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針灸問答》~ 卷上 (25)
卷上 (25)
1. 第十五章 足太陽膀胱經穴歌注
問:秩邊穴呢?
答:秩邊二十椎下詳,各開三寸伏取探,三壯三分何病主,五痔發腫小便黃。(注:秩邊穴,在二十椎下兩旁,去脊三寸。三壯,三分。主治五痔發腫,小便赤,腰痛等症。)
問:承扶穴呢?
答:承扶臀下陰紋當,三壯七分主何殃,腰脊相引痛如解,久痔尻臀腫便難。(注:承扶穴,在尻臀下,陰股上紋中。三壯,三分。主治腰脊相引如解,久痔,尻臀腫,大小便難等症。)
問:殷門穴呢?
答:殷門承扶下六寸,浮郄之上五寸探,禁灸七分何病主,腰脊強痛瀉血方。(注:殷門穴,在承扶下六寸,浮郄上五寸。七分,禁灸。主治腰脊痛,後重惡血,泄注等症。)
問:浮郄穴呢?
答:浮郄一寸上委陽,展膝取之分壯三,主治霍亂轉筋症,二腸結熱此穴探。(注:浮郄穴,在委陽上一寸,展膝取之。三壯,三分。主治霍亂轉筋,小腸熱,大腸結,脛外筋急,髀樞不仁等症。)
問:委陽穴呢?
答:委陽委中向外取,太前少後兩筋間,三壯七分何病主,腋腫胸滿屍疰殃。(注:委陽穴,在委中向外之兩筋間,太陽前、少陽後,出於膕中外廉。七分,三壯。主治腋下腫痛,胸滿膨脹,筋急,身熱,飛屍疰痛,委厥不仁,小便淋瀝等症。)
問:委中穴呢?
答:委中膝膕約紋里,膀胱合土伏地取,五分禁灸何病治,筋轉喉痧此穴弭。(注:委中穴,在膝膕中央,約紋動脈陷中,膀胱合土穴也。五分,禁灸。主治膝痛及拇指、腰俠脊沉沉然,遺溺,腰重不能舉,小腹堅,滿體風痹,髀樞痛,傷寒肢熱等症。)
問:合陽穴呢?
答:合陽委中下三寸,五壯六分主何病,腰脊強痛胻骨酸,帶下崩中寒疝治。(注:合陽穴,在委中下三寸。五壯,六分。主治腰脊強,引腹痛,陰股熱,胻酸腫,步履難,寒疝偏墮,崩中,帶下等症。)
問:承筋穴呢?
答:承筋腨腸中尖是,禁針三壯主何治,腰背拘急並腨酸,轉筋霍亂此穴刺。(注:承筋穴,在腨腸中尖陷中。禁針,三壯。主治腰背拘急,大便秘,腋腫,痔瘡,脛痹不仁,腨酸腳跟痛,腰痛,鼽衄,霍亂轉筋等症。)
問:承山穴呢?
答:承山腨下分肉間,五壯七分主何安,跟痛腳疼難久立,轉筋霍亂痔疾方。(注:承山穴,在足銳腨腸中,分肉間陷中。五壯,七分。主治大便不通,轉筋,痔腫,戰慄不能立,腳膝腫,脛痿腳跟痛,筋急痛,霍亂急食不通,傷寒水結等症。)
問:飛揚穴呢?
答:飛揚外踝上七寸,三壯三分主何病,痔漏腫痛起坐難,腳腨疼酸癲狂症。(注:飛揚穴,在外踝上七寸。三壯,三分。主治痔腫痛,體重起坐不能,步履不收,腳腨痠痛,不能久立久坐,足指不能屈伸,目時痛,歷節風,逆氣癲疾等症。)
白話文:
第十五章 足太陽膀胱經穴歌注
問:秩邊穴在哪裡?
答:秩邊穴位於第二十個椎骨下方兩側,距離脊椎三寸的地方。針刺深度為三分(古代針灸單位),主治五痔腫痛、小便發黃以及腰痛等症狀。
問:承扶穴在哪裡?
答:承扶穴位於臀部下方,股溝上紋的中間。針刺深度為三分,主治腰脊疼痛牽引、久治不愈的痔瘡、臀部腫痛以及大小便困難等症狀。
問:殷門穴在哪裡?
答:殷門穴位於承扶穴下方六寸,浮郄穴上方五寸。針刺深度為七分,禁灸。主治腰脊疼痛、肛門墜脹、便血以及腹瀉等症狀。
問:浮郄穴在哪裡?
答:浮郄穴位於委陽穴上方一寸,屈膝取穴。針刺深度為三分,主治霍亂、抽筋、小腸和大腸積熱等症狀。
問:委陽穴在哪裡?
答:委陽穴位於委中穴向外側尋找,在兩條肌肉之間,靠前的是太陽經,靠後的是少陽經,位於膝窩外側。針刺深度為七分,主治腋下腫痛、胸悶、肌肉痙攣、發熱、身體疼痛、肢體麻木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問:委中穴在哪裡?
答:委中穴位於膝窩中央,股後肌肉的凹陷處。針刺深度為五分,禁灸。主治膝蓋疼痛、拇指、腰部和脊椎沉重、尿失禁、腰部沉重抬不起來、小腹脹滿、全身風濕痹痛、大腿外側疼痛、傷寒發熱等症狀。
問:合陽穴在哪裡?
答:合陽穴位於委中穴下方三寸。針刺深度為六分,主治腰脊強直疼痛、腿骨酸痛、帶下、崩漏、痛經、疝氣等症狀。
問:承筋穴在哪裡?
答:承筋穴位於小腿後側肌肉的中央凹陷處。禁針,針刺深度為三分,主治腰背僵硬疼痛、小腿酸痛、抽筋、霍亂等症狀。
問:承山穴在哪裡?
答: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肌肉的中央凹陷處。針刺深度為七分,主治大便秘結、抽筋、痔瘡腫痛、顫抖不能站立、腳踝腫痛、小腿肌肉萎縮、腳跟疼痛、肌肉痙攣疼痛、霍亂、傷寒等症狀。
問:飛揚穴在哪裡?
答:飛揚穴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。針刺深度為三分,主治痔瘡腫痛、身體沉重難以坐起、行走困難、小腿酸痛、無法久站久坐、腳趾屈伸困難、眼睛疼痛、關節疼痛、癲癇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