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勉學堂針灸集成》~ 卷四 (16)
卷四 (16)
1. 卷四
俠谿,二穴,在足小趾次趾歧骨間,本節前陷中。足少陽之脈之所溜為滎。針入二分、留三呼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地五會,二穴,在足小趾次趾本節之後陷中,去俠谿一寸。針入二分,不可灸,灸則使人羸瘦,不出三年死。(《銅人》)
臨泣,二穴,在足小趾次趾本節後間,去俠谿一寸半陷中。足少陽脈之所注為輸。針入三分、留三呼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丘墟,二穴,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,去臨泣三寸。足少陽脈之所過為原。針入五分、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懸鐘,二穴,一名絕骨。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,足三陽之大絡,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。針入六分、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陽輔,二穴,在足外踝上四寸,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,去丘墟七寸。足少陽脈之所行為經。針入五分、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光明,二穴,在足外踝上五寸。少陽絡,別走厥陰。針入六分、留七呼,可灸五壯。(《銅人》)
外丘,二穴,在足外踝上七寸骨陷中。足少陽郄。針入三分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陽交,二穴,一名別陽,一名足髎。在外踝上七寸斜,屬三陽分肉之間。針入六分、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陽陵泉,二穴,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,伸而得之。(《銅人》)在膝下外尖骨前。(《資生》)在膝品骨下一寸外廉兩骨陷中,蹲坐取之。足少陽脈之所入為合。針入六分、留十呼,得氣即瀉,可灸七壯至七七壯。(《銅人》)
陽關,二穴,一名關陽,一名關陵。在陽陵泉上三寸、犢鼻外陷中。針入五分,禁不可灸。(《銅人》)
中瀆,二穴,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。針入五分、留七呼,禁不可灸。(《銅人》)
風市,二穴,在膝上外廉兩筋間,正立以兩手著腿中指盡處是穴。(《入門》)在膝上外廉五寸。(《得效》)針入五分,可灸五壯。(《入門》)
環跳,二穴,在髀樞中,側臥,伸下足屈上足取之。(《銅人》)在髀樞碾子骨(一作硯子)後宛宛中。(《入門》)針入一寸、留十呼,可灸五十壯。(《銅人》)
居髎,二穴,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中。針入八分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維道,二穴,在章門下五寸三分。針入八分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五樞,二穴,在帶脈下三寸,水道旁一寸五分陷中。針入一寸,可灸五壯。(《銅人》)
帶脈,二穴,在季肋下一寸八分。針入六分,可灸五壯。(《銅人》)
京門,二穴,腎之募也。一名氣府,一名氣腧。在監骨下腰中,季脅本挾脊。針入八分、留十呼,可灸三壯。(《銅人》)
白話文:
[卷四]
俠谿穴位於足小趾與次趾骨間的凹陷處,是足少陽經脈的滎穴。針刺深度二分,留針三呼,可灸三壯。
地五會穴位於足小趾與次趾本節後方的凹陷處,距俠谿穴一寸。針刺深度二分,不可灸,灸則會導致人消瘦,三年內死亡。
臨泣穴位於足小趾與次趾本節後方的凹陷處,距俠谿穴一寸半。是足少陽經脈的輸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三呼,可灸三壯。
丘墟穴位於足外踝下方稍前方的凹陷處,距臨泣穴三寸。是足少陽經脈的原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留針七呼,可灸三壯。
懸鐘穴,又名絕骨穴,位於足外踝上三寸的動脈處,是足三陽經脈的大絡穴。按壓時,陽明脈消失才能取穴。針刺深度六分,留針七呼,可灸三壯。
陽輔穴位於足外踝上四寸,腓骨前緣,距丘墟穴七寸。是足少陽經脈的經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留針七呼,可灸三壯。
光明穴位於足外踝上五寸,是少陽經的絡穴,另有支脈走向厥陰經。針刺深度六分,留針七呼,可灸五壯。
外丘穴位於足外踝上七寸的骨骼凹陷處,是足少陽經的郄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可灸三壯。
陽交穴,又名別陽、足髎,位於外踝上七寸斜下方,屬於三陽經分佈的肌肉間隙。針刺深度六分,留針七呼,可灸三壯。
陽陵泉穴位於膝蓋下外側一寸凹陷處,伸腿時更容易找到。亦可描述為膝蓋下外側尖骨前方,或膝關節外側下方一寸,兩骨骼凹陷處,蹲坐時更容易取穴。是足少陽經脈的合穴。針刺深度六分,留針十呼,得氣後瀉法,可灸七壯至七七壯。
陽關穴,又名關陽、關陵,位於陽陵泉穴上三寸、犢鼻穴外側凹陷處。針刺深度五分,禁灸。
中瀆穴位於股骨外側,膝蓋上方五寸肌肉間的凹陷處。針刺深度五分,留針七呼,禁灸。
風市穴位於膝蓋上方外側,兩條肌肉之間,正立時,以雙手中指觸及腿部盡頭處即為穴位。亦可描述為膝蓋上方外側五寸。針刺深度五分,可灸五壯。
環跳穴位於股骨大轉子處,側臥,伸直下肢,屈曲上肢取穴。亦可描述為股骨大轉子後方凹陷處。針刺深度一寸,留針十呼,可灸五十壯。
居髎穴位於章門穴下八寸三分,髂骨上緣凹陷處。針刺深度八分,可灸三壯。
維道穴位於章門穴下五寸三分。針刺深度八分,可灸三壯。
五樞穴位於帶脈穴下三寸,水道旁一寸五分凹陷處。針刺深度一寸,可灸五壯。
帶脈穴位於季肋下(肋骨下緣)一寸八分。針刺深度六分,可灸五壯。
京門穴,是腎經的募穴,又名氣府、氣腧,位於髂骨下緣腰部中央,靠近肋骨下緣和脊柱。針刺深度八分,留針十呼,可灸三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