦痛重濕之患,安息稍可者虛候,寒熱掣痛者實邪。(眉批:按腳氣由於濕熱,)而拇指強痛,或足膝反冷者,忌投萸附等熱藥。
白話文:
腰腿足痛(附:腳氣)
腳氣的治療,若腳部出現寒熱疼痛,並伴隨脅肋疼痛,可服用柴胡桂枝牡蠣左金丸;若出現小便不利、排尿困難,並伴隨疼痛,則可用導赤散或柴胡芒硝牛膝通淋散。如果邪氣入侵陰部而引起內部疼痛,則可用當歸川芎紅花、香附子梔子薑黃等藥物;若因肝氣犯胃而導致腳背疼痛,則可用戊己湯、苦楝皮、延胡索、柴胡、桂枝等藥物。如果肝火下注導致劇烈疼痛,則服用雞鳴散效果甚佳;若因寒濕導致浮腫頑固性疼痛,則服用獨活湯效果顯著。
腰痛的成因,多為風寒濕邪痹阻經絡所致,肝腎膀胱的病邪也會導致腰痛。督脈受邪,疼痛會向相反的方向反射;跌打損傷導致瘀血阻滯,也會引起疼痛。疝氣、腫塊等病邪阻滯經絡,也會導致腰痛;若腰痛因積聚日久而疼痛擴散到兩側,則需針對積聚進行治療。腰痛反覆發作,且疼痛綿綿不斷,多是腎虛之症;腰痛伴隨陰冷疼痛,則多為濕邪所致;疼痛稍緩,則為虛證;疼痛劇烈且伴隨寒熱,則是實邪。需要注意的是,腳氣多由濕熱引起,如果大拇指疼痛劇烈,或足部及膝蓋反而冰冷,則忌用吳茱萸、附子等溫熱藥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