譚志光

《針灸問答》~ 卷下 (3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33)

1. 第七十四章,編輯古今針灸歌賦

腠理疏兮咳嗽頻,鼻流清涕氣皆沉,須知噴嚏風門穴,咳嗽宜加艾火深。

膽寒由是怕心驚,白濁遺精實不禁,夜夢鬼交心俞治,白環俞治一般針。

肝家血少眼昏花,宜補肝俞力便加,更將三里頻瀉動,還先益血自無差。

脾家之症有多般,食吐胃翻種切難,黃疸必須尋腕骨,金針一定奪中脘。

無汗傷寒瀉復溜,汗大宜將合谷收,若然六脈皆微細,金針一補脈還浮。

大便閉結不能通,照海分明在足中,更把支溝來瀉動,方知妙穴有神功。

小腹脹滿氣攻心,內庭二穴要先針,兩足水多臨泣瀉,無水方能病不侵。

七般疝氣取大敦,穴法由來指側間,諸經具在三毛際,不遇師傅隔萬山。

傳屍勞症最難醫,湧泉出血免災危,痰多須向豐隆瀉,氣喘丹田亦可施。

渾身疼痛疾非常,不定穴中細審詳,有筋有骨宜淺刺,灼艾臨時要度量。

勞宮穴在掌中尋,滿手生瘡痛不禁,心胸之病大陵瀉,氣攻胸腹一般針。

喘哮之症緊難當,夜間不睡氣遑遑,天突妙穴宜尋得,膻中著艾便安康。

鳩尾獨治五般癇,此穴須當仔細看,若然著艾宜七壯,多則傷人針亦難。

氣喘急急不可眠,何當日夜苦憂煎,或得璇璣針瀉動,更兼氣海自安然(先瀉後補)。

腎強疝氣發頻頻,氣上攻心似死人,關元兼刺大敦穴,此法親傳始得真。

水病之疾最難熬,腹臌虛脹不能消,先灸水分兼水道,後針三里及陰交。

腎氣衝心得幾時,須用金針疾自除,若得關元兼帶脈,四海誰不仰名醫。

婦人赤白帶下難,只因虛敗不能安,中極補多宜瀉少,灼艾還須著意看(赤瀉,白補)。

吼哮之症嗽痰多,若用金針疾自和,俞府乳根同一刺,氣喘風痰漸漸磨。

傷寒過經猶未解,須向期門穴上針,忽然氣喘攻胸膈,三里瀉多須用心。

脾瀉之症別無他,天樞二穴刺休差,此是五臟脾虛疾,艾灸多添病不加。

口臭之疾最可憎,勞心只力苦多情,大陵穴與人中瀉,心得清涼氣自平。

穴法原來在指中,治病須臾顯神通,勸君要治諸般疾,何不當初記玉龍。

問:勝玉歌呢?

答:勝玉歌兮不虛言,此是楊家真秘傳,或針或灸依法語,補瀉迎隨隨手捻。

頭痛眩暈百會好,心疼脾痛上脘先,後谿鳩尾及神門,治療五癇立便痊。

髀疼要針肩井穴,耳閉聽會莫遲延,胃冷下脘卻為良,眼痛須覓清冷淵。

霍亂心疼吐痰涎,巨闕著艾便安然,脾疼背痛中渚瀉,頭風眼痛上星專。

頭項強急承漿保,牙腮疼緊大迎前,行間可治膝腫病,尺澤能醫筋拘攣。

若人行步苦艱難,中封太衝針便痊,腳背痛時商丘刺,瘰癧少海天井邊。

筋疼閉結支溝穴,頷腫喉閉少商前,脾心痛急尋公孫,委中驅療腳風纏。

瀉卻人中及頰車,治療中風口吐沫,五瘧寒多熱亦多,間使大杼真妙穴。

白話文:

