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潤鴻

《勉學堂針灸集成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腰背

腰背痛者,腎氣虛弱而當風坐臥,觸冷之致也。臟病不離其處,腑病居處無常,膀胱經及肝膽經主之,宜用缸灸,每處針刺,每處缸灸七次,神效。

腰痛不能屈伸,腎俞、委中、尾窮骨上一寸七壯,自處左右各一寸七壯。

又方:曲蘓橫紋頭四處各三壯,四穴並一時吹火,使之一時自滅,一處灸不到,其疾不愈。

又方:令患人正立,以竹柱地而豎量臍記之,將其竹著後脊骨,於其竹上灸隨年壯,後即藏其竹,勿令病人得知。

腰脊疼痛溺濁,章門百壯,膀胱俞、腎俞、委中、次髎、氣海百壯。

腰痛腹鳴,胃俞年壯,大腸俞、三陰交、太谿、太衝、神闕百壯。

老人腰痛,命門三壯,腎俞年壯。

腰背傴僂,肺俞、期門各三七壯,風池七壯。

又方:脊骨旁左右突起浮高處以針深刺,灸五百壯至七八百壯。若病歇,則不必盡其數矣。

腰腫痛,崑崙、委中、太衝、通里、章門。

2. 腳膝

所患皆由於腎氣虛弱而寒冷外束之致也。諸節皆屬膽,諸骨皆屬腎,四末屬脾胃。

腳痠不能屈伸難久立,陰蹻三壯,中脘針,兩曲蘓橫紋頭五壯,兩人分左右同吹滅火,一處灸不到,則其疾不療也。

腳足轉筋不忍,內筋急,內踝尖七壯。外筋急,外踝尖七壯。承山(在兌腨腸分肉間陷中),二七壯。

腳足內外踝紅腫日久不膿不差,灸騎竹馬穴七壯。若不愈,更灸和介氏之法,神效。

腳氣,中脘針,三陰交灸,針後勿為飽食,經七日更針,神效。

又方:腹下股間有結核,以針貫刺,灸針孔三七壯,立效。

手足筋攣蹇澀,以圓利針貫刺其筋四五處後,令人強扶病人病處,伸者屈之,屈者伸之,以差為度,神效。

鶴膝風,膝如大瓢而膝之上下皆細,身熱痛,中脘、委中、風池並針,神效。

足掌疼,崑崙針。

骨髓冷痛,大杼、絕骨、復溜、申脈、厲兌、腎俞。

腳足寒冷不可忍,以熱手久按,冷徹於手則是痼冷也。腎俞、大杼、下三里、絕骨、太衝、太谿、陰蹻各七壯至三七壯。或用灸,瓦上安艾熨之。

肌膚溫而病人自言寒冷不可忍者,是氣不通也,即針十宣、八邪穴,立效。一身同然。

膝上腫痛身屈不行,陰陵泉七壯至七七壯,中脘針,無不效。

諸節痛,陰陵泉、膽俞、風池、絕骨。

便毒,太衝、太谿、照海、僕參並針。

又方:當處以墨筆書其病人之父姓名,則不數日不膿立差。

又方:以圓針貫刺其核,灸三七壯,永差。

四肢不收怠惰嗜臥,脾俞、三陰交、章門、照海、中脘針,解谿。

四肢轉筋,湧泉、委中、絕骨、大杼、太衝、合谷、下三里。

3. 風部

諸風掉眩皆屬肝木。正氣引邪為喎僻,乃酒色過度、飲食失節之致也。肥人多濕,瘦人多火。

凡人未中風之前,足脛痠疼,頑痹良久,乃解此將中風之候也。急灸三里、絕骨,左右四穴各三壯,用薄荷、桃柳葉煎水淋洗,使灸瘡發膿。若春好秋更灸,秋好春更灸。

灸忌:生冷、豬、雞、酒、面、房勞等物,慎觸風,又忌發怒。若不慎攝,則雖鬼莫能救。

言語蹇澀半身不遂,百會、耳前髮際、肩井、風市、下三里、絕骨、曲池、列缺、合谷、委中、太衝、照海、肝俞、支溝、間使,觀症勢加減,患左灸右,患右灸左。

口眼喎斜,合谷、地倉、承漿、大迎、下三里、間使,灸三七壯。

又方:以葦筒長五寸,一頭插於耳孔,以泥面密封筒之四畔,令不得泄氣,其一頭上按艾灸七壯至二七壯,一如上法換治。

偏風口喎,間使左取右、右取左,灸三七壯立差,神效。灸後令患人吹火,則乃知口正,此其驗也。

卒惡風不語肉痹不知人,神道在第五椎節下間俯而取之,灸三百壯,立差。

遍身癢如蟲行不可忍,肘尖七壯,曲池、神門,針合谷、三陰交。

歷節風,風池、絕骨、膽俞。

中風口噤痰塞如引鉅聲,氣海、關元各三壯。又灸哮喘套頸法(在咳嗽部)。

角弓反張,天突先針,膻中、太衝、肝俞、委中、崑崙、大椎、百會。

中風眼戴上及不能語者,灸第二椎並五椎上各七壯同灸,炷如半棗核大。

夫中風有五不治者,開口閤眼、散手遺尿、魚口氣喘、喉中雷鳴、直視摸衣,皆惡症也。

風者百病之長也,至其變化各不同焉。或中臟或中腑,或痰或氣或怒或喜,逐其源而來害。

中臟者,不省人事,痰涎上壅,喉中雷鳴,四肢癱瘓不知疼痛,言語蹇澀,是也。

中腑者,半身不遂,口眼喎斜,知疼痛,言語不變,是也。先看形體及臟腑之症候,詳察治之。

肝中,無汗、惡寒、色青,名曰怒中。

心中,多汗、驚怕、色赤,名曰思慮中。

肺中,多汗、惡風、色白,名曰氣中。

腎中,多汗、身冷、色黑,名曰氣勞中。

脾中,多汗、身熱、色黃,名曰喜中。

膽中,眼目牽連、甜睡不醒、色綠,名曰驚中。

胃中,飲食不下、痰涎上壅、色淡黃,名曰食後中。

五臟之病,各灸五臟俞穴。

太息善悲,行間、丘墟、神門、下三里、日月(在期門下五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