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潤鴻

《勉學堂針灸集成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外形篇針灸

,針灸法:眩暈,取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頂、後頂、腦空、風池、陽谷、大都、至陰、金門、申脈、足三里。(《綱目》)眩暈怕寒,春夏常著綿帽,暫去即發,取百會、上星、風池、豐隆。(《綱目》)偏正頭痛,取絲竹空、風池、合谷、中脘、解谿、足三里。(《綱目》)正頭痛,取百會、上星、神庭、太陽、合谷。(《綱目》)腎厥頭痛,灸關元百壯。(《資生》)厥逆頭痛、齒亦痛,灸曲鬢七壯。(《資生》)痰厥頭痛,取豐隆。(《綱目》)頭風頭痛,針百會立愈,又灸囟會、前頂、上星、百會。(《丹心》)腦痛、腦旋、腦瀉、腦熱、腦冷、皆灸囟會。(《資生》)眉稜骨痛,取攢竹、合谷、神庭、頭維、解谿。(《綱目》)醉後頭痛,取印堂、攢竹、足三里、風門、膻中。(《綱目》)一老婦久患頭痛,因視其手足有血絡皆紫黑,逐用針刺出血如墨汁,後刺受病之經,得全愈。(《綱目》)偏頭痛及正頭痛,取阿是穴針之即愈。

,針灸法:眼睛痛,取風府、風池、通里、合谷、申脈、照海、大敦、竅陰、至陰。(《綱目》)目赤腫翳、羞明隱澀,取上星、百會、攢竹、絲竹空、睛明、瞳子髎、太陽、合谷,又以草莖刺鼻孔出血數升即愈。(子和。)眼暴赤腫痛,取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頂、百會,出血即愈;又取光明、地五會。(《綱目》)諸障翳,取睛明、四白、太陽、百會、商陽、厲兌、光明各出血,合谷、三里、命門、肝俞、光明各灸之。(《綱目》)

內障,取足厥陰、足少陰、陽蹻。(《綱目》)去翳法,以鵝翎切之,近黑睛及當白睛攪之,膜自聚,上以針釣挽之割去,即明見物,以綿著眼,斷血三日差。(《千金》)胬肉攀睛,取睛明、風池、期門、太陽出血。(《綱目》)爛弦風,取大骨空灸九壯,以口吹火滅。小骨空灸七壯,亦吹火滅。

又以三稜針刺眶外,出血即愈。(《綱目》)迎風冷淚、眵䁾黑花,取大骨空、小骨空灸之吹火滅。又取臨泣、合谷。(《綱目》)青盲,灸巨髎。又取肝俞、命門、商陽。(《得效》)目昏暗,灸三里針承泣。又取肝俞、瞳子髎。(《綱目》)雀目,取神庭、上星、前頂、百會、睛明出血即愈。

又取肝俞、照海。(《綱目》)暴盲不見物,針攢竹及頂前五穴,又刺鼻中,大出血立明。(子和。)眼腫痛、睛欲出,須八關大刺、手十指間出血即愈。(《易老》)眼戴上不能視,灸脊第二椎骨、第五椎骨上各七壯,一齊下火立愈。(《寶鑑》)

,針灸法:耳鳴,取液門、耳門、中渚、上關、完骨、臨泣、陽谷、前谷、後谿、陽谿、偏歷、合谷、大陵、太谿、金門。耳聾,取中渚、外關、禾髎、聽會、聽宮、合谷、商陽、中衝。暴聾取天牖、四瀆。灸耳暴聾,蒼朮長七分,一頭切平、一頭削尖,將尖頭插耳中於平頭上灸七壯,重者二七壯,覺耳內熱即效。(《綱目》)

白話文:

