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鍾衡

《中西匯參銅人圖說》~ 督脈諸穴歌

回本書目錄

督脈諸穴歌

1. 督脈諸穴歌

督脈在背之中行,一十七穴始長強,舞腰俞兮歌陽關,入命門兮懸樞當。脊中筋縮造至陽,靈臺神道身柱維。陶道大椎至瘂門,風府腦戶強間分,後頂百會兮前顱,囟會上星兮神庭。素髎至水溝於鼻下,兌端交齦交於內唇。

按:督脈之原,起於少腹,分而兩歧。一循陰莖十至纂而與女子等。一從少腹直上,貫臍入喉,上頤環唇,入齦交上齒縫中,上繫於兩目之下,中央會太陽於睛明穴。《本論》云:督脈為病,脊骨反折。

白話文:

督脈位於背部正中線,總共有十七個穴位,起始點是長強穴。接著依序有腰俞穴、陽關穴,再往上到命門穴和懸樞穴。脊中穴、筋縮穴、至陽穴緊接其後,然後是靈臺穴、神道穴和身柱穴。再往上是陶道穴、大椎穴直至瘂門穴。風府穴、腦戶穴、強間穴分列其中,後頂穴、百會穴位於頭頂,前顱穴、囟會穴、上星穴和神庭穴則位於額部。素髎穴、水溝穴則從鼻子下方開始,兌端穴、齦交穴則在內脣處。

根據記載,督脈的源頭起於小腹,分成兩條路徑。一條沿著男性生殖器至尾椎,這條路徑與女性相同。另一條則從小腹直上,穿過肚臍進入喉嚨,再往上至下顎,繞過嘴脣,進入齦交,再向上到達上齒縫中,再上連接兩眼下方,最後在睛明穴與太陽穴會合。根據古籍所述,督脈若發生問題,可能會導致脊椎反折。