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勉學堂針灸集成》~ 卷二 (18)
卷二 (18)
1. 傷寒及瘟疫
冬傷於寒,春必病瘟。
太陽經病,一日二日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腰脊強痛,尺脈俱浮,屬膀胱經。
陽明經病,二日三日身熱、目痛、鼻乾、不得臥,尺脈俱長,屬胃土。
少陽經病,三日四日胸脅痛而耳聾,或口苦、舌乾,或往來寒熱而嘔,尺脈俱弦,屬膽木。
太陰經病,四日五日腹滿、咽乾、手足自濕,或自痢而渴,或腹痛,尺脈俱沉細,屬脾土。
少陰經病,五日六日口燥、舌乾而惡寒,尺脈俱沉,屬腎水。
厥陰經病,六日七日煩懣、囊縮,尺脈俱微緩,屬肝木。
是三陰三陽症也。方書云:初起只傳足經,不傳手經。又云:五行,順傳者生,逆傳者亡。順:金生水、水生木、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;逆:金剋木、木剋土、土剋水、水剋火、火剋金。
又云:一日治風府穴,二日治三間穴,三日治中渚、臨泣,四日治少商、隱白,五日治神門、太谿,六日治靈道、中封、間使穴。
在表主腑,陽谷、支溝、陽谿、陽輔;在裡主臟、商丘、復溜、經渠、靈道、間使。
痓病,似中風症、中濕症,口噤反張,又似癇症,以傷寒逐日例行針。
傷寒流注,太衝、內庭穴針,此二穴總治能退寒熱。
在手、太衝、內庭、手三里並針;在足,太衝、內庭並針;在背,太衝、內庭、間使並針;在腹,太衝、內庭、下三里並針。
傷寒犯色,發熱、飲食咽塞而還出鼻孔。然谷針,使之飲食即吞,神效。
陰症傷寒彌留不能退熱,乃中氣不足之致。臍中百壯,不愈加灸五十壯,或填鹽煉臍。
傷寒過六日不解者,期門、關元、太衝、下三里、內庭。
餘熱未盡,曲池、合谷、太衝、下三里、內庭。
傷寒悲恐,太衝、內庭、少衝、通里。
挾脊痛,太衝、內庭、委中、崑崙。
口乾,曲澤、神門。
項強目瞑,風門、委中、太衝、內庭、下三里、三陰交。
熱病煩心足寒多汗,先針然谷,太谿、行間皆補。
熱病煩心汗不出,中衝、勞宮、少衝、關衝、大陵、陽谿、曲澤、孔最三壯至五壯,即汗。
又方:五日以上汗不出太淵留針一時,若未滿五日,曲澤穴禁針。
熱病極熱頭痛引飲三日,以柔索纏肩下臂上左右尺澤穴,上下青絡血貫,刺多出血,棄如糞汁,神效。出血與汗出同故也。
蝦蟆瘟,兵亂之後,殺氣彌滿,觸犯傷人。瘟熱大熾,咽腫閉塞,口噤不語,不食,頷下也腫,形如蝦蟆之頷,氣息奄奄,第三日而死,故曰蝦蟆瘟。其熱傳染,或作大頭瘟、或無病人傳染者下必氣絕、或有作熱仍成大腫而斃者,急以三稜針貫刺頭額上當陽血絡及太陽血絡,多出惡血,繼以綢系其肩下臑上,即針刺左右尺澤大小血絡及委中血絡,並棄血如糞,則不日而飲水,神效。
白話文:
[傷寒和瘟疫]
如果冬天受到寒冷的侵襲,到了春天就可能會得瘟疫。
太陽經病症:在一到二天內會出現發燒、畏寒、頭痛和腰背僵硬的症狀,診斷脈象會發現兩手腕部脈搏都浮動,這屬於膀胱經的問題。
陽明經病症:在二到三天內,身體會發熱、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、無法安睡,診斷脈象會發現兩手腕部脈搏都延長,這屬於胃的問題。
少陽經病症:在三到四天內,胸部和側腹部會感到疼痛且聽力下降,或者口苦、舌乾,或者寒熱交替且有嘔吐,診斷脈象會發現兩手腕部脈搏都呈弦狀,這屬於膽的問題。