頭部

  • 眩暈(頭暈目眩):
  • 針灸穴位: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頂、後頂、腦空、風池、陽谷、大都、至陰、金門、申脈、足三里。
  • 眩暈怕冷的人,在春夏季節常戴棉帽,稍微摘下就發作,針灸穴位:百會、上星、風池、豐隆。
  • 偏頭痛和正頭痛:
  • 針灸穴位:絲竹空、風池、合谷、中脘、解谿、足三里(用於偏頭痛)。
  • 針灸穴位:百會、上星、神庭、太陽、合谷(用於正頭痛)。
  • 腎厥頭痛:
  • 在關元穴灸一百壯。
  • 厥逆頭痛(頭痛伴隨手腳冰冷)且牙痛:
  • 在曲鬢穴灸七壯。
  • 痰厥頭痛(因痰引起的頭痛):
  • 針灸穴位:豐隆。
  • 頭風頭痛:
  • 針刺百會穴,可立即見效,也可灸囟會、前頂、上星、百會。
  • 腦痛、腦旋(頭暈)、腦瀉(腦中空虛)、腦熱、腦冷:
  • 都可灸囟會穴。
  • 眉稜骨痛(眉骨疼痛):
  • 針灸穴位:攢竹、合谷、神庭、頭維、解谿。
  • 醉酒後頭痛:
  • 針灸穴位:印堂、攢竹、足三里、風門、膻中。
  • 一位老婦人長期頭痛:
  • 發現她手腳上的血管呈現紫黑色,用針刺破出血,像墨汁一樣,然後針對病變的經絡進行針刺,痊癒了。
  • 偏頭痛和正頭痛:
  • 針刺疼痛的部位(阿是穴),可立即見效。

眼睛

  • 眼睛痛:
  • 針灸穴位:風府、風池、通里、合谷、申脈、照海、大敦、竅陰、至陰。
  • 眼睛紅腫、長翳(眼翳)、怕光、眼澀:
  • 針灸穴位:上星、百會、攢竹、絲竹空、睛明、瞳子髎、太陽、合谷。也可以用草莖刺鼻孔出血數升,即能痊癒。
  • 眼睛突然紅腫疼痛:
  • 針灸穴位: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頂、百會,出血後就會好轉。也可以針灸光明、地五會。
  • 各種眼翳:
  • 在睛明、四白、太陽、百會、商陽、厲兌、光明穴放血,並在合谷、三里、命門、肝俞、光明穴灸。
  • 內障(眼內疾病):
  • 針灸足厥陰經、足少陰經和陽蹻脈。
  • 去除眼翳的方法:
  • 用鵝毛管切開,靠近黑眼珠和白眼珠攪動,翳膜會自行聚攏,然後用針鉤住割除,就能恢復視力。用棉花敷蓋眼睛,止血三天就能痊癒。
  • 胬肉攀睛(眼角長出肉狀物):
  • 在睛明、風池、期門、太陽穴放血。
  • 爛弦風(眼瞼邊緣發炎):
  • 在大骨空穴灸九壯,灸後用口吹滅火焰。在小骨空穴灸七壯,也用口吹滅火焰。也可以用三稜針刺破眼眶外側的血管出血,就能痊癒。
  • 迎風流淚、眼屎多、眼睛有黑影:
  • 在大骨空穴、小骨空穴灸,灸後用口吹滅火焰。也可以針灸臨泣、合谷。
  • 青盲(眼睛失明):
  • 灸巨髎穴,也可以針灸肝俞、命門、商陽。
  • 眼睛昏暗:
  • 灸足三里,針承泣穴。也可以針灸肝俞、瞳子髎。
  • 雀目(夜盲):
  • 在神庭、上星、前頂、百會、睛明穴放血,就會痊癒。也可以針灸肝俞、照海。
  • 突然失明,看不見東西:
  • 針刺攢竹穴和頭頂前方的五個穴位,也可以刺鼻中,大量出血後,視力會立即恢復。
  • 眼睛腫痛,眼睛好像要掉出來:
  • 必須在八關穴大量放血,也可以在雙手十指指尖放血,就會痊癒。
  • 眼睛睜不開:
  • 在脊椎第二椎骨和第五椎骨灸七壯,同時點火,可立即痊癒。

耳朵

  • 耳鳴:
  • 針灸穴位:液門、耳門、中渚、上關、完骨、臨泣、陽谷、前谷、後谿、陽谿、偏歷、合谷、大陵、太谿、金門。
  • 耳聾:
  • 針灸穴位:中渚、外關、禾髎、聽會、聽宮、合谷、商陽、中衝。
  • 突然耳聾:
  • 針灸穴位:天牖、四瀆。
  • 灸治突然耳聾的方法:
  • 將蒼朮切成長七分,一端切平,一端削尖,將尖端插入耳朵,在平端灸七壯,嚴重者灸十四壯,感覺到耳朵內發熱就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