第七十四章,編輯古今針灸歌賦

身體外表的肌理疏鬆,就會頻頻咳嗽,鼻涕清澈流淌,氣息沉重,要知道噴嚏是風門穴的反應,咳嗽則應該在穴位上加艾灸,灸得深一些。

膽經寒邪導致害怕和心驚,白濁、遺精、性功能障礙,晚上做春夢,可以用心俞穴治療,白環俞穴也同樣有效。

肝血不足導致眼睛昏花,應該補肝俞穴,並增加力度,再經常瀉三里穴,這樣補血才能有效。

脾臟的疾病有很多種,例如嘔吐、胃翻等,都很難治癒,黃疸病必須尋找腕骨穴,用金針刺激中脘穴。

無汗的傷寒症要瀉復溜穴,汗多的話就要收合谷穴,如果六脈都非常微弱,就用金針補之,脈象就會恢復。

大便不通,照海穴就在足部,再瀉支溝穴,就能感受到穴位的奇效。

小腹脹滿,氣衝心臟,要先針內庭穴,腳部水腫就瀉臨泣穴,這樣才能避免疾病侵害。

七種疝氣都可用大敦穴治療,穴位取法在足趾側面,所有經絡都在三毛(足趾的毛髮生長點)交匯處,沒有老師指導,就如同隔著千山萬水。

傳染性疾病最難治療,湧泉穴出血可以免除危險,痰多就要瀉豐隆穴,氣喘則可以刺激丹田穴。

全身疼痛,病情非常嚴重,必須仔細辨別穴位,肌肉和骨骼宜淺刺,施灸時要控制火候。

勞宮穴在手掌心,手部生瘡疼痛難忍,心胸疾病瀉大陵穴,氣衝胸腹則同樣針刺。

喘息、哮喘症狀嚴重,晚上睡不著覺,氣息慌亂,天突穴很有效,在膻中穴艾灸可以安心。

鳩尾穴獨治五種癲癇,這個穴位要仔細觀察,如果艾灸,宜灸七壯,灸得太多會傷人,針灸亦然。

氣喘得厲害,睡不著覺,日夜憂愁煎熬,可以針刺璇璣穴,再配合氣海穴(先瀉後補)。

腎氣強盛導致疝氣頻發,氣上衝心臟,像要死了一樣,就要刺關元穴和大敦穴,這是師傅親傳的真法。

水病最難治癒,腹部脹滿、虛腫,先灸水分穴和水道穴,然後針刺三里穴和陰交穴。

腎氣衝擊心臟,必須用金針迅速治療,如果再配合關元穴和帶脈穴,天下誰不敬仰這位醫生?

婦女赤白帶下,是因為虛弱衰敗,中極穴多補少瀉,艾灸也要注意(赤白帶下,紅色者瀉,白色者補)。

吼哮症狀,咳嗽痰多,用金針治療很快見效,俞府穴和乳根穴同時針刺,氣喘、風痰會逐漸減輕。

傷寒病症過了經期還沒好,要在期門穴針刺,如果突然氣喘、胸悶,就多瀉三里穴,一定要用心。

脾臟虛弱導致的瀉泄,天樞穴針刺即可,這是五臟脾虛的疾病,艾灸太多反而加重病情。

口臭最令人討厭,勞心勞力、憂愁太多,大陵穴和人中穴瀉血,心裏會感到涼爽,氣息也會平順。

穴位原來就在手指上,治療疾病瞬間顯效,勸君治療各種疾病,為何不一開始就記住這些穴位呢?

問:勝玉歌呢?

答:勝玉歌所言非虛,這是楊氏家族的真傳秘方,針灸都依法施治,補瀉隨症而定。

頭痛眩暈用百會穴,心痛、脾痛用上脘穴,後谿穴、鳩尾穴和神門穴,治療五種癲癇很快痊癒。

髖部疼痛用肩井穴,耳聾要及時治療聽會穴,胃寒用下脘穴,眼睛疼痛要尋找清冷淵穴。

霍亂、心痛、嘔吐痰涎,巨闕穴艾灸即可,脾痛、背痛用中渚穴瀉血,頭痛、眼睛疼痛用上星穴。

頸項僵硬用承漿穴,牙齒、腮幫子疼痛用大迎穴,行間穴可以治療膝蓋腫脹,尺澤穴能治療筋攣。

如果走路困難,中封穴和太衝穴針刺即可痊癒,腳背疼痛用商丘穴,瘰癧用少海穴和天井穴。

筋脈疼痛、閉塞用支溝穴,頷腫、喉嚨閉塞用少商穴,脾臟、心臟疼痛用公孫穴,委中穴治療腳氣。

瀉人中穴和頰車穴,治療中風、口吐白沫,五種瘧疾寒熱交替,間使穴和大杼穴非常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