太陰經病症:在四到五天內,腹部會感到脹滿、咽喉乾燥、手腳會出汗,或者會拉肚子並且口渴,或者腹部疼痛,診斷脈象會發現兩手腕部脈搏都沉且細弱,這屬於脾的問題。
少陰經病症:在五到六天內,口腔會乾燥、舌頭也會乾燥並且畏寒,診斷脈象會發現兩手腕部脈搏都沉弱,這屬於腎的問題。
厥陰經病症:在六到七天內,會感到焦躁不安、睾丸收縮,診斷脈象會發現兩手腕部脈搏都微弱緩慢,這屬於肝的問題。
以上是三陰三陽的病症。醫書上說:剛開始只會影響到足部經絡,不會影響到手部經絡。又說:五行順序傳導的人可以生存,逆序傳導的人會死亡。順序為:金生水、水生木、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;逆序為:金剋木、木剋土、土剋水、水剋火、火剋金。
另外,醫書上還提到:第一天應治療風府穴,第二天應治療三間穴,第三天應治療中渚和臨泣穴,第四天應治療少商和隱白穴,第五天應治療神門和太谿穴,第六天應治療靈道、中封和間使穴。
如果病症在外表影響腑臟,應治療陽谷、支溝、陽谿、陽輔穴;如果病症在內部影響臟器,應治療商丘、復溜、經渠、靈道和間使穴。
痙病:類似中風和濕氣侵入的症狀,口齒緊閉,頭頸向後彎曲,又像癲癇,可以用傷寒的每日例行針灸治療。
傷寒引起的流注:應針灸太衝和內庭穴,這兩個穴位總體治療可以退燒。
在手部,應針灸太衝、內庭和手三里穴;在腳部,應針灸太衝和內庭穴;在背部,應針灸太衝、內庭和間使穴;在腹部,應針灸太衝、內庭和下三里穴。
傷寒影響到顏色:發燒、飲食困難,食物堵塞在咽喉然後從鼻孔出來。針灸然谷穴,讓他可以吞嚥食物,效果神奇。
陰性傷寒持續不能退燒:這是因為中氣不足造成的。在肚臍中間灸一百壯,如果不見好再灸五十壯,或者在肚臍中填鹽灸。
傷寒超過六天沒有痊癒:應針灸期門、關元、太衝、下三里和內庭穴。
殘餘熱度尚未消除:應針灸曲池、合谷、太衝、下三里和內庭穴。
傷寒引起悲傷和恐懼:應針灸太衝、內庭、少衝和通裏穴。
夾脊疼痛:應針灸太衝、內庭、委中和崑崙穴。
口乾:應針灸曲澤和神門穴。
頸部僵硬和眼睛閉不上:應針灸風門、委中、太衝、內庭、下三里和三陰交穴。
熱病引起心煩和腳冷多汗:先針灸然谷穴,再針灸太谿和行間穴,都用補法。
熱病引起心煩但不出汗:應針灸中衝、勞宮、少衝、關衝、大陵、陽谿、曲澤和孔最穴,灸三壯至五壯,就會出汗。
另一個方法:五天以上不出汗,應在太淵穴留針一小時,如果不到五天,在曲澤穴禁止針灸。
熱病極度發燒引起頭痛並持續三天:用柔軟的繩子纏繞肩膀下方和手臂上方,診斷左右尺澤穴上下青色的血管,多次刺血,讓血液像糞便一樣排出,效果神奇。因為排血和出汗有同樣的效果。
蝦蟆瘟:戰亂後,殺氣瀰漫,容易傷害人。瘟疫熱度非常強烈,咽喉腫脹閉塞,口齒緊閉無法說話,不吃東西,下巴下面腫脹,形狀像蝦蟆的下巴,氣息微弱,第三天就會死亡,因此叫做蝦蟆瘟。這種熱度會傳染,可能導致大頭瘟,或者無病的人被傳染會立即氣絕,或者會發燒並且形成大腫塊而死亡,應立即用三稜針穿刺頭額上方的陽血絡和太陽血絡,大量排出血液,然後用緞帶綁住肩膀下方和上臂,再針灸左右尺澤的大小血管和委中的血管,把血液像糞便一樣排出,不久就可以喝水,效果神奇。
大頭瘟:形狀像紅色的絲氣,像彩虹一樣橫跨在額頭和臉頰上,像一個字的樣子,面部、耳朵、眼睛、嘴巴和鼻子全部腫脹,沒有各自的形狀,像一塊肉,無法說話,氣息微弱,第六七天就會死亡,這是熱度影響到心臟和肺臟。治療方法同上,並且應在病情危急前